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本该是蜀汉王朝的名将,曾深得刘备信任,最终却遗臭万年

都说三国里刘备是真正的白手起家,这话属实不错,虽然刘备有着汉室宗亲的称号,但是到了他这辈早就家道中落,以织席贩履为生,而刘备注定是个成大事的人,前半生虽颠沛流离却总能碰到贵人相助,糜芳一家就是刘备的贵人之一,可惜本来深受刘备信任,应该是刘备左膀右臂的糜芳,最终却落得了一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要说糜芳一家为什么是刘备的贵人呢?这事就要从刘备被陶谦邀请到徐州的时候开始说起了,当时曹操父亲因为在徐州地界被陶谦部将所杀,引起曹操暴怒,率军攻打陶谦,陶谦无力抵抗,在谋臣建议下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刘备就随着田楷一起来协防徐州,并成功解除了徐州之危。

他本该是蜀汉王朝的名将,曾深得刘备信任,最终却遗臭万年

刘备也就此被陶谦留下,奉为上宾,并被陶谦表为豫州刺史,屯兵小沛。而在徐州还有一个人对刘备是另眼相看,那就是糜芳的哥哥糜竺。糜竺当时的身份是徐州牧陶谦的别驾从事,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徐州富商。

他家有多富有呢?据《三国志》记载,“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也就是说他家里仆役就上万人,这什么概念?就这么跟你说,东汉中后期的总人口也就五千来万,他家等于占了全国总人口的五千分之一,就算放到现在,一个上万人的大企业得多牛,可想而知。

他本该是蜀汉王朝的名将,曾深得刘备信任,最终却遗臭万年

作为商人,自然是有独到的眼光,糜竺一眼就看出刘备是个潜力股,并极力的促成了刘备接手徐州。后来吕布偷袭占了刘备的徐州,并扣留了刘备的妻儿,糜竺便将妹妹嫁给了刘备,也就是后来的糜夫人,并送了两千个仆人和金银货币作为嫁妆,资助刘备东山再起,真可以说是送钱又送人。

而糜芳也是辞去了彭城相的职位,一心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这也可以看出糜芳同样是有战略眼光的。并且糜芳有一点比糜竺还强,那就是能领兵打仗。

虽然糜竺这人不仅眼光好,而且擅骑射,但是领兵打仗这事却不在行,因此刘备一直奉其为上宾,却没有让他领过兵,但是糜芳却不同,当时刘备在徐州为曹操所破后逃到了邺城,就是糜芳将被打散的士卒给他带过来的,而且后来他投降吴国之后,还被孙权派出去领兵打仗,并且打胜了。

再说糜芳的妹妹糜夫人,就是那个跟关羽一起被俘的那位,后来跟随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嫂嫂,在《三国演义》中有着很生动的描写,尤其是长坂坡那段,她为了给保护阿斗,不拖累赵云,投井自杀,属实可歌可泣。

他本该是蜀汉王朝的名将,曾深得刘备信任,最终却遗臭万年

糜芳他们一家人对刘备可真是有情有义,肝脑涂地。因此刘备拿下益州稳住根基之后,自然对糜竺、糜芳也很不错,封了糜竺为安汉将军,地位在诸葛亮之上,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来刘备进位汉中王,封了糜芳为南郡太守,别看只是一个太守,但南郡却是个战略要地,刘备是把防御东吴的重要任务交到了他的手上。

要说为什么刘备会把糜芳放到这个位置,从前文也可以看出来,一是糜芳从刘备落魄的时候就一直跟随刘备,可以说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二是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俩人属于亲戚;三是糜芳有带兵打仗的才能,这所有的一切都透露出了两个字,那就是信任。

那么就是一个刘备如此信任的人,为什么会投降了东吴,遗臭万年了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关羽。

他本该是蜀汉王朝的名将,曾深得刘备信任,最终却遗臭万年

关羽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自从吕布被杀后,他看谁都是插标卖首,那是谁都看不上,别说你是刘备的小舅子,你就说放眼天下,除了刘备本身,他服过谁?因此,当关羽安排糜芳和傅士仁负责的军资任务出问题的时候,糜芳和傅士仁都被关羽痛骂了一顿,可以说丝毫不留情面,并且说等打完仗回来再收拾你们,就关羽这脾气,你说放谁身上不害怕?

于是,当东吴趁机偷袭荆州的时候,糜芳没有抵抗直接投降了,这结果说实话,关羽肯定是万万没想到的。这直接导致了关羽兵败被杀,荆州彻底沦陷,糜竺羞愤而死,糜芳也就此再也回不到蜀汉了。

如果说当时糜芳能够顶住压力,跟东吴干上一架,那么关羽还有机会撤回荆州击退东吴,糜芳也能因此晋升为名将行列,名垂千古或未可知,只可惜一念之差,便成了遗臭万年。

投降东吴的糜芳日子也并不好过,虽然他的投降对东吴是件大好事,但是这种行为却让人十分看不起,从他与虞翻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他本该是蜀汉王朝的名将,曾深得刘备信任,最终却遗臭万年

虞翻乘船在江中与糜芳相遇,糜芳船上的士兵就喊话让虞翻让行,《三国志》原文写道,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虞翻痛骂糜芳失去了忠和信,送了两座城池给人,哪有脸自称将军?瞬间搞得糜芳很是尴尬,遂给虞翻让行了。

第二次,虞翻乘车路过糜芳的营门,结果看门的不让虞翻过,虞翻又怒骂道,“该关的不关,该开的不开,就这么做事的吗?”都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虞翻这句句诛心,让糜芳很是难受。《三国志》原文写道,芳闻之,有惭色。

糜芳两次都觉得羞愧,这证明糜芳心里也觉得投降这事不光彩,如果能重来,想必糜芳不会再选择投降了,大丈夫死则死矣,有何惧哉?糜芳要智商有智商,要能力有能力,可终究是少了一点气节,最终混得在《三国志》中连个像样的传都没有,还为后人所唾弃。

最后,我想送一首于谦的咏石灰给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