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永是流逝”,中國車市依舊紅火。
雖然這兩年中國車市還沒有從“下滑”态勢中完全回過神兒來,但縱觀世界車市風雲,風景這邊獨好,比如長安CS75PLUS,這款車上市兩年多就已經獲得了45萬+的銷量,并長年保持國内緊湊級SUV關注度排行榜第一陣營,是細分市場名副其實的一員猛将。

猶記得去年10月筆者試駕2022款長安CS75PLUS時,因“全系豐富配置”的過剩産品力堅定對标合資競品下,我給出了這樣的标題:攻堅德日合資,長安2022款CS75PLUS有此實力嗎?當時的2022款CS75PLUS剛剛成功挑戰55km/h超美标翻滾試驗,成為行業首款三項美标認證的中國品牌SUV,對标德日合資,完全有這個實力。
事隔數月,筆者在長安官方舉辦的“馭鑒 鲸奇”第二代CS75PLUS媒體試駕會上見到了第二代CS75PLUS實車,再次試駕後,不禁讓筆者浮現另一定論:那就是過往或許中國品牌常将德日合資設想為假想的追趕對象,但如今畫風已變,筆者隻想對話合資品牌,請把第二代CS75PLUS當成榜樣吧!
拳拳到肉的進化,你不得不服
既是全新一代車型,一個全新的設計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第二代CS75PLUS是長安“新科技智慧美學”設計理念進化到2.0階段的全新展現。相比第一代車型突出張揚、運動的視覺效果,第二代CS75PLUS整體更加沉穩。
俗話說:自然是最好的設計師,仿生設計往往最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比如鲸尾擊浪格栅是以鲸魚躍出水面時高高揚起的尾巴形狀為靈感,并以長安LOGO中的46.7°夾角設計出了“V”型紋理。而晶體矩陣格栅設計靈感則是來自于能量晶體的概念,既有對上一代車型的緻敬,又通過型面的轉折,展現出簡潔科技又充滿能量的視覺效果。
第二代CS75PLUS極富未來氣息的前大燈造型,設計靈感來源于星球大戰中發光的未來戰艦,解鎖後大燈及貫穿式流光前位燈呈脈沖式閃爍,形成動感炫目的“燈光秀”。全LED光源在情理之中,但需要說明的是,遠近光燈由11顆高性能LED組成,擁有強勁的照明性能;日間行車燈由30+1+27顆白光LED組成,轉向燈由30顆LED構成。更别緻的是流光前位燈,由61顆LED構成,并通過鐳射工藝雕刻出光栅紋理,并與V型格栅一起構成三維能量矩陣。
車身側面,上下雙腰線設計流暢舒展,配合車門凸起的筋線,擁有像雕塑一樣肌肉感和力量感。18英寸星旋輪毂或19英寸星耀輪毂視覺飽滿,雙色設計不單調。
尾部最顯眼的自然是貫穿式尾燈的設計了,由62+132+62顆超紅光LED構成,制動燈、後轉向燈分别由26顆和8顆高性能LED組成,點亮後凸顯科技感和未來感。另外,車頂擾流闆、後包圍擴散器以及雙邊共四出排氣尾喉等進一步增加了整車的運動氣息。
而進入車内,整體内飾顔色采用拼色與撞色設計,擁有星夜黑灰、熔岩紅黑、冰晶藍白三套配色。而筆者最喜歡是冰晶藍白内飾,不光因為淺色内飾在當下更流行,比如針對使用者擔心淺色内飾容易弄髒的問題,長安設計師在研發時便開始與供應商同步溝通,讓面料在保證效果的同進,更易于打理。
用料方面自不必擔心,門闆、中控台、儀表闆、方向盤等觸目所及之處,均采用軟質材質乃至皮革進行包覆。同時,部分車型在儀表闆區域還搭載了璀璨星光表皮,采用智能發光的表皮,可營造迎賓場景、音樂律動場景、來電場景等場景。
科技感的營造上,首先要提及的是雙12.3英寸全液晶儀表+中控液晶屏組成的一體式貫穿屏,并且延續以駕駛員為核心的8.1°弧度設計,更符合人類視網膜弧度。全新設計的一體式多功能方向盤,采用了扁平造型,左右兩側多功能按鍵為觸控設計,與整個車内的科技氛圍很搭。雙拼色遊艇式電子換擋搖桿做工精緻細膩,和整體内飾相呼應,帶來了更強的科技感。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代CS75PLUS還配備了同級少有的一體式賽車座椅,坐墊填充物軟硬适中,從實際的體驗來看,身體與座椅的接觸面比較大,承托性更好,回彈性更佳;再加上電動調節、加熱等功能,乘坐感受令人滿意。更有SONY進階音響,通過8個揚聲器營造沉浸式音響體驗,帶來逼真的臨場感。
空間方面,第二代CS75PLUS軸距達到2710mm,首先在絕對尺寸上具備了充足的保證。其次,整體尺寸1334mm×850mm、面積達到1.14m 的超大全景天窗,讓車内采光更充足。另外,第二代CS75PLUS車内還有諸多人性化設計,比如後排座椅支援純平放倒,後備箱容積可由620L增加至1450L;全車30餘處儲物空間,小到硬币、簽字筆、路橋卡,大到旅行包、釣具、兒童安全座椅,都能讓使用者輕松放置。
有“溫度”的智能,令人感動
自從汽車與智能科技聯系在一起,人們的用車體驗有了革命性改變。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講,智能,卻是“冰冷”的,此乃智能1.0與2.0時代的最大弊端,并且随着智能手機的普及,人們根本不會對于車機有着過多地期待,哪怕握着方向盤,你所依賴的還是智能手機,但是筆者在第二代CS75PLUS上體驗到的智能卻有了“溫度”....
