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軍起義部隊,殲滅上萬美軍,打得蔣介石懷疑是不是當年的雜牌軍

1951年2月初,北韓半島,漢江南岸,數萬滇軍子弟和武裝到牙齒的美軍正在浴血搏殺。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在50軍軍部默默地等待一個人,50軍軍長曾澤生急匆匆地走進來,彭總:“又去前線了?”曾澤生:“是的,彭總,我錯了,我應該留在指揮部上。”彭總:“傷亡數字是多少?”曾澤生:“50軍能頂得住。”

彭總怒了,大聲吼道:“給我傷亡數字。”

旁邊的參謀人員慌忙把50軍剛剛統計好的傷亡數字遞上來,彭總更生氣了,問曾澤生:“傷亡這麼大,為什麼不向我報告,為什麼不向司令部請求援助。”

曾澤生:“我問了又有什麼用,美軍轟炸這麼頻繁,國内的物資進不來,彭總您手裡現在也沒有。從其他部隊抽調物資,那其他部隊怎麼辦。”彭德懷:“50軍好樣的,不愧是在禹王山重創日寇的滇軍勁旅。不過你不該有其他想法,

我彭德懷從來沒有把你們50軍當成後娘養的,我也是從舊軍隊裡走出來的,你們既然過來了,那就跟和其他的解放軍部隊一樣待遇

,沒有人會對你們另眼相看。”

曾澤生沒想到彭總會說出這樣的話,此前遭受的委屈也一下子釋放了出來,旁邊的50軍指戰員也都哭了,曾澤生說:“50軍終于能在兄弟部隊面前擡得起頭了。”

一、滇軍勁旅

提到50軍,那就不得不提他的前身滇軍60軍。滇軍是中國近代曆史舞台上一支特殊的地方部隊,晚清末年,清政府為了挽救其腐朽的封建統治,建立了衆多的新式軍隊和新式軍校,雲南也建立了新軍,雲南新軍的核心人物是蔡锷。

當時雲南還建立了一所新式軍校,那就是雲南陸軍講武堂,後來黃埔軍校的一部分教官都是從這裡出去,當然,保定軍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大學,東北講武堂在黃埔的教官也不少。

後來的解放軍總司令,開國元帥朱德,雖然是四川人,但卻是從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的,曾經是雲南名将蔡锷的部下。

國軍起義部隊,殲滅上萬美軍,打得蔣介石懷疑是不是當年的雜牌軍

滇軍參加了辛亥革命,護國運動等重大曆史事件,對中國近代曆史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後來雲南被龍雲控制,也是割據一方的地方勢力,一直到抗戰結束後,蔣介石才把雲南地方勢力收服。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雲南王龍雲立刻表示可以出兵10萬,出動壯丁30萬。這個數字相對于川軍,桂軍等部隊來說,并不算多,但當時雲南的地方軍隊也沒有十萬人,龍雲相當于把自己的全部家底都拿了出來。

二、浴血抗戰

由于雲南地方部隊最開始不多,是以最初隻改編了一個軍,那就是國民革命軍第60軍,

這支部隊全軍為四萬人,滇軍的精銳力量全在這支部隊中,龍雲的表弟盧漢擔任滇軍60軍首任軍長

。龍雲還花重金向法國人購買了一批法式武器。

國軍起義部隊,殲滅上萬美軍,打得蔣介石懷疑是不是當年的雜牌軍

這支部隊剛出雲南的時候,裝備精良,紀律嚴明。蔣介石為了鼓舞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把這支部隊調到武漢連續進行了幾天的閱兵。但是60軍不滿于充當儀仗隊,多次請求上前線和日軍作戰。

1938年4月18日,滇軍60軍坐火車在台兒莊南站(車輻山)下車後,

直接開往運河東岸台兒莊以東的蒲汪、邢家樓(今邢樓)地區集結,準備接防湯恩伯20軍、于學忠第三集團軍的防地。

國民黨内部一直都存在着嚴重的派系鬥争,各方都想儲存自己的實力,即使到抗戰時期,這種狀況也沒有得到改變。

滇軍60軍還沒有接防,湯恩伯,于學忠就率領部隊擅自撤離了陣地,緻使日軍兩個聯隊4000多人攜帶着30多門大炮,20多輛坦克,趁虛而入。60軍走在最前面的一個團遭到日軍伏擊,損失慘重。

國軍起義部隊,殲滅上萬美軍,打得蔣介石懷疑是不是當年的雜牌軍

不過滇軍60軍迅速穩住了戰線,在禹王山地區擋住日軍矶谷師團,闆垣師團兩個師團五萬多人的進攻。60軍的武器裝備相比于其他的地方軍隊,算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日軍的立體攻勢下,依然打得十分艱難,最開始的十幾天,日軍先是闆垣師團上,之後矶谷師團又接替闆垣師團,60軍平均每天要陣亡上千名官兵。

