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心手背都是肉,為何繼承權隻給嫡長子,與古代社會有何關系

周朝時期宗法嚴格,廢嫡立庶、廢長立幼的國君,都會被罵作昏君。

周幽王不顧全體大臣的反對,廢嫡長子,立寵妃褒姒之子為繼承人,結果犬戎入秦,諸侯們都坐視不理,西周由此亡國。

手心手背都是肉,為何繼承權隻給嫡長子,與古代社會有何關系

褒姒的影視劇形象

烽火戲諸侯,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周幽王,也和“昏君”劃上了等号。

嫡長子繼承制,本來是周朝特有的,随着它的滅亡,歌頌這個舊制度的越來越少。為什麼到了後面的朝代,皇帝、諸侯王們選擇繼承人時,往往都更青睐嫡長子呢?為什麼連民間都很推崇嫡長子繼承制呢?

那些不是正妻所生的庶子,為什麼不能繼承父親的地位和權力呢?

子憑母貴

後宮之中有一句話:“母憑子貴”,這句話有點片面。

一個普通妃子,就算能生很多兒子,她的地位也絕不會超越皇後。

隻是相比于其他妃子而言,有個兒子,說起話來确實能底氣十足。

每個皇子都能受封為諸侯王,成為一方之君主,享受萬裡封地産出的财富。

等到皇子成年,就可以到自己受封的國家,他也可以帶上自己的母親,在自己的封國,母子二人就是萬人之上的存在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為何繼承權隻給嫡長子,與古代社會有何關系

正妻的家族往往都很有實力

更加确切的說法是:“子憑母貴”。

皇後生的兒子,就是比普通妃子生的要高一級,而且從小就是當下一代皇帝培養的。

其他皇子想要獲得太子的地位,就隻能坐等皇後和太子自己作死,如果敢明目張膽奪太子之位,無異于引火燒身。

在民間,情況相同。

皇後就等于是正妻,其他妃子等于是小妾。

一般來說,正妻都出生高貴,其家族的勢力也更強。

小妾大多出生低微,家族無權無勢(大戶人家也不會允許女兒當小妾),沒有社會地位。

這樣一對比,立小妾之子為繼承人,不僅是丢臉的事,這個繼承人還得不到強力的外援,其地位又會被出生較好的兒子質疑,引發家族的内鬥。

立正妻之子當繼承人,不僅名正言順,将來家族有難,也定能得到那個強盛的親家的援救,其他兒子也不敢挑戰嫡子的權威。

例如鄭國公子忽,就拒絕了齊桓公将女兒嫁給他的好意,在其弟篡奪他的鄭國君位時,得不到強力的外援,若結交齊國這個親家,有了齊國的保護,他的地位也不至于被弟弟篡奪。

手心手背都是肉,為何繼承權隻給嫡長子,與古代社會有何關系

呂雉保住了兒子的地位

例如劉邦想廢劉盈立劉如意,劉盈之母呂雉卻不是吃醋的,呂家也是漢朝的開國功臣家族,且呂雉在朝臣間的威望也遠高于劉如意之母戚夫人。呂雉請來張良幫助自己維護劉盈的地位,有了張良的幫助,劉邦終于知難而退,放下了廢嫡立庶的想法。

立嫡子做繼承人,是看重他母親家族的勢力,母親家族強的話,嫡子的地位也更容易穩固,這也是一種豪強家族之間的聯盟手段。

立長子比立幼子更好

一個正妻有時不止生一個兒子,是以一個人的嫡子可能有好幾個,這種情況下,立長子比立幼子更好一些。

因為長子年齡較大的緣故,其心機、能力、成熟程度、人脈都比幼子好一點。

立繼承人,也是給自己家族立下一個家長,你讓幼子做家長,長子會聽他的話嗎?

而且就算是同母兄弟,也有可能發生内鬥的,按一般情況來說,幼子是鬥不過長子的。

如果長子年齡比幼子大很多,幼子就完全沒有可能在内鬥中取勝。

如果長子年齡隻大幼子一點,兩人實力相當,定會兩敗俱傷,家族的強盛可能就要毀于内鬥。

是以就索性明确規定隻有長子擁有繼承權,讓這種觀念深入人心,杜絕家族的内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