首先不得不提及梧桐車聯TINNOVE智能生态系統,新一代IMS智能互動方案,生态功能豐富,擁有常見的導航、藍牙、車聯網、語音識别控制、泛娛樂、OTA4.0平台等功能。而且,除了通過觸摸、語音對各種功能進行操作之外,系統還支援手勢控制,且識别率很高。同時,當車内攝像頭捕捉到後排有小朋友時,還會主動播放兒歌、故事等音頻内容,真的是太 心了。
有意思的是,在新車方向盤支柱上方還設有一個攝像頭,一上車便會啟動Face ID系統進行人臉識别,确認駕駛員的身份後便會調整方向盤、座椅位置,保證駕駛員保持最佳的駕駛坐姿。不僅如此,它還能在駕車過程中對駕駛者實時進行疲勞駕駛監控。值得一提的是,系統還會根據檢測到的駕駛者瞳孔位置,調整W-HUD智能擡頭顯示器的高度,使9英寸範圍内的顯示資訊在使用者落座時,時刻處于最佳視角,讓閱讀更顯輕松。不過,現階段該功能還未開通,未來會通過OTA更新的方式推送更新。
其次,In Call 智能車載互聯系統,隻需通過手機,就可随時掌握愛車情況。還有諸多主動安全和智能科技配置,比如IACC+全速段智能巡航系統,具備L2級智能駕駛輔助,還可以通過語音喚醒。即使在上下班途中遇到擁堵路段,開啟IACC也可以實作智能跟車、車道内智能巡航駕駛等。更有交通擁堵輔助、智能減速過彎、智能限速輔助、車道保持輔助、智能遠近光燈系統、智能避讓、智能緊急制動、LDW車道偏離預警、AEB智能緊急制動輔助系統,以及博世9.3代車身電子穩定系統、LCDA并線輔助技術、ELK緊急車道保持、行人保護等諸多配置,駕車出行,無論何時何地,都可輕松應對。
為切身體驗第二代CS75PLUS智能科技,本次試駕廠家還特别安排了“盲駕”和“循迹倒車”項目。盲駕很好了解,就是将車輛前風擋和車窗全部遮蔽,讓駕駛者通個車外四顆100萬像素的180°魚眼攝像頭,用特殊算法将所拍攝的圖像進行畸變矯正和拼接,并以高清540°全景環視的方式将車身周圍實景以720P畫質完整顯現,雖然車内駕駛者無法觀察到車輛周圍的環境,但影像能夠根據車身變化實時調整視角,讓駕駛者在車輛“密封”情況下也可以駕車前行。盲駕都沒問題,在環境複雜的環境停車倒車自然也就不是問題了。
至于循迹倒車,我們也不是第一次聽說了,該功能在北京或上海老城區經常可以派得上用場,比如當你把車開進死胡同,系統會自主記錄車輛停車前的最後一段軌迹(不超過50m),進退維俗之際,一鍵啟動循迹倒車,車輛會自動按原路軌迹倒回,對于空間有限的窄巷或無法清晰觀察後方時,尤其有用。當然了,在一些狹小的停車位,還有APA5.0遙控代客泊車系統,人在車外,遙控泊入、直進直出,從此新手“秒變”老司機。
關關難過,關關過!