禹王山附近村民劉修志在後來接受采訪時,說道:“小日本鬼子攻了10幾天,硬是沒有攻下禹王山。戰後我們回到村裡,家家都有雲南兵的遺體,我們就埋在了他們打仗時挖的三個地堡裡,一共埋了4000多人。”

禹王山戰役一共進行了27天,滇軍60軍擊斃擊傷日軍1.4萬人,但是60軍也損失慘重,陣亡将士陣亡13869人、受傷5000多人,平均每天陣亡1000多人,

其中少将旅長陳鐘書,團長嚴家訓、董文英、莫肇衡、龍雲階、陳潔如,副團長黃雲龍等将領,都在這場戰役中殉國。

國軍起義部隊,殲滅上萬美軍,打得蔣介石懷疑是不是當年的雜牌軍

禹王山阻擊戰後,60軍又參加了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冬季攻勢等戰役。抗戰勝利後,這支部隊被派到越南受降,60軍炮兵部隊還和法國軍隊在越南海防打了一仗,以微小的代價重創法國軍隊。

三、重獲新生

抗戰結束後,蔣介石為了分化雲南的地方勢力,把60軍派到東北打内戰。在東北,蔣介石又想借解放軍的手,消滅這支滇軍部隊。60軍在東北也處處受到排擠,不論是補給,還是武器,都是最後才配發給他們。

1946年,滇軍60軍184師師長潘朔端(地下黨員)率部起義。1948年遼沈戰役期間,滇軍60軍在軍長曾澤生的率領下起義。

60軍起義之後改編為四野50軍,軍長仍然是曾澤生,東北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徐文烈擔任50軍政委

。四野為了加強這支部隊的戰鬥力,還從其他軍調了很多骨幹到50軍。

國軍起義部隊,殲滅上萬美軍,打得蔣介石懷疑是不是當年的雜牌軍

1949年9月,50軍改編完畢,出關參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戰役。在鄂西會戰和成都戰役中,50軍殲敵數萬人,還迫降了大量國民黨軍部隊,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大西南主要戰事結束後,毛主席下令全國部隊轉入生産活動,幫助地方恢複經濟生産能力,為地方減輕負擔。在中南軍區和四野司令部的指令下,50軍開赴湖北,興修水利,開展生産活動,并負責剿匪任務。

1950年9月下旬,上級指令50軍入朝參戰,

50軍迅速收攏分散在湖北等地執行水利、生産、剿匪等任務的部隊,乘火車倉促北上,撥歸新成立的“東北邊防軍”建制。

四、入朝參戰

50軍入朝的時間十分倉促,當時50軍到達東北的時候,按照東北軍區的訓示,50軍當年不參戰,而是留在東北,準備接收蘇軍的火炮,整建制改編為炮兵部隊。

國軍起義部隊,殲滅上萬美軍,打得蔣介石懷疑是不是當年的雜牌軍

1950年10月24日晚10點,

軍政委徐文烈接到東北軍區政委高崗的電話,指令第50軍馬上恢複原裝備,即刻乘已經派來的火車向中朝邊境緊急開進。

第一列火車剛到集安,部隊在沒有地圖,沒有翻譯沒有作戰動員,一切供給都沒有的準備情況下,又接到上級的指令:立刻過江,參加第一次戰役。

50軍到達指定區域的時候,第一次戰役已經結束了,是以在這場戰役中,50軍并沒有取得太大的戰績。但是在第二次戰役中,50軍三個師全部撲空,和殲敵過萬,俘虜上千名美軍的38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二次戰役結束後,50軍陷入了低谷,有些戰士還編了一句順口溜:“走糊塗路,吃糊塗飯,打糊塗仗,糊裡糊塗在北韓。”

下到底下的士兵,上到50軍軍長曾澤生等很懊惱,曾澤生本來就為自己起義部隊将領的身份感到尴尬,每次開會的時候,也都是躲在一個角落裡。經過此戰後,他更覺得丢人了。有些從其他部隊轉過來的骨幹紛紛打報告,要求回原來的部隊,但是都被政委徐文烈壓了下來,徐文烈立刻對全軍進行思想整頓,這才把50軍的士氣又提了上來。

國軍起義部隊,殲滅上萬美軍,打得蔣介石懷疑是不是當年的雜牌軍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50軍重創英軍第29旅,并用一個步兵營全殲一個英軍重坦克營,還俘虜了幾輛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英國“百夫長”坦克。當戰報彙報到志願軍司令部的時候,彭德懷和鄧華,洪學智,韓先楚等将領互相看了看,都不說話,最後彭老總終于忍不住了,

