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曆史(二)古埃及王國的建立

學曆史(二)古埃及王國的建立

尼羅河,全長6000多公裡,發源在非洲中部高原,每年7月初,上遊地區暴雨和山洪迸發,渾濁的河水奔騰咆哮,穿過一道道峽谷險灘,由南向北,傾瀉而下。9月水勢最大,吞沒全部谷地,形成一片澤國。直到10月底,雨季過去,河水才随着下降,流入河床。但在泛濫期間積下的一層淤泥,卻是谷物生長的好肥料。

在尼羅河中下遊,有一條狹長的地帶。它寬3至16公裡,從現在的埃及南方邊境開始,到埃及首都開羅附近。到了開羅,才漸漸開闊起來。這就是著名的尼羅河三角洲。

這條世界著名的大河,給埃及帶來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也帶來了生命和繁榮。大約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古埃及人逐漸在這裡定居下來。最初,他們過着原始生活,用粗陋的工具,清除了兩岸的草莽,開渠築壩,在河水灌溉的土地上種植農作物;後來,終于使這個氣候幹燥的地區,變成了古代著名的糧倉。

随着經濟的發展,古埃及開始從原始社會緩慢地進入了奴隸社會。但是,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的時候,埃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當時,埃及約有40多個州,每個州都有自己崇拜的神,後來又出現了 軍隊和用來代表自己部落的旗幟,實際上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小王國。各州之間經過長期的戰争和兼并,把狹長的尼羅河谷地分成了北部和南部兩個大的獨立王國。北部叫做下埃及王國,國王戴紅冠,以蛇神為保護神,以蜜蜂為國徽。南部叫上埃及王國,國王戴白冠,以神鷹為保護神,以白色百合花為國徽。

上下埃及經常發生戰争。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後,上埃及逐漸強盛起來,國王美尼斯親自帶領大軍去攻打下埃及。

學曆史(二)古埃及王國的建立

兩軍在尼羅河三角洲展開決戰。美尼斯頭戴白冠,冠頂上裝飾着一隻神鷹,親自在陳前督戰。在陣陣呐喊聲中,兩軍刀槍閃爍,無數面畫着白色百合花或者蜜蜂的軍政錯綜交雜,厮殺的難解難分。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下埃及軍隊終于被擊潰。下埃及國王立在一群俘虜前面,脫下紅色王冠,然後跪在地上,雙手把它奉獻給美尼斯。

美尼斯為了紀念這次戰争的勝利,把這個決戰的地點命名為“白城”。後來,這裡成了統一的古埃及王國首都—孟菲斯城。

美尼斯在受降的第二天,在白城大宴功臣,加官進爵。從此,美尼斯自稱“上下埃及之王”,有時戴白冠,有時戴紅冠,有時兩冠合戴,象征上下埃及的統一。

埃及統一以後,逐漸建立起一套專制統治機構。全國最高統治者是國王,國王之下設有各種官吏。每年都要派人清查全國的人口、土地、牲畜和一切财富,以确定租稅數額。

國王被看作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石刻和壁畫曾把國王畫成一個巨神,或畫成神鷹、神蛇的形狀。後來,人們不再稱國王的名字,而要尊稱為“法老”(意為“宮殿”,相當于古代中國稱皇帝為“陛下”)。

“尊敬的法老,您乃是天降睿智,洞察萬物,必定過于神明.......”大臣們朝見國王時,都要說一番諸如此類的頌詞,并且必須匍匐在禦座之前,上胸貼地,吻着國王腳下的塵土,不能随便擡頭。

從公元前30世紀美尼斯統一埃及開始,埃及進入了前王國時期。一直到公園前11世紀,共經曆了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等幾個時代。此後埃及逐漸衰落,先後遭到利比亞、亞述等入侵。公元前30年并入羅馬版圖。

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埃及人民在文字、曆法、藝術、科學知識等方面,對西部亞洲和歐洲曾經有過相當的影響,對人類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學曆史(二)古埃及王國的建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