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憲宗稱帝後,把最富庶的地區賞給弟弟忽必烈,漢臣姚樞:要不得

元憲宗稱帝後,就把富庶的中原地區賞給弟弟忽必烈掌管。忽必烈大喜過望,大擺筵席,和衆幕僚舉杯慶賀。漢臣姚樞說道:“這地方要不得,一旦要了就後患無窮!”

在蒙古王族的權利鬥争中,蒙哥元憲宗赢得了最後的勝利,取得了蒙古大汗的大汗之位。為了更好地穩控天下,蒙哥決定将漠南漢地的軍政事務都交給自己偏愛的弟弟忽必烈。

早有心思闖蕩一片天下的忽必烈,得到大汗哥哥如此厚賞,心情大好,他擺下宴席,宴請自己的幕僚,大家舉杯歡慶。觥籌交錯間,忽必烈看到汗臣姚樞竟然孤單地坐在席中,沉默不語。

元憲宗稱帝後,把最富庶的地區賞給弟弟忽必烈,漢臣姚樞:要不得

忽必烈看着面無表情的姚樞,心下一震,等宴席結束後,就把姚樞單獨留下來。忽必烈問姚樞,為何衆人同樂,唯獨他悶悶不樂?

姚樞見忽必烈留下自己,心内已經暗自歡喜,又見忽必烈問他緣由,更是喜上心頭,他等着忽必烈對自己的這一問。姚樞回答道:“如今天下土地最廣,群眾最多,财富最厚的地方,還沒有超過中原地區的。現在大汗讓大王接管中原地區的軍政事務,大汗對中原地區就沒有了可插手的地方。一旦有人在大汗身邊進讒言,诋毀大王您,大汗必定會對您心生疑心,把您的權都給奪回去。”

忽必烈聽後,冷汗漣漣,姚樞所慮極是,自己如果在這事上大意了,那麼到頭來就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必須得謹慎行事。

忽必烈又問姚樞,可有化解良策?姚樞趁勢給忽必烈提議道:“大王您應該把中原的政務還給大汗,隻負責中原的軍權,其他的則讓大汗派人前去負責掌管,這樣大王才是勢順理安。”

恍然大悟的忽必烈,依照姚樞的良策,把中原地區的政務都交還給蒙哥,這下蒙哥懸着的心終于可以落下了。要知道他一時開懷就把中原的軍務都交給弟弟忽必烈,後來一思慮後便心生悔意,奈何話已出口,覆水難收。

忽必烈的知趣,讓蒙哥對他大大放心,對後來忽必烈在中原地區的工作開展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援。忽必烈接管中原地區的兵權的隔年,蒙哥大漢大封同姓,讓忽必烈在關中和南京選擇一地,作為自己的封地。

元憲宗稱帝後,把最富庶的地區賞給弟弟忽必烈,漢臣姚樞:要不得

忽必烈就把一衆謀臣都找來,商議到底選擇哪裡做自己的封地更合适?姚樞給忽必烈建議道:“關中深居腹地,地勢險要,土地肥沃,南京相比之下土地淺薄,又逼近黃河,四周環繞鹽堿地。”

經由姚樞兩下一比較,忽必烈心裡的天平自然就傾向了關中。忽必烈選擇關中為自己封地後,蒙哥認為關中人口稀少,怕所得财富不夠忽必烈用,就把同樣也是人煙稀少的懷孟一帶也劃到忽必烈的封地範圍。

忽必烈在自己的封地内,廣納人才,精心治理,很快壯大了自己的勢力,同樣因為治理有道,深受當地百姓的尊敬。逐漸發展壯大的忽必烈,很快就引起了蒙哥身邊的貴族注意,認為忽必烈有功高震主之嫌,于是就開始給忽必烈頭上扣莫須有的罪名,告發王府人員“擅權為奸利事。”

這些人天天在蒙哥面前遊說,诋毀忽必烈,蒙哥就聽信了他們的讒言,派遣親信阿藍答爾到忽必烈的封地,設定專門的機構“鈎考局”,借着經濟問題發難于忽必烈。

阿藍答爾仗着有蒙哥的聲威,在忽必烈的封地内大放厥詞道:“一旦讓他查出點什麼問題來,除了劉黑馬和史天澤這兩位漢人世侯外,其他的人都有權擅殺的權利。”

阿藍答爾的耀武揚威,分明就是沖着忽必烈來的,他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舉措下來,讓忽必烈封地内的官員各個提心吊膽。一時間,忽必烈和蒙哥兄弟兩的關系上升到了劍拔弩張的狀态。

洞若觀火的姚樞在關鍵時刻給忽必烈剖析目前形勢,蒙哥和忽必烈雖是親兄弟,但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君臣,現如今君主的哥哥已經對當臣子的弟弟心生猜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想一個辦法讓蒙哥大漢對忽必烈的猜忌給消除掉。

姚樞建議忽必烈把自己的家人送到和林,在蒙哥的眼皮底下生活,以此表明他的心迹,就可以慢慢消除蒙哥對他的猜忌。可忽必烈猶豫不決,遲遲不做決定。

姚樞見狀,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給忽必烈遊說,忽必烈終于采納了姚樞的建議,先是兩次遣使觐見蒙哥,表示自己想要回到漠北的意思。得到蒙哥允許後,忽必烈帶着家人回到和林拜見蒙哥。

元憲宗稱帝後,把最富庶的地區賞給弟弟忽必烈,漢臣姚樞:要不得

這一次君臣見面格外不同,忽必烈先後兩次端着酒敬蒙哥,而後恭恭敬敬地退回自己的位置,到第三次的時候,蒙哥的淚就止不住往下落,忽必烈也淚眼迷離,他本想張口為自己辯解,卻被蒙哥伸手制止了,兩兄弟冰釋前嫌,既往不咎。蒙哥更是下令撤除”鈎考局“。

奈何兄弟倆冰釋前嫌,可蒙哥還是解除了忽必烈的兵權,讓他留居漠北。從忽必烈被封賞中原地區到選擇自封地,到後來的消除蒙哥對忽必烈的猜忌,姚樞都用自己獨特的智慧,和對人性的洞察,不予餘力地給忽必烈出謀劃策,忽必烈也次次采納了,這才使得忽必烈能多次化險為夷,絕境逢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