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本該是蜀漢王朝的名将,曾深得劉備信任,最終卻遺臭萬年

都說三國裡劉備是真正的白手起家,這話屬實不錯,雖然劉備有着漢室宗親的稱号,但是到了他這輩早就家道中落,以織席販履為生,而劉備注定是個成大事的人,前半生雖颠沛流離卻總能碰到貴人相助,糜芳一家就是劉備的貴人之一,可惜本來深受劉備信任,應該是劉備左膀右臂的糜芳,最終卻落得了一個遺臭萬年的下場。

要說糜芳一家為什麼是劉備的貴人呢?這事就要從劉備被陶謙邀請到徐州的時候開始說起了,當時曹操父親因為在徐州地界被陶謙部将所殺,引起曹操暴怒,率軍攻打陶謙,陶謙無力抵抗,在謀臣建議下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劉備就随着田楷一起來協防徐州,并成功解除了徐州之危。

他本該是蜀漢王朝的名将,曾深得劉備信任,最終卻遺臭萬年

劉備也就此被陶謙留下,奉為上賓,并被陶謙表為豫州刺史,屯兵小沛。而在徐州還有一個人對劉備是另眼相看,那就是糜芳的哥哥糜竺。糜竺當時的身份是徐州牧陶謙的别駕從事,除此之外,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徐州富商。

他家有多富有呢?據《三國志》記載,“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赀産钜億。”也就是說他家裡仆役就上萬人,這什麼概念?就這麼跟你說,東漢中後期的總人口也就五千來萬,他家等于占了全國總人口的五千分之一,就算放到現在,一個上萬人的大企業得多牛,可想而知。

他本該是蜀漢王朝的名将,曾深得劉備信任,最終卻遺臭萬年

作為商人,自然是有獨到的眼光,糜竺一眼就看出劉備是個潛力股,并極力的促成了劉備接手徐州。後來呂布偷襲占了劉備的徐州,并扣留了劉備的妻兒,糜竺便将妹妹嫁給了劉備,也就是後來的糜夫人,并送了兩千個仆人和金銀貨币作為嫁妝,資助劉備東山再起,真可以說是送錢又送人。

而糜芳也是辭去了彭城相的職位,一心跟随劉備颠沛流離,這也可以看出糜芳同樣是有戰略眼光的。并且糜芳有一點比糜竺還強,那就是能領兵打仗。

雖然糜竺這人不僅眼光好,而且擅騎射,但是領兵打仗這事卻不在行,是以劉備一直奉其為上賓,卻沒有讓他領過兵,但是糜芳卻不同,當時劉備在徐州為曹操所破後逃到了邺城,就是糜芳将被打散的士卒給他帶過來的,而且後來他投降吳國之後,還被孫權派出去領兵打仗,并且打勝了。

再說糜芳的妹妹糜夫人,就是那個跟關羽一起被俘的那位,後來跟随關羽過五關斬六将的嫂嫂,在《三國演義》中有着很生動的描寫,尤其是長坂坡那段,她為了給保護阿鬥,不拖累趙雲,投井自殺,屬實可歌可泣。

他本該是蜀漢王朝的名将,曾深得劉備信任,最終卻遺臭萬年

糜芳他們一家人對劉備可真是有情有義,肝腦塗地。是以劉備拿下益州穩住根基之後,自然對糜竺、糜芳也很不錯,封了糜竺為安漢将軍,地位在諸葛亮之上,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後來劉備進位漢中王,封了糜芳為南郡太守,别看隻是一個太守,但南郡卻是個戰略要地,劉備是把防禦東吳的重要任務交到了他的手上。

要說為什麼劉備會把糜芳放到這個位置,從前文也可以看出來,一是糜芳從劉備落魄的時候就一直跟随劉備,可以說是劉備的左膀右臂;二是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倆人屬于親戚;三是糜芳有帶兵打仗的才能,這所有的一切都透露出了兩個字,那就是信任。

那麼就是一個劉備如此信任的人,為什麼會投降了東吳,遺臭萬年了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關羽。

他本該是蜀漢王朝的名将,曾深得劉備信任,最終卻遺臭萬年

關羽這個人大家都知道,自從呂布被殺後,他看誰都是插标賣首,那是誰都看不上,别說你是劉備的小舅子,你就說放眼天下,除了劉備本身,他服過誰?是以,當關羽安排糜芳和傅士仁負責的軍資任務出問題的時候,糜芳和傅士仁都被關羽痛罵了一頓,可以說絲毫不留情面,并且說等打完仗回來再收拾你們,就關羽這脾氣,你說放誰身上不害怕?

于是,當東吳趁機偷襲荊州的時候,糜芳沒有抵抗直接投降了,這結果說實話,關羽肯定是萬萬沒想到的。這直接導緻了關羽兵敗被殺,荊州徹底淪陷,糜竺羞憤而死,糜芳也就此再也回不到蜀漢了。

如果說當時糜芳能夠頂住壓力,跟東吳幹上一架,那麼關羽還有機會撤回荊州擊退東吳,糜芳也能是以晉升為名将行列,名垂千古或未可知,隻可惜一念之差,便成了遺臭萬年。

投降東吳的糜芳日子也并不好過,雖然他的投降對東吳是件大好事,但是這種行為卻讓人十分看不起,從他與虞翻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他本該是蜀漢王朝的名将,曾深得劉備信任,最終卻遺臭萬年

虞翻乘船在江中與糜芳相遇,糜芳船上的士兵就喊話讓虞翻讓行,《三國志》原文寫道,翻厲聲曰:“失忠與信,何以事君?傾人二城,而稱将軍,可乎?”虞翻痛罵糜芳失去了忠和信,送了兩座城池給人,哪有臉自稱将軍?瞬間搞得糜芳很是尴尬,遂給虞翻讓行了。

第二次,虞翻乘車路過糜芳的營門,結果看門的不讓虞翻過,虞翻又怒罵道,“該關的不關,該開的不開,就這麼做事的嗎?”都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虞翻這句句誅心,讓糜芳很是難受。《三國志》原文寫道,芳聞之,有慚色。

糜芳兩次都覺得羞愧,這證明糜芳心裡也覺得投降這事不光彩,如果能重來,想必糜芳不會再選擇投降了,大丈夫死則死矣,有何懼哉?糜芳要智商有智商,要能力有能力,可終究是少了一點氣節,最終混得在《三國志》中連個像樣的傳都沒有,還為後人所唾棄。

最後,我想送一首于謙的詠石灰給他:“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