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加 10 Pro 成為 PEL(和平精英職業聯賽)賽事和英雄聯盟手遊職業聯賽用機的時候,不少人就開始猜測,一加是不是要轉型做遊戲手機了?
也許是過去一年這個手機品牌變化太多,以至于人們會過度解讀它的每一個動作,但在釋出會強調遊戲性能,和職業手遊賽事達成合作,其實是另一個事實:一加手機點亮了新的技能樹而已,并非做遊戲手機。
在一加 10 Pro 釋出前,剛到任不久的一加中國區總裁李傑接受了愛範兒等幾家媒體的采訪,在采訪中,李傑也直面了開頭的問題,他說:
我們要做好遊戲體驗,但本質是做非常好的性能體驗。
一加近來變化又何止這一處,包括李傑擔任一加中國區總裁也是變化。
和一加創始人劉作虎一樣,李傑也是自 2010 年大學畢業開始,就進入 OPPO,其中大部分的職業經曆,都是和産品打交道,他做過 OPPO Find 7 的産品經理,也操盤過 R7、R9 和 R11 三代爆款,最近的熱賣機型 Reno 5 同樣出自他的手筆。2021 年 9 月起,李傑兼任 OPPO 中國區使用者營運負責人,全面負責 OPPO 使用者體系建立和營運政策制定。
一位 OPPO 青訓營出身,過往成績斐然,有豐富産品經驗的人來到一加,自然而然地我們會聯想到,這是否意味着一加會更融入 OPPO 體系?那新的疑問随之而來,一加品牌獨立性會不會是以逐漸褪色?
還有更多的疑問紛至沓來:他的職責和定位是什麼?一加和 OPPO 兩個品牌的關系如何定義?一加還是之前那個一加嗎?為什麼一加開始打遊戲牌?面對外界目前的疑問和不解,一加有留意有在想辦法嗎?
與李傑的對話由此展開。
一加的「第三位代言人」,代表誰?
周迅和胡歌是目前一加手機的品牌代言人,而李傑則把自己的定位定義為「一加使用者的代言人」。李傑說:
他們一直叫我總裁,我不喜歡這個稱呼,我一直和大家說,我也不是什麼總裁,我的作用是使用者在公司裡的代言人。
你們做的産品和方案,我要代表使用者挑戰你,你選的這個東西真的是我要的嗎?你選的這些東西替我花了錢,你讓我買單,真的是考慮到我的需求嗎?
這些東西是我内部一直要做的。我一方面把使用者的聲音往裡傳,另一方面把一加做出來的産品和服務,包括理念,做很好的使用者溝通,這是我對自己以及團隊的定位。

李傑給我們列了這樣一個公式:GMV = 全域使用者數 × 使用者生命周期貢獻的價值 × 留存率。
這是使用者為王時代的商業邏輯,相比于早期産品銷量 × 客單價,或者流量、轉化率和複購率的公式,現在使用者的價值被無限放大。李傑正是為此而來,他說:
加油(一加使用者)才是一加最大的資産。
我要珍惜每一個使用者,如果這些人願意留在這裡,他在這裡玩得很開心,用我們的産品用得很好,他覺得這個品牌也是他的,他有擁有感,這是我們團隊生存的根本,我們團隊的行為都要圍繞使用者來。
以使用者為中心這句話,很多公司都有,但是很多公司需要決策的時候,把使用者拉出來,說使用者需要這個,貌似幫使用者定了一個東西,事實上開展業務過程中是沒有的,我希望接下來的團隊,在文化上要完全圍繞着使用者做這個工作。
這段話的底層邏輯在于,在智能手機存量競争時代,使用者價值變得長尾,品牌忠誠度是決勝的名額,每流失一個老使用者,就意味着競争對手獲得了一個新使用者,這樣殘酷的競争本質正是李傑如此重視使用者的原因。
為此,李傑也透露,一加正在着手建立針對老使用者的權益體系:
原來的加油是跟着一加成長的,大家對一加是有身份認知感和歸屬感的。他們不是說希望一加小衆化,而是希望和一加一起成長他們會成為特别的存在,這份特殊的感情要被我們重視。是以我們也要積極響應他們的需求,關照他們的情緒。
