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順應人心的開禧北伐,結果是賠上了一個宰相的腦袋加300萬兩白銀

韓侂胄發動開禧北伐失敗,被反對派做掉,腦袋還被送到金國。宋、金誰也奈何不了誰,就等着蒙古人來終結吧。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王清斌

歡迎您來到我的專輯,缤紛曆史清清講。

韓侂胄在牢牢把控了南宋朝廷的權力後,他想北伐。

韓侂胄是外戚,是權臣,曆史上對外戚權臣的評價都不大好,像霍光、王莽這都是。但韓侂胄也是北宋名臣韓琦的後代,是士大夫階層,骨子裡是有追求的。

古代士大夫很講求“三立”,就是立德、立言、立功。立德就是通過修身養性成為品德高尚的人;立言就是能把自己的思想體系形成論著傳世;立功就是建立功業。立德,相對來說比較虛,立言則需要相當紮實的理論功底和思想基礎,立功相對就比較直接。

是以對于韓侂胄來說,想要建立北伐的功業就是可以了解的了。

另外,他是通過一系列不那麼光明正大的手段掌握最高權力的,個人威望并不高,自己心裡也有點虛。如果能北伐成功,對維護個人權力和地位當然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至少能讓那些反對他的道學家們閉嘴。

順應人心的開禧北伐,結果是賠上了一個宰相的腦袋加300萬兩白銀

金國這邊,金世宗去世金章宗即位,已經經曆了相當一段時間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的時期,史稱“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但宋朝這邊得到的情報卻是金國政局混亂,因為北方邊疆問題搞得部隊疲敝、府庫空虛,正是北伐的好時機。

這再一次印證了“人們總是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這樣的論斷,加上韓侂胄決意北伐觸動了敏感的民族情結,赢得了相當的社會支援,包括像著名文人陸遊、辛棄疾,聽說要北伐精神都大大地振奮了一下。

金國實際情況既不像史書說得那麼好,也不像韓侂胄以為的那麼糟。而南宋這邊,長年的公權力鬥争不可避免的也波及到軍隊,将領們也都是走後門、拉關系上來的,平時滿嘴韬略好像會點啥似的,問題是牛吹多了,自己還真就以為自己會點啥了。

為了北伐,韓侂胄把軍、政、财權都抓在手裡,後來有人說他這樣是想篡權,《宋史》還把他列入到《奸臣傳》裡。實際上這并不公平,宋甯宗一直毫無主見,對他言聽計從,韓侂胄雖然喜歡攬權,但并沒有篡位的意圖,客觀地說,他是權臣,但并不是奸臣。

這場飽含着政治投機和軍事冒險的北伐,在公元1205年前後,就是開禧元年,以南宋在邊境制造小規模軍事摩擦的方式開始了。

第2年,開禧北伐全面拉開戰幕。

順應人心的開禧北伐,結果是賠上了一個宰相的腦袋加300萬兩白銀

可是之前南宋在邊境地區頻繁挑釁,加上北伐開始隻是對泗州(安徽泗縣)發動試探性進攻,這讓金國早有準備了,是以南宋北伐分别進攻宿州、壽州、唐州、蔡州的4路大軍竟然全部戰敗,潰不成軍,更讓人沒想到的是,西北方面軍的吳曦還叛變了。

吳曦是當年抗金名将吳璘的孫子。吳玠、吳璘兄弟奮勇抗金的英雄事迹讓川蜀軍民深為折服,是以他們吳家在川蜀有很強的感召力。這種情況引起了朝廷的不安,曾經把吳曦調入朝廷,防止他父親擁兵自重,吳曦當然相當不滿。

後來吳曦上下賄賂,終于回到了西北繼續統領吳家軍,剛好韓侂胄要北伐物色西線統帥,就把他任命為西北方面軍的副司令,可實際上他并不想為朝廷賣命。

吳曦錯誤地把西北軍民對他們吳家世代抗金精神的崇敬當成了對他們吳家祖孫的擁戴,他秘密聯系金國人,表示隻要金國人封他當蜀王,他願意獻出甘肅、陝西4個州的地盤投降。金章宗當然求之不得,滿口答應。

北伐開始後,吳曦找各種理由按兵不動,後來他趕跑了西北軍統帥,正式當起了金國的蜀王。

吳曦這種公然叛變的行為,讓西北軍大失所望,大家深感驕傲的是這支軍隊抗金的光榮傳統,而不是他這個姓吳的統帥,一些很有正義感的人秘密籌劃推翻吳曦。

這些人聲稱奉了密诏,率領敢死隊殺入僞蜀王宮,吳曦的衛士們幹脆放棄抵抗,吳曦被誅殺而死,距離他當上蜀王才41天。

順應人心的開禧北伐,結果是賠上了一個宰相的腦袋加300萬兩白銀

之後西北軍趁機奪回了被吳曦割讓的土地,西北局勢穩定下來。這時候金國9路大軍反擊南侵,但其實也打不動南宋,而方寸大亂的韓侂胄喪失了立場,馬上又謀求跟金國人議和。

誰知道金國人獅子大開口,不但要求割地賠款、增加歲币,還要背盟發動北伐的主謀、就是韓侂胄的腦袋。

這樣的條件讓韓侂胄惱羞成怒,談判破裂,他準備再跟金國人開戰。

可現在韓侂胄已經不比從前了,他所仰仗的韓皇後已經過世,而現在的楊皇後跟他有沖突,這時候借機指使人跟宋甯宗說:再起兵端,就會危及社稷了。宋甯宗耳根子軟,架不住他們不停嘀咕,決定除掉勢力過于龐大的韓侂胄。

他們物色到了野心勃勃的禮部侍郎史彌遠,他帶人埋伏在韓侂胄上朝必經的路上,韓侂胄被他們用錘擊殺,一代權臣就這樣命赴黃泉。

這些政變分子之是以非殺韓侂胄不可,是想用他的腦袋當做跟金國議和的籌碼。之後,盡管很多人認為把一國的宰相的頭顱送去敵國有辱國體,他們還是這麼做了。金章宗在都城把韓侂胄的頭顱高懸在旗杆上示衆,并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

公元1208年9月,雙方達成議和條件:南宋對金國的稱呼從叔叔變成伯父,一次性給金國犒軍白銀300萬兩,歲币從20萬增加到30萬,金國歸還南宋淮南的土地。

順應人心的開禧北伐,結果是賠上了一個宰相的腦袋加300萬兩白銀

雖然從民族感情來說,開禧北伐是順應人心、有社會基礎的,但既沒有恢複故土的意志,也沒有為戰争做充分的準備。但從深層次的原因來說,金國已經消化了占領的中原地區,跟南宋在政治地緣上已經形成了一種勢均力敵的抗衡态勢。

這些年來,從完顔亮南侵,到隆興北伐,再到這次開禧北伐,盡管每次戰争的結果都有偶然因素,但誰也吃不掉誰,這深刻表明紹興和議後宋金對峙是一種穩定的地緣政治的産物。

之後,南宋和金國就在這種無可奈何的狀态下各自過着自己的日子,就像兩架破舊的戰車,再也沒有互相激情碰撞的動力了,似乎都在等待着那個未來的終結者慢慢地成長、強大,最後來結束他們苟延殘喘的性命。

好了朋友們,這一期的内容我們就講到這裡。

曆史很精彩,曆史很無奈

我是王清斌,讓我輕輕地為您講述缤紛的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