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顺应人心的开禧北伐,结果是赔上了一个宰相的脑袋加300万两白银

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失败,被反对派做掉,脑袋还被送到金国。宋、金谁也奈何不了谁,就等着蒙古人来终结吧。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清斌

欢迎您来到我的专辑,缤纷历史清清讲。

韩侂胄在牢牢把控了南宋朝廷的权力后,他想北伐。

韩侂胄是外戚,是权臣,历史上对外戚权臣的评价都不大好,像霍光、王莽这都是。但韩侂胄也是北宋名臣韩琦的后代,是士大夫阶层,骨子里是有追求的。

古代士大夫很讲求“三立”,就是立德、立言、立功。立德就是通过修身养性成为品德高尚的人;立言就是能把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论著传世;立功就是建立功业。立德,相对来说比较虚,立言则需要相当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思想基础,立功相对就比较直接。

所以对于韩侂胄来说,想要建立北伐的功业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另外,他是通过一系列不那么光明正大的手段掌握最高权力的,个人威望并不高,自己心里也有点虚。如果能北伐成功,对维护个人权力和地位当然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至少能让那些反对他的道学家们闭嘴。

顺应人心的开禧北伐,结果是赔上了一个宰相的脑袋加300万两白银

金国这边,金世宗去世金章宗即位,已经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时期,史称“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但宋朝这边得到的情报却是金国政局混乱,因为北方边疆问题搞得部队疲敝、府库空虚,正是北伐的好时机。

这再一次印证了“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这样的论断,加上韩侂胄决意北伐触动了敏感的民族情结,赢得了相当的社会支持,包括像著名文人陆游、辛弃疾,听说要北伐精神都大大地振奋了一下。

金国实际情况既不像史书说得那么好,也不像韩侂胄以为的那么糟。而南宋这边,长年的政治权力斗争不可避免的也波及到军队,将领们也都是走后门、拉关系上来的,平时满嘴韬略好像会点啥似的,问题是牛吹多了,自己还真就以为自己会点啥了。

为了北伐,韩侂胄把军、政、财权都抓在手里,后来有人说他这样是想篡权,《宋史》还把他列入到《奸臣传》里。实际上这并不公平,宋宁宗一直毫无主见,对他言听计从,韩侂胄虽然喜欢揽权,但并没有篡位的意图,客观地说,他是权臣,但并不是奸臣。

这场饱含着政治投机和军事冒险的北伐,在公元1205年前后,就是开禧元年,以南宋在边境制造小规模军事摩擦的方式开始了。

第2年,开禧北伐全面拉开战幕。

顺应人心的开禧北伐,结果是赔上了一个宰相的脑袋加300万两白银

可是之前南宋在边境地区频繁挑衅,加上北伐开始只是对泗州(安徽泗县)发动试探性进攻,这让金国早有准备了,所以南宋北伐分别进攻宿州、寿州、唐州、蔡州的4路大军竟然全部战败,溃不成军,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西北方面军的吴曦还叛变了。

吴曦是当年抗金名将吴璘的孙子。吴玠、吴璘兄弟奋勇抗金的英雄事迹让川蜀军民深为折服,所以他们吴家在川蜀有很强的感召力。这种情况引起了朝廷的不安,曾经把吴曦调入朝廷,防止他父亲拥兵自重,吴曦当然相当不满。

后来吴曦上下贿赂,终于回到了西北继续统领吴家军,刚好韩侂胄要北伐物色西线统帅,就把他任命为西北方面军的副司令,可实际上他并不想为朝廷卖命。

吴曦错误地把西北军民对他们吴家世代抗金精神的崇敬当成了对他们吴家祖孙的拥戴,他秘密联系金国人,表示只要金国人封他当蜀王,他愿意献出甘肃、陕西4个州的地盘投降。金章宗当然求之不得,满口答应。

北伐开始后,吴曦找各种理由按兵不动,后来他赶跑了西北军统帅,正式当起了金国的蜀王。

吴曦这种公然叛变的行为,让西北军大失所望,大家深感骄傲的是这支军队抗金的光荣传统,而不是他这个姓吴的统帅,一些很有正义感的人秘密筹划推翻吴曦。

这些人声称奉了密诏,率领敢死队杀入伪蜀王宫,吴曦的卫士们干脆放弃抵抗,吴曦被诛杀而死,距离他当上蜀王才41天。

顺应人心的开禧北伐,结果是赔上了一个宰相的脑袋加300万两白银

之后西北军趁机夺回了被吴曦割让的土地,西北局势稳定下来。这时候金国9路大军反击南侵,但其实也打不动南宋,而方寸大乱的韩侂胄丧失了立场,马上又谋求跟金国人议和。

谁知道金国人狮子大开口,不但要求割地赔款、增加岁币,还要背盟发动北伐的主谋、就是韩侂胄的脑袋。

这样的条件让韩侂胄恼羞成怒,谈判破裂,他准备再跟金国人开战。

可现在韩侂胄已经不比从前了,他所仰仗的韩皇后已经过世,而现在的杨皇后跟他有矛盾,这时候借机指使人跟宋宁宗说:再起兵端,就会危及社稷了。宋宁宗耳根子软,架不住他们不停嘀咕,决定除掉势力过于庞大的韩侂胄。

他们物色到了野心勃勃的礼部侍郎史弥远,他带人埋伏在韩侂胄上朝必经的路上,韩侂胄被他们用锤击杀,一代权臣就这样命赴黄泉。

这些政变分子之所以非杀韩侂胄不可,是想用他的脑袋当做跟金国议和的筹码。之后,尽管很多人认为把一国的宰相的头颅送去敌国有辱国体,他们还是这么做了。金章宗在都城把韩侂胄的头颅高悬在旗杆上示众,并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

公元1208年9月,双方达成议和条件:南宋对金国的称呼从叔叔变成伯父,一次性给金国犒军白银300万两,岁币从20万增加到30万,金国归还南宋淮南的土地。

顺应人心的开禧北伐,结果是赔上了一个宰相的脑袋加300万两白银

虽然从民族感情来说,开禧北伐是顺应人心、有社会基础的,但既没有恢复故土的意志,也没有为战争做充分的准备。但从深层次的原因来说,金国已经消化了占领的中原地区,跟南宋在政治地缘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势均力敌的抗衡态势。

这些年来,从完颜亮南侵,到隆兴北伐,再到这次开禧北伐,尽管每次战争的结果都有偶然因素,但谁也吃不掉谁,这深刻表明绍兴和议后宋金对峙是一种稳定的地缘政治的产物。

之后,南宋和金国就在这种无可奈何的状态下各自过着自己的日子,就像两架破旧的战车,再也没有相互激情碰撞的动力了,似乎都在等待着那个未来的终结者慢慢地成长、强大,最后来结束他们苟延残喘的性命。

好了朋友们,这一期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

历史很精彩,历史很无奈

我是王清斌,让我轻轻地为您讲述缤纷的历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