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元宪宗称帝后,把最富庶的地区赏给弟弟忽必烈,汉臣姚枢:要不得

元宪宗称帝后,就把富庶的中原地区赏给弟弟忽必烈掌管。忽必烈大喜过望,大摆筵席,和众幕僚举杯庆贺。汉臣姚枢说道:“这地方要不得,一旦要了就后患无穷!”

在蒙古王族的权利斗争中,蒙哥元宪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取得了蒙古大汗的大汗之位。为了更好地稳控天下,蒙哥决定将漠南汉地的军政事务都交给自己偏爱的弟弟忽必烈。

早有心思闯荡一片天下的忽必烈,得到大汗哥哥如此厚赏,心情大好,他摆下宴席,宴请自己的幕僚,大家举杯欢庆。觥筹交错间,忽必烈看到汗臣姚枢竟然孤单地坐在席中,沉默不语。

元宪宗称帝后,把最富庶的地区赏给弟弟忽必烈,汉臣姚枢:要不得

忽必烈看着面无表情的姚枢,心下一震,等宴席结束后,就把姚枢单独留下来。忽必烈问姚枢,为何众人同乐,唯独他闷闷不乐?

姚枢见忽必烈留下自己,心内已经暗自欢喜,又见忽必烈问他缘由,更是喜上心头,他等着忽必烈对自己的这一问。姚枢回答道:“如今天下土地最广,民众最多,财富最厚的地方,还没有超过中原地区的。现在大汗让大王接管中原地区的军政事务,大汗对中原地区就没有了可插手的地方。一旦有人在大汗身边进谗言,诋毁大王您,大汗必定会对您心生疑心,把您的权都给夺回去。”

忽必烈听后,冷汗涟涟,姚枢所虑极是,自己如果在这事上大意了,那么到头来就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必须得谨慎行事。

忽必烈又问姚枢,可有化解良策?姚枢趁势给忽必烈提议道:“大王您应该把中原的政务还给大汗,只负责中原的军权,其他的则让大汗派人前去负责掌管,这样大王才是势顺理安。”

恍然大悟的忽必烈,依照姚枢的良策,把中原地区的政务都交还给蒙哥,这下蒙哥悬着的心终于可以落下了。要知道他一时开怀就把中原的军务都交给弟弟忽必烈,后来一思虑后便心生悔意,奈何话已出口,覆水难收。

忽必烈的知趣,让蒙哥对他大大放心,对后来忽必烈在中原地区的工作开展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忽必烈接管中原地区的兵权的隔年,蒙哥大汉大封同姓,让忽必烈在关中和南京选择一地,作为自己的封地。

元宪宗称帝后,把最富庶的地区赏给弟弟忽必烈,汉臣姚枢:要不得

忽必烈就把一众谋臣都找来,商议到底选择哪里做自己的封地更合适?姚枢给忽必烈建议道:“关中深居腹地,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南京相比之下土地浅薄,又逼近黄河,四周环绕盐碱地。”

经由姚枢两下一比较,忽必烈心里的天平自然就倾向了关中。忽必烈选择关中为自己封地后,蒙哥认为关中人口稀少,怕所得财富不够忽必烈用,就把同样也是人烟稀少的怀孟一带也划到忽必烈的封地范围。

忽必烈在自己的封地内,广纳人才,精心治理,很快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同样因为治理有道,深受当地百姓的尊敬。逐渐发展壮大的忽必烈,很快就引起了蒙哥身边的贵族注意,认为忽必烈有功高震主之嫌,于是就开始给忽必烈头上扣莫须有的罪名,告发王府人员“擅权为奸利事。”

这些人天天在蒙哥面前游说,诋毁忽必烈,蒙哥就听信了他们的谗言,派遣亲信阿蓝答尔到忽必烈的封地,设置专门的机构“钩考局”,借着经济问题发难于忽必烈。

阿蓝答尔仗着有蒙哥的声威,在忽必烈的封地内大放厥词道:“一旦让他查出点什么问题来,除了刘黑马和史天泽这两位汉人世侯外,其他的人都有权擅杀的权利。”

阿蓝答尔的耀武扬威,分明就是冲着忽必烈来的,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下来,让忽必烈封地内的官员各个提心吊胆。一时间,忽必烈和蒙哥兄弟两的关系上升到了剑拔弩张的状态。

洞若观火的姚枢在关键时刻给忽必烈剖析当前形势,蒙哥和忽必烈虽是亲兄弟,但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君臣,现如今君主的哥哥已经对当臣子的弟弟心生猜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想一个办法让蒙哥大汉对忽必烈的猜忌给消除掉。

姚枢建议忽必烈把自己的家人送到和林,在蒙哥的眼皮底下生活,以此表明他的心迹,就可以慢慢消除蒙哥对他的猜忌。可忽必烈犹豫不决,迟迟不做决定。

姚枢见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给忽必烈游说,忽必烈终于采纳了姚枢的建议,先是两次遣使觐见蒙哥,表示自己想要回到漠北的意思。得到蒙哥允许后,忽必烈带着家人回到和林拜见蒙哥。

元宪宗称帝后,把最富庶的地区赏给弟弟忽必烈,汉臣姚枢:要不得

这一次君臣见面格外不同,忽必烈先后两次端着酒敬蒙哥,而后恭恭敬敬地退回自己的位置,到第三次的时候,蒙哥的泪就止不住往下落,忽必烈也泪眼迷离,他本想张口为自己辩解,却被蒙哥伸手制止了,两兄弟冰释前嫌,既往不咎。蒙哥更是下令撤除”钩考局“。

奈何兄弟俩冰释前嫌,可蒙哥还是解除了忽必烈的兵权,让他留居漠北。从忽必烈被封赏中原地区到选择自封地,到后来的消除蒙哥对忽必烈的猜忌,姚枢都用自己独特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不予余力地给忽必烈出谋划策,忽必烈也次次采纳了,这才使得忽必烈能多次化险为夷,绝境逢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