天天看點

張盛墓中出土一個異樣棋盤,專家經過研究,竟是早就消失的彈棋

張盛墓中出土了一幅古怪棋盤。專家經過研究,它竟是“彈棋”,彈棋在三國時期風靡一時,甚至引起曹丕等人的狂熱追捧。彈棋到底是什麼棋?它是怎麼玩的?您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張盛墓中出土一個異樣棋盤,專家經過研究,竟是早就消失的彈棋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1959年,考古人員在安陽市豫北紗廠附近發掘出一古墓。打開後,考古人員從古墓文物中确認,墓主人是隋代開皇十五年的張盛。張盛出生于北魏景明三年,卒于隋初,他的家中世代為官,家世頗豐。是以這座古墓也出土了不少珍貴的陪葬物品。讓人比較感興趣的是一件白釉瓷圍棋盤模型,隻見這棋盤邊長10厘米,高4厘米,與古人使用的棋盤相比,這件白釉瓷圍棋盤過于袖珍了,考古人員猜測,也許張盛生前很愛下棋,是以張盛的家人為他特意打造了這件精緻小巧的袖珍圍棋盤。張盛墓圍棋盤的出土,也表明了早在隋代初年,我國就已經出現了19道圍棋盤。

張盛墓中出土一個異樣棋盤,專家經過研究,竟是早就消失的彈棋

正當大家為這件精緻的白釉瓷圍棋盤驚歎不已時,又有人在旁邊發掘出一幅古怪棋盤。隻見這棋盤也由棋盤、棋子組成,隻不過這幅棋盤是石頭制成的,兩邊還各有一個圓洞,圓洞打磨得非常光滑。但是在場的人都愣住了,這是做什麼用的?

衆人帶着疑惑将它好好儲存,帶回了研究所。經過專家仔細研究,苦心甄别,他們認為這幅古怪棋盤竟然是彈棋。說起彈棋很多人都非常陌生,其實《世說》裡曾記載過彈棋的起源,它在魏文帝曹丕宮中出現過。根據這一點,專家又追溯到漢武帝時期,因為按《彈棋經序》記載:“漢武帝喜好蹴鞠,群臣擔心他體力消耗過大,但是怎麼勸谏都不聽。東方朔就獻上了彈棋,作為蹴鞠的替代品。”而《西京雜記》同樣有相關記載:“家君作彈棋以獻,帝大悅,賜青羔裘、紫絲履,服以朝觐。

張盛墓中出土一個異樣棋盤,專家經過研究,竟是早就消失的彈棋

由于彈棋隻在桌上運動,不用像蹴鞠似的大汗淋漓地費力氣,是以這種好玩的“桌球”——彈棋發明以後,很快就在上層社會中流行起來。民間也漸漸迷上彈棋的玩法。

那個時期的彈棋流行到什麼程度?據史料記載,曹操在掌控朝廷政治大權之後,為了整頓風紀,甚至禁止宮中設“博弈之具”。明明掌權者都發話了,人們還是不願意舍棄彈棋的玩法,甚至有宮人以“金钗玉梳戲于妝奁之上,即取類于彈棋也”。就是用金钗等物品代替棋子,也要集合在一起玩彈棋。

張盛墓中出土一個異樣棋盤,專家經過研究,竟是早就消失的彈棋

曹丕即位後,彈棋又再次興盛起來。因為曹丕本人就是個愛玩的性子,他不僅喜歡彈棋,還很擅長玩彈棋,他甚至在《典論》提及了彈棋,認為彈棋的競技性很強,“惟彈棋略盡其功”。當時的蔡邕、曹丕、丁廙、王粲等名人都寫過《彈棋賦》,足以見得這個時期的彈棋有多流行了。

自漢魏至隋唐五代,也有許多名家或古籍文獻中也多對彈棋有所記述。不過到了宋代,彈棋突然銷聲匿迹了。專家認為,彈棋的興盛和圍棋的興盛有很大的關系,在宋代以後,圍棋的流行和象棋的興起替代了彈棋的地位,更何況彈棋的制作器具很昂貴,一般人玩不起,久而久之,彈棋技法就失傳。

張盛墓中出土一個異樣棋盤,專家經過研究,竟是早就消失的彈棋

雖然彈棋已經失傳了,專家經過查資料,還是基本複原了彈棋的玩法。首先《藝經》中有記載:“彈棋,二人對局,黑白棋各六枚。先列棋相當。下呼,上擊之。”從這裡可以看出,彈棋是一種競技遊戲,雙方各執6子,擺放好後,用己方棋子去擊打對方棋子,使己方棋子打入對方的圓洞,先打完全部6子者獲勝。在玩彈棋的過程中,也有很多技巧,比如如何減少棋子的阻力,如何讓增加棋子的準确度……陳景豐還将其概括為“彈、擊、撫拔、拼、撥、捶、撇、長斜”——即所謂“彈棋八勢”。

張盛墓中出土一個異樣棋盤,專家經過研究,竟是早就消失的彈棋

其實我國古代還有許多有意思的棋盤遊戲。比如六博棋、成三棋、井字棋等等,其實不管是哪種棋盤,都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他們為了愉悅身心、陶冶情操還有增長智慧,發展出這麼多有意義的棋盤遊戲,真是令人欽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