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年寒窗讀書萬卷,不如一回賞花釣魚宴

十年寒窗讀書萬卷,不如一回賞花釣魚宴

宋太宗圖檔取自網絡

李宗諤出身 深州饒陽(河北衡水)讀書世家李氏,“一門七進士,祖孫仨探花”。

他”七歲能屬文,恥以父任得官,獨由鄉舉,第進士,授校書郎。明年,獻文自薦,遷秘書郎、集賢校理、同修起居注。先是,後苑陪宴,校理官不與,京官乘馬不得入禁門。至是,皆因宗谔之請複之,遂為故事。”

這個“後苑陪宴,校理官不與,京官乘馬不得入禁門”說的是什麼事兒?

宋太宗趙光義為了籠絡大臣“雍熙二年(985年)召宰相、參知政事、樞密、三司使、翰林、樞密直學士、尚書省四品、兩省五品以上、三館學士,宴于後苑,賞花釣魚,張樂賜飲,命群臣賦詩習射,自是,每歲皆然”

賞花釣魚宴雖然經常舉行,但得有資格的高官才能入席。三館(昭文館,集賢院,史館)官員隻有直館(級别在校理之上,學士之下)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在賞花釣魚宴上賦詩釣魚吃喝; 而校理以下的官員,遇到這種場合,隻賦詩不參宴,把事先作的應制詩交上去就得走人,皇帝不管飯。

李宗谔雖然聰明有骨氣,不沾宰相父親的光兒,憑真才實學考中了進士,但幾經升遷才做了個集賢校理的小官兒,連參加每年例行的賞花釣魚宴會的資格都沒有,非常不滿,就留下首詩:

戴了宮花賦了詩,不容重見赭黃衣。

無憀獨出金門去,還似當年下第時。

誰知這詩被送到了宋太宗面前,皇帝不但沒生氣,還派人馬上把李宗谔找回來,“特诏預宴,即日改官”

李宗谔不是空發牢騷,他有真才實學。他熟悉典章制度,嘗為朝廷制定禮儀,熬到真宗即位後,拜起居舍人,參預編纂《太祖實錄》,做到翰林學士,右谏議大夫。最奇的是:他的兒子,孫子,重孫子都是探花!

賞花釣魚宴直接伺候皇上,隻要想法哄得皇帝老兒開心,升遷比科舉考試快捷得多。宋朝好多大文人,比如楊億、姚铉、王禹偁等被提拔重用, 皆因賞花釣魚宴期間博得了皇帝的垂青。

“楊文公初為光祿丞,太宗頗愛其才。一日,後苑賞花宴詞臣,公不得預,以詩贻諸館閣曰:

聞戴宮花滿鬓紅,上林絲管侍重瞳。

蓬萊咫尺無因到,始信仙凡迥不同。

諸公不敢匿,以詩進呈。上诘有司是以不召,左右以未貼職,例不得預。即命直集賢院,免謝,令預晚宴。時以為榮。”

(見《渑水燕談錄.卷七.歌詠》)

十年寒窗,讀書萬卷,弄好了,不過考個進士出身,當個八品小官兒。可是,陪皇帝釣回魚,賦幾句詩,就能連升數級,一步登天,真是一本萬利。官員們都看出了門道,趨之若鹜。都希望在陪皇帝釣魚飲酒賦詩中,得到賞識重用。

參加賞花釣魚宴也是榮耀。陪皇帝釣過魚、賦過詩的官員無不以此為榮,到處宣揚。寇準,歐陽修、範仲淹、司馬光等,都在書信詩歌中詠歎如此經曆,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錄幾首“應制賞花釣魚”詩, “應制”就是應皇帝命題而作,這些詩都是接到通知,為定期舉行的賞花釣魚宴會事先作好,拿來應景,讨皇帝高興的。

龍禁含佳氣,銮輿下建章。 碧波微蕩漾,紅萼竟芬芳。

玉斝春醪滿,金枝晝漏長。 逢時空竊抃,萬宇正歡康。

----寇準

萬彙嘉亨日,皇心豫宴辰。 華林新濯雨,靈沼正涵春。

帝幄紛仙花,天鈎擲錦鱗。 洋洋頒睿唱,赓頌浃簪紳。

---- 範仲淹

日麗芙蓉阙,春濃太液波。 苑門鳴玉集,辇路翠華這。

芳樹周阿密,嘉魚在渚多。 浮英入樽斝,頒首出蒲荷。

人樂熙熙德,臣赓旦旦歌。 萬生同鼓舞,相與醉天和。

--司馬光

皇帝大多喜歡拍馬屁,拍馬屁也有好處。

在他們之前,與王欽若等并稱北宋“五鬼”的丁謂(966~1037年)就因善于逢迎得寵多年。丁謂有多麼會來事兒?且看他在賞花釣魚宴上的表現:

某回賞花釣魚,真宗趙恒當着嫔妃的面垂釣半日,一條魚也沒釣到,眉頭緊鎖頗為不爽。随侍察言觀色的大臣們也手足無措。見狀,丁謂立即笑盈盈上前獻詩:

“莺驚鳳辇穿花去,魚畏龍顔上釣遲。”

哄得皇帝嫔妃們心裡那個舒坦,真宗皇帝賞詠再三,甚喜,而大臣們則各個自歎弗如。

此事《歸田錄》亦有記載:

“真宗朝歲歲賞花釣魚,群臣應制。一歲臨池,久之禦釣不獲。時丁謂應制詩曰:

“莺驚鳳辇穿花去 魚畏龍顔上釣遲” 群臣皆以為不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