未來我們會逐漸建立老使用者優先享權益和獨特的營運體系,比如晶片的軟體更新、産品新版本等等都會首先開發給老使用者。對于他們的意見,也會相應及時處理。希望這些使用者在購買産品同時,享受極緻的售後服務,為他們提供歸屬感、尊貴感、充分滿足他們的需求。
去年一加最大的變化莫過于回歸到了 OPPO 體系,成為 OPPO 的子品牌,這讓不少加油感到意外,同時,一加手機内置系統也從特立獨行的氫 OS 換成了更具普适性的 ColorOS,不少人有些不解,覺得一加手機獨特性不再。
使用者的意外和不解,歸根到底,往往是溝通問題。
李傑定位是使用者代言人,做品牌和使用者之間的連接配接器,也是最适合來做這個溝通工作的人。
OPPO 給一加提供底層能力,但一加品牌仍然獨立
從使用者畫像來看,OPPO 高端手機使用者和一加使用者呈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圖譜。
李傑介紹說,以 Find 系列為例,OPPO 内部定義為「新知青年」群體,通俗了解大概是寫字樓白領,對拍照和商務功能看重;而一加使用者中的很大一部分追求性能,偏科技愛好者,由此出發,一加希望未來主打的人群是「愛玩遊戲,追逐性能的年輕人」,基于這個定位,未來一加産品的外觀、遊戲體驗、性能優化、充電體驗都會有品牌自身的特點和專長。
當然其中肯定有「愛玩遊戲的白領」這樣重疊區域,但如開頭所言,一加 10 Pro 在點亮遊戲技能樹的同時,依舊保留了哈蘇影像系統,同時外觀也沒有走向遊戲手機的炫酷風,一加能覆寫的使用者群體并不狹窄,畢竟一加僅靠寥寥數款高端機型,就獲得了全球 1000 多萬的出貨量。
現在,一加的銷量會并入到歐加集團内部,而歐加集團每年累積的手機出貨量達到 2 億部,巨大出貨量背後,意味着供應鍊的話語權。持續了兩三年的晶片荒對不少消費電子廠商産生了巨大沖擊,一加背靠 OPPO 體系,意味着能夠得到更好的供應鍊保障,以應對元器件短缺,以及規模太小元器件單價高,供應優先級靠後的問題。李傑說:
回到手機行業,總體來說去年是非常缺芯的,因為我們整體的體量,加上上遊的關系,去年有很多晶片是首發的,不管是高通還是 MTK 的,在貨源的供應上得到一定的保障。行業目前的情況是中低端的晶片很缺,中高端不太缺,但是高端晶片第一波的産能永遠是緊缺的,因為第一波的産品和熱度很高,大家主要的出貨和使用者的需求量比較高。對我們來說,國内的市場,我們有集團的供應保障,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更關鍵的,是 OPPO 研發體系上的支援。
不久前 OPPO 公布了馬裡亞納計劃,自研 NPU 晶片已經箭在弦上,專用晶片相比于通用晶片的優點在于性能更強并且功耗更低,但技術門檻和資源投入也是中小廠商所不能及的。
智能手機廠商小而美的時代早已遠去,市場佔有率向頭部廠商集中的原因還是這幾家廠商産品設計供應鍊研發管道市場能力都強,競争已經是六邊形戰士之間的事兒了。從技術研發角度考慮,一加回歸 OPPO,并共享集團内部的技術研發資源,無疑是更好的選擇,這一點會随着時間來證明。
一加 10 Pro 上搭載的 HyperBoost 全鍊路遊戲穩幀技術是這種融合的産物,因為歐加具備了自主的晶片能力,他們才能打通 Android 上層和硬體底層之間壁壘,加上 AI 大資料積累,才有這樣涉及到晶片層級的技術,其中每一個環節都跟工程師規模,使用者量以及研發投入量級相關。
甚至李傑自己就是這種共享體系的代表,他說:
我覺得一加明确融入了之後,我們在供應鍊、技術、管道、售後,人才流動上有充分的整合流動,我本人是流動的代表。我們内部是通的,是開放的。
一加以前是孤軍奮戰,現在我們會得到更多的組織和資源上的保障和支援。接下來就看我們這個團隊,基于使用者的政策、計劃和行動是什麼?怎麼做?
