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克龍祭出“宮心計”法國大選形勢微妙影響大國關系

作者:海外網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一場轟轟烈烈的全國十萬人大遊行,為法國總統馬克龍謀求連任之旅拉開了帷幕。當地時間1月8日,法國各地的反疫苗者組織示威遊行,反對馬克龍政府即将推出“疫苗證”取代目前通行的“健康證”,抗議馬克龍對未接種疫苗者的惡言——“讓他們滾蛋”。

大選在即,馬克龍為何敢于對公衆爆粗口?分析認為,這并非“馬克龍式傲慢”的又一次展現,而是他針對競争對手精心策劃的一出“宮心計”。

分析人士認為,法國大選結果左右的遠不止法國自身的内政和外交走向;法國政壇的左中右之争從内政蔓延至外交,也将助推大國關系和國際格局發生改變,哪怕這種改變是緩慢的、微妙的。

競選前的一步“險棋”

“自由”“抵抗”“拒絕疫苗證”“馬克龍滾蛋”……一連兩天,不打疫苗也不戴口罩的法國人在冬日細雨中走上巴黎街頭,揮舞着智語和三色旗,潮水般湧向凱旋門。混亂中,人群和警察發生争執,逐漸更新為暴力沖突,3名警察受傷,至少10人被捕。

法國是受奧密克戎疫情“海嘯”影響最嚴重的歐洲國家之一,目前單日确診人數已超36萬,連續創下曆史新高。法國議會1月6日通過“疫苗證”提案,拟進一步收緊疫情管控措施,推出“疫苗證”取代“健康證”。這意味着,過去隻出示陰性核酸檢測結果或新冠肺炎病愈證明就能出入公共場合,新政策實施後,必須完成包括加強針在内的全程疫苗接種才能合法外出,無論是去上班還是去逛街。

跟“疫苗證”一樣引起争議的,還有馬克龍的言論。“對于那些沒有接種疫苗的人,我真的很想讓他們滾蛋。”不久前接受《巴黎人報》采訪時,馬克龍說,法國隻有極少數人仍在“抵抗”接種新冠疫苗,這些人“不配為法國公民”;“我不會送他們進監獄,也不會逼他們打疫苗,隻是要告訴他們,從1月15日起,你再也不能去餐廳、不能去喝咖啡、不能去看戲看電影”。

這番粗魯而激烈的表态,為馬克龍的對手提供了發起攻擊的好機會。一時間,從左翼到右翼,從溫和派到極端派,法國政壇似乎人人都在指責馬克龍。中右翼共和黨候選人瓦萊麗·佩克雷斯表示,她對馬克龍“不打疫苗不配當法國人”的言論感到憤怒,“你必須引導他們、團結他們,而不是侮辱他們”。極右翼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在推文中寫道:“總統不該這麼說話,馬克龍不配當總統。”左翼候選人讓-呂克·梅朗雄表示,“疫苗證”是對個人自由的集體懲罰。

然而,馬克龍的“出言不遜”,并未影響其支援率。根據調查機構益普索近日對1500名法國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馬克龍以26%的支援率暫居第一,超出第二名近10個百分點。

馬克龍和他的對手們

事實上,法國已有近90%的符合接種條件的人接種了疫苗,是歐洲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馬克龍為何還要一再“緊逼”?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母耕源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這一舉動應該是馬克龍競選政策中的一步棋,即便這可能為對手的攻擊提供口實,重新激起群眾對其“傲慢”形象的認知。

法國總統競選每5年舉行一次,共有兩輪投票。如果沒有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絕對多數選票,兩周後将在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之間舉行第二輪投票。2022年的法國大選時間定于4月10日和24日,距今已不足百天。随着競選日逼近,候選人之間的明争暗鬥也趨于白熱化。

盡管馬克龍支援率領先,但現在斷言馬克龍會獲勝為時尚早。左翼政黨各自為政,在此次選舉中可能不足為懼;但馬克龍面臨着一群右翼對手的圍追堵截——上次選舉中的老對手勒龐支援率一直緊咬不放,佩克雷斯的支援率也與勒龐不相上下。更何況,曆史上大選結果與民意調查不符的情況并不少見,“灰犀牛”和“黑天鵝”都可能發生。

觀察人士普遍認為,佩克雷斯将是馬克龍在今年法國大選中的最大對手。54歲的佩克雷斯自稱是“三分之一撒切爾加三分之二默克爾(的綜合體)”。去年12月初,她的支援率還僅有10%,大幅落後于勒龐和另一極右翼候選人澤穆爾;到了今年1月初,她的支援率上升至16%,把澤穆爾甩在了身後,并直逼勒龐。母耕源認為,如果大選進入第二輪由馬克龍與勒龐對決,馬克龍的勝算幾率更大;但如果第二輪是馬克龍與佩克雷斯對決,由于佩克雷斯所在的共和黨根基更為深厚,馬克龍将遭遇極大挑戰。有民調預計,第二輪投票中馬克龍和佩克雷斯的支援率将分别是53%和47%,從數字上看相差無幾。如果佩克雷斯挑戰成功,她将成為法國第一位女總統。

