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兄弟争家産,皇帝難以決斷,宰相張齊賢笑道:這有何難?

本文出自,《宋史·張齊賢傳》

北宋初年的宰相張齊賢,當地方官時就留心刑獄,親自判明許多疑案冤案。他任江南西路轉運使時,每當出巡各地,常常看見各州押送囚犯前往京師。

兩兄弟争家産,皇帝難以決斷,宰相張齊賢笑道:這有何難?

囚犯們披枷戴鎖,狼狽不堪,酷暑嚴寒之日,更為慘切,死于路上的,十常五六。他幾次碰見南劍、建昌、虔州的送因小隊,要來押解公文一看,幾乎都不是首犯、要犯。對這些,他都當即加以審間,弄清了不少冤枉的或不該解送的。有鑒于此,他上疏皇帝,建議以後凡地方送因至京,皆委任精明強幹的官吏審問,如果情況不實,一定遍究原問官員的罪責。他的主張實行後,江南送囚到京的就減少一大半。

兩兄弟争家産,皇帝難以決斷,宰相張齊賢笑道:這有何難?

張齊賢判案既果斷又機智。真宗時,有家皇親國戚的兩兄弟,因為分享家庭财産事,鬧起了糾紛。兩人都說對方多,自己少,太不公平。他們告到官裡,貴族之家的财産糾紛,地方官不好認真追究,解決不了他們的沖突。他們依仗裙帶關系,又鬧到皇帝面前,皇帝也感到很為難,偏祖哪一邊都不好。能管天下大事的皇帝,調解了十多天也未曾奏效。真宗把他的苦惱告訴宰相,張齊賢說:“這件事情的确難辦,禦史台和開封府自然辦不了。陛下就把這事交給臣吧,臣親自為他們了斷。”

兩兄弟争家産,皇帝難以決斷,宰相張齊賢笑道:這有何難?

張齊賢坐在相府的大廳裡,把訴訟雙方叫來問道:“你們不是以為對方得到的财産多,自己分得的财産少嗎?”雙方都說:“是的。"張齊賢說:“那好。你們就将各自陳述的理由寫成文字,簽名畫押,作為憑據。”字據立好後,張齊賢說:“現在我讓你們皆大歡喜。”他先對甲說:“你說他家的财産多,我就判你搬到他家去,他的财産歸你了。”回頭又對乙說:“你不是說他的财産比你的多嗎?我也讓你滿意,你搬到他家去,他的财産全是你的了。”說罷,又召來兩個吏員,叫他們分别監督甲家搬到乙家,乙家搬到甲家,但人搬财産不搬。又讓二人互相交換了财産文契。手續辦完後,張齊賢笑着問他們道:“該滿意了吧?”

兩兄弟争家産,皇帝難以決斷,宰相張齊賢笑道:這有何難?

兩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哭笑不得,可字據在宰相手上,既不敢翻悔,又不敢再告,心裡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第二天,張齊賢向真宗皇帝奏明他的處理情況,真宗笑得前仰後合,半天才喘過氣來,說:“我就知道除了你沒有誰能斷好這場官司!”

兩兄弟争家産,皇帝難以決斷,宰相張齊賢笑道:這有何難?

頗有諷刺意義的是,張齊賢自己身上也發生過因财産問題而出醜公堂的趣事。宋初的薛居正,當了近二十年的宰執大臣,居家又儉省節約,自然積累了一份令人眼紅的大家業。他又沒有兒子,隻有一個養子惟吉。

惟吉也當了十來年的地方大吏,四十二歲的壯年就去世了。惟吉不善治家,他死後,家裡人為了争奪财産,鬧得四分五裂。惟吉的妻子柴氏,沒有生兒育女,她想帶着薛家的财産、書籍,以及其他寶物,改嫁給張齊賢。可是惟吉的庶出兒子薛安上不依,提出訴訟。真宗想,兩家都是宰相門第,臉面要緊,不希望他們對簿公堂。

兩兄弟争家産,皇帝難以決斷,宰相張齊賢笑道:這有何難?

是以,隻命司門員外郎張正倫前往兩家查詢解決。但柴氏講的情況和薛安上講的情況大不一樣,沒有辦法,最後還是移交禦史台審理。結果審出柴氏的背後原來有張齊賢的兒子、太子中舍張宗誨在給她出謀劃策。于是,宗誨貶官海州别駕,張齊賢也丢掉相位,貶為太常卿。這位名相,風流夢、發财夢沒有做成,反而落了個雞飛蛋打的可笑結局。不過,張齊賢畢競是能臣,皇帝離不了他,不久他又官複原職,雖有瑕疵,仍不失為一代名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