而過往一加的産品特色則會延續下去,是以在一加 10 Pro 上,我們仍然看到了哈蘇影像 2.0,LTPO 2.0 等技術特性,仍是延續了此前在影像和螢幕上的專長。
基于這些溝通,我們可以認為,今天的一加,不是 OPPO 旗下一個做遊戲性能手機的産品線,而是共享 OPPO 各項底層能力,延續此前一加特色的獨立子品牌。
遊戲賽道其實是綜合性能賽道,一加還會做中端産品線
我們不妨這麼了解,武俠小說裡面的高手往往不是一招鮮吃遍天,而通常有好幾套武功傍身,比如張無忌就會九陽真經、乾坤大挪移、太極劍等等。旗艦手機大抵如此,回顧一加手機過往的曆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練功,點亮新技能樹的過程:手感真 TM 好、Fast&Smooth、A+ 級螢幕、哈蘇影像,到現在的遊戲性能。
遊戲性能,其實重點還是性能,但不僅是 GPU 和 CPU 的性能那麼簡單,還涉及到螢幕觸控采樣率、螢幕重新整理率、發熱和功耗控制、持續性能以及震動體驗等等,簡而言之,影像賽道是馬拉松,道阻且長,而遊戲性能則更像鐵人三項。
李傑說:
我們不會做成特别小衆的純遊戲手機。如今,手機出現在使用者生活的各個場景,我們探讨遊戲是因為遊戲的場景非常重要,占據的人群和使用時間有一定的比例。我們以此為切入點,定位成我們是遊戲體驗特别好的性能旗艦,而不是純遊戲手機。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這次一加給一加 10 系列配上了曆代最大面積的散熱子產品,為的就是保證晶片的持續性能,不會因為長時間遊戲導緻發熱降頻,讓遊戲體驗變得卡頓,類似的,5000mAh 電池和 80W 充電的更新,也是為了給高功耗的遊戲體驗提供續航雙保險。
同時,更好的散熱、更大的電池和更快的充電,毫無疑問也會讓日常體驗更好一些。
除了産品本身的自我修煉之外,内外因也決定了一加開始看重遊戲。遊戲手機沒大家想得那麼小衆,手機遊戲更是有廣泛群衆基礎,李傑分析說:
我們不認為遊戲的場景是小衆的,國内有 7 億使用者,英雄聯盟和與平精英使用者數非常大,這是非常重要的場景,這個市場是很大的。比如說看京東的搜尋資料,遊戲手機的搜尋是很高的,排到第六。相對于其他的詞來說,這個東西并不小衆。
越是存量市場,越要考慮細分的人群的類型。放眼未來,中國市場将是使用者細分化的市場。中國 7 億的遊戲使用者,不可能都使用同一個品牌或是産品,在使用者方面我們會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我們擁有自己的研究院技術加成,同時也擁有的英雄聯盟和和平精英兩個頂級的遊戲 IP 的資源和認證。無論是技術、供應鍊還是市場,都是足夠大的。存量市場中的這部分使用者,是有機會把握的,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圍繞這部分人提供我們能提供的産品和服務。
綜上,遊戲賽道其實是一個以小見大的賽道,衡量綜合性能的賽道。除此之外,一加在中國區也準備開啟新賽道了。
在印度等市場,一加已經推出 Nord 系列,主打中端市場。目前起售價 4699 元的一加 10 Pro 在國内市場屬于不折不扣的高端機市場,雖然這部分市場空間越來越大,手機客單價越來越高,目前一加單款手機大賣問題不大,但整體走向更大規模化就勢單力薄了,畢竟目前主流價位段是 2000 元檔位。
在守住一加自己品質水準和走向規模化之間,一加也準備考慮在中國區推出中端産品線,李傑也向我們介紹了這條産品線的大緻思考:
我們可能會從之前一加隻做外觀、影像、充電、遊戲性能等各方面都有着出色硬體和表現的高端旗艦手機的路線外,同時也會為不同消費能力,對好的産品體驗,包括産品性能、對遊戲體驗有着追求的消費者增加一條中端産品線。
目前的想法規劃是不會做 2000 元以下的産品,但會做 2000 元-3000 元價格區間的産品。但即使到了這個價位,其産品也一定會是在晶片、螢幕選擇、使用者體驗等方面達到我們高水準要求的優秀産品。
實際上,在李傑 12 月到任一加,1 月對外官宣的這一個月時間裡,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和一加的使用者聊、客戶聊、合作夥伴聊。一加以前到底哪裡做得好?大家覺得之前哪裡有問題?以及接下來應該怎麼辦?
在一加 10 Pro 釋出之後,李傑做的第一件事還是和使用者站在一起,齊聚在「加油年夜飯」活動上。這款手機可能是春節前國内釋出的最後一款旗艦機,對于産品研發團隊來說,這是階段性的結束,但李傑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點選「在看」
是對我們最大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