分析人士認為,通過對未接種疫苗者采取強硬态度,馬克龍實際上是在迫使對手“站隊”——是和馬克龍站在一邊,盡可能推動疫苗接種,還是站在沒有打疫苗的少數人一邊。這是一道兩難的政治選擇題。

“對馬克龍而言,他這樣做,既能凸顯出共和黨對待‘疫苗證’的搖擺立場,有利于顯示自身立場的鮮明性,起到削弱共和黨候選人的作用,又顯示了他與極右翼在該問題上的對立立場,能有效鞏固其選民基礎。”母耕源說。

法國大選影響歐洲外交政策

本屆法國大選的左右之争,還從“疫苗證”蔓延到了歐盟問題上。自今年1月1日起,法國開始擔任為期6個月的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這是近14年來的第一次。新年前夜,法國各地升起了由12顆金色五角星組成的藍色歐盟盟旗,凱旋門、埃菲爾鐵塔和萬神殿等巴黎地标建築也被藍色燈光照亮。

馬克龍的對手們,卻抓住這個機會大做文章。勒龐指責說,降下法國國旗行為“冒犯了那些為法國而戰的人”;佩克雷斯批評法國政府“抹去了法國人的文化”;澤穆爾表示,這種做法是對法國的“侮辱”。法國“脫歐”運動領袖查爾斯-亨利·加洛瓦說,凱旋門是為紀念在戰争中陣亡的法國将士所建,而歐盟中的德國曾與法國作戰。當法國政府撤下凱旋門上的歐盟旗幟時,右翼歡呼這是“愛國主義的偉大勝利”。

回顧上屆大選,初出茅廬的馬克龍在缺乏主要政黨支援的背景下,高舉“歐盟”大旗,聲稱要率領法國重新回到國際政治舞台的中心。結果,他在第二輪投票中以65%對35%的優勢擊敗了極右翼競選人勒龐,成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他匆忙組建的“前進黨”,也意外地赢得了那一年的議會選舉。

5年後,馬克龍再次打出了“歐盟”這張牌。“2022年必然是歐洲的轉折之年。”他在新年緻辭中雄心勃勃地表示,他将建立一個更強大、更獨立自主的歐盟。他呼籲群眾相信他的所有承諾,讓這個“13年才有一次的機會為法國帶來發展進步”。他還将于3月10日至11日參加在巴黎舉行的歐洲上司人會晤,商讨歐盟财政改革、最低工資和碳征稅等問題。

然而,有迹象表明,近年來法國群眾對歐盟的好感在消減。根據調查機構“歐洲晴雨表”近日的一項調查,法國群眾對歐盟持正面、中立和負面态度者分别為41%、37%和21%,對歐盟的認可度在受調查的28個歐洲國家中排名倒數第八。

母耕源認為,馬克龍主張通過加強歐盟主權來維護和促進國家利益,試圖利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機會為連任造勢,但僅憑“歐盟”這一張牌并不能為馬克龍加分,而要看他如何改革歐盟,看他對歐盟的一系列主張能否達到其抛出的“複興、顯示力量和增強歸屬感”三大目标。遺憾的是,由于大選的牽制,馬克龍隻有3個月時間在歐盟輪值主席的位置上施展拳腳,且面臨諸多難題。

馬克龍現在面臨的難題之一,是如何處理法國與中國、美國、俄羅斯的關系,以及如何應對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緊張局勢。人們清楚地記得,馬克龍曾經說過“北約已經腦死亡”這樣的話;去年5月北約曾提出一項200億美元“應對中國崛起”等挑戰的議案,但遭到了法國的強烈反對,馬克龍認為北約不應把發展的中國視為假想敵,而應該明确自己的戰略重點。

母耕源認為,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對中歐關系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法國奉行的獨立自主大國外交政策,将使歐盟相對于美國的獨立性增強,有利于歐中關系平穩發展;另一方面,法國主張更具保護色彩的貿易政策、具有排他性的産業政策,以及推動的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等,都會對中國形成挑戰。在對俄關系方面,馬克龍自執政以來,一直重視發展與俄關系,法俄兩國元首會晤頻繁,法俄2+2戰略對話重新開機。法國在輪值期間将繼續推動歐俄關系發展,在歐俄關系受美俄關系牽制的情況下凸顯歐洲的自主地位。

本報北京1月12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文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