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誕生于46億年前,是從太陽系早期的隕石塵埃聚集而來,這些隕石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斷地互相吸積碰撞,最終形成了早期的原始地球。

後來原始地球經過漫長的演化,出現了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然後這些單細胞生物又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進階的進化,一步又一步的毀滅重生,最終繁衍成了如今我們所看到的繁榮景象。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地球整個曆史中,生物們曾經曆過五次大滅絕事件,他們分别是,奧陶紀時期,泥盆紀時期,二疊紀時期、三疊紀時期以及白垩紀時期,幾乎每一次事件的發生都使大量生物走向瀕臨毀滅的道路,而我們今天講的便是奧陶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奧陶紀被稱為是古生代的第二個紀,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滅絕事件就發生于奧陶紀晚期時期,距今大約4.4億年前,當時近百分之85的物種都遭遇滅頂之災,在五次大滅絕中位列第二。說到這裡或許很多人會有所疑問,此次事件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會使如此多的生物滅絕了呢
我們知道其他幾次滅絕事件的發生一般都和地球引發的自然災害或者隕石撞擊有關,而奧陶紀大滅絕卻有所不同。根據科學家研究推測,奧陶紀滅絕的原因可能來自宇宙中的伽馬射線暴所引起的
伽馬射線暴是宇宙中最強的爆射現象,當一顆大品質恒星走向死亡發生爆炸或者兩個緻密天體合并時,便會産生強烈的伽馬射線暴。
他的持續時間很短,一般在0.1秒到1000秒之間,但其釋放的能量卻相當于太陽100億年釋放能量的總和!單個光子的能量就能達到太陽光子的幾十萬倍,能夠毀滅幾十光年範圍的宇宙生命!
如1997年12月14日,在距離120億光年外發現的一次伽馬射線暴,僅50秒内所釋放的能量就相當于銀河系200年的輻射能量,可想而知伽馬射線暴的能量有多強。
有人認為,為何我們至今沒有發現外星生命,或許就是伽馬射線暴阻擋了宇宙中生命的進化,進而使得生命極其稀有,以至于現在都沒有發現他們。
在2005年,美國宇航局和堪薩斯大學的科學家研究指出,4.4億年前的奧陶紀很可能便是遭到6000光年外的伽馬射線暴襲擊,雖然它距離我們相對來說已經很遙遠了,但卻正中地球。進而使地球臭氧層被破壞,宇宙中的高能射線轟擊了海洋中的大量生物,導緻生态圈以及食物鍊幾乎處于崩潰狀态!
同時伽馬射線暴在解離臭氧層時,還結合形成了大量有毒氣體,這些氣體遮住了陽光使全球變冷,然後又下沉到地表,生物們再次遭受有害氣體的迫害紛紛死去,最終大約有百分之85的物種遭到了滅絕!
不敢想象,在距離6000光年外爆發的伽馬射線暴都能産生如此大的威力,如果說在幾十光年内,那麼地球的後果将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