說:“慌忙軍情可是要殺頭的!”因為這種戰果,别說50軍了,就算是38軍,39軍這種解放軍頭等精銳部隊,也很難打出這樣的戰績。

50軍政委徐文烈當然知道志願軍司令部會懷疑,是以戰鬥結束後,立刻派人拍了照片,送到了志願軍司令部。

五、一戰成名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結束後,麥克阿瑟開始讓自己的學生李奇微,負責前線的作戰任務。李奇微和麥克阿瑟不同,此人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謙虛謹慎,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就是他主動撤離漢城,才沒有使美軍遭受重大傷亡的。

國軍起義部隊,殲滅上萬美軍,打得蔣介石懷疑是不是當年的雜牌軍

第三次戰役結束之後,志願軍經過連續作戰,戰線拉到了三七線附近,後勤補給十分困難,國内的二線部隊也暫時到不了,志願軍還是四野13兵團的那幾個軍,一共才23萬人。李奇微也看出了這點,迅速調集25萬人,在大批飛機坦克大炮的掩護下,從西向東向志願軍發動進攻。

在武器裝備和人員都不如美軍的情況下,

彭德懷采取了“西頂東放”的戰術。也就是在西線隻放少數部隊,擋住美軍主力,主力悄悄轉移到東線,把東線的南北韓軍放進來,殲滅之後,才回師和西線部隊合圍美英軍主力。

這種戰術方針,确實破解了當時的困境,但是西線部隊的壓力就會很大。38軍作為頭号主力,肯定是要留在西線的,當時西線總指揮韓先楚還想把39軍這支王牌部隊也放到西線,但是遭到彭老總的拒絕,他對韓先楚說:“西線隻能放38軍這一支王牌部隊,這樣東線才能速戰速決。”最後,彭德懷把50軍放到了西線,韓先楚聽完之後愣住了,他深知西線任務有多重,

西線有美、英軍4個師3個旅八萬多人的兵力,這些都是聯合國軍最精銳的力量,坦克,大炮還有飛機的數量很多,把50軍這支國軍起義部隊放在西線,韓先楚心裡實在沒底。

其實不僅僅是韓先楚,38軍指戰員聽到是50軍和自己守漢江後,也都驚了,他們覺得上級的考慮不是很慎重,這麼重要的戰線,不應該把一支國民黨軍起義部隊派過來。更重要的是,他們害怕50軍防線被美軍突破後,美軍會威脅他們的側翼安全。

國軍起義部隊,殲滅上萬美軍,打得蔣介石懷疑是不是當年的雜牌軍

上級和友軍的質疑,50軍軍長曾澤生心裡比誰都清楚,他也知道,漢江南岸阻擊戰,就是50軍在解放軍的立軍之戰。打好了,50軍不僅可以跻身于解放軍主力部隊行列,還足以名留青史。

但是這場戰役并不是那麼好打的,美、英軍4個師3個旅在大量炮兵、航空兵和坦克兵支援下,在野牧裡至骊州68千米地段上,猛攻志願軍第50軍和第38軍第112師陣地。美軍密集的炮火把50軍的陣地炸得千瘡百孔,大地都在顫抖。

面對數量和武器裝備都占據優勢的敵軍,38軍這支虎狼之師自然能頂住,但是50軍也頂住了。50軍的部隊打退了敵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死戰不退,以血肉之軀苦苦守衛着陣地,支撐着整個防線的安全。

美軍後來調查到這支部隊是國軍起義部隊後,從台灣找了幾個特務,拿着原60軍官兵的花名冊,挨個喊名字,讓50軍官兵投降,并許以高官厚祿,但是50軍官兵依然不為所動。

最後打的連在台灣的蔣介石都有點懷疑,這到底是不是當年自己手下的那支“熊60軍”。

國軍起義部隊,殲滅上萬美軍,打得蔣介石懷疑是不是當年的雜牌軍

50天的漢江南岸阻擊戰,50軍七個整連、31個整排、138個整班,都打光了。入朝時全軍三萬三千官兵,曆經一、二、三次戰役,特别是第四次的漢江南北五十晝夜阻擊戰,減員隻剩一萬零三十三人了。

在這五十天裡,50軍産生了一大批榮譽部隊和英雄模範,

447團被志願軍總部授予“白雲山團”稱号,444團第4連被授予“修理山連”稱号,445團8連被授予“英勇頑強連”稱号,450團7連被授予“戰鬥英雄連”稱号,部隊産生了大功以上功臣達四百七十六名!

憑借出色的戰績,50軍跻身于解放軍主力部隊行列,50軍軍長曾澤生回國後先後兩次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