第二代CS75PLUS搭載了藍鲸新一代1.5T/2.0T渦輪增壓發動機,其中1.5T發動機最大功率138kW,最大扭矩300N·m,綜合油耗低至6.4L/100km。2.0T發動機最大功率171kW,最大扭矩390N·m,不僅參數搶眼,技術上更是進行20餘項更新。并且與上一代車型不同的是,第二代CS75PLUS全系搭載愛信新一代8AT變速箱,是的,你沒看錯,這一次是全系搭載!
本次試駕的是2.0T車型,擁有Normal/ECO/Sport/自定義等4種駕駛模式。Normal模式下,車輛起步十分輕快,随後的加速也是一氣呵成,動力銜接順暢、線性,易于掌控。發動機在2000rpm之後動力輸出更猛一些,曲軸傳遞到車輪的動力十分奔放,加速感強烈,但并不突兀;而且,即使是高速巡航時再加速,動力也不會有半點猶豫,車速攀升得比預期還要更快一些,給人一種動力儲備很足的感覺,行駛品質挑不出任何毛病。
如果想要更激情一些的駕駛感受,“勁爆”的Sport模式肯定能滿足你,此時儀表也會變成紅色運動風格,而動力輸出更有點兒“打雞血”的亢奮感,動力響應和加速力度都有明顯的提升,發動機轉數會保持在2000rpm以上,以保證随時随刻都能滿足駕駛員的動力需求、獲得更好的動力響應,整個動力輸出也會變得直接、跟腳,随踩随有。運動模式下起步,車子能給駕駛員着強勁的“推背感”,但依然可控,即使擁堵時跟車也不會太累。
至于ECO模式,則要低調多了,相比以上Normal、Sport模式少了一些刺激,整個動力輸出有種被刻意“封印”的感覺,但這并不是說動力不足,它能快,隻是不想罷了。該模式下起步,動力介于慵懶和輕快之間,這樣的設定其實已經相比很多車型的經濟模式更實用了,畢竟“賴着不走”的話,起步時反而會逼迫駕駛者深踩油門,這樣的話動力會變得不易控制,體驗反而不好。而第二代CS75PLUS的ECO模式動力輸出頗有些自吸車型的感覺,提速不急不躁,有着自己特定的節奏,更适合從容、心平氣和的駕駛風格。
而來自愛信的8AT變速箱也必須得給上一個好評,極為平順的換擋動作讓人幾乎會忘記它的存在,它總是勤勤懇懇、默默無聞的工作,與發動機的配合的極為默契,調校水準可以給個高分。而同樣可以打高分的還有底盤,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後多連杆式獨立懸架的硬體配置沒毛病,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路面大小振動、颠簸處理得都較為得體,不會對乘坐舒适性帶來太大困擾,整體調校具有一定的進階感。另外,轉向系統指向性适中,轉向力度整體偏輕,更注重日常駕駛的舒适性。
路試之外,這次試駕廠家的場地試駕環節還準備了多項挑戰測試,除了上面的盲駕挑戰、循迹倒車外,還有莫比烏斯環挑戰,不僅考驗第二代CS75PLUS動力性能,還考驗其車身剛度。第二代CS75PLUS上使用的熱成型鋼、超高強度鋼占比高達38.3%,并采用熱成型技術與超高強度鋼輥壓技術的結合保證了整車結構穩定性及乘員艙空間完整性。在莫比烏斯環挑戰中,藍鲸2.0T動力提供有力且持續的動力輸出,愛信8AT變速箱讓第二代CS75PLUS擁有更強的低速爬坡能力,高強度車身擁有較高的扭轉剛度,能充分發揮懸架系統作用。是以,面對大角度急彎道、上坡、下坡計時挑戰,第二代CS75PLUS都能遊刃有餘的應對。
寫在最後:
你必須承認,過往在使用者對于車輛不甚了解情況下,最保守的買車準則就是挑選昂貴的合資品牌,畢竟有着品牌的底蘊以及技術積累,出錯的幾率更低。但随着中國品牌近年來的技術進階,很多車型都有了比肩甚至超越合資品牌的實力。
如今,長安汽車在第二代CS75PLUS身上傾注了所有的硬核技術,其不隻是外觀内飾的設計進化,也不隻是工藝水準和品質感的提升,更有智能化和動力駕控的全面更新。可以說,通過“精修内功”,第二代CS75PLUS已經打破合資壁壘,擁有了超越合資品牌的實力,并且在價位上擁有着絕對的優勢,讓筆者隻想告誡接下來的德日合資對手,好日子并不會一直長久,可千萬不能再掉以輕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