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十年寒窗读书万卷,不如一回赏花钓鱼宴

十年寒窗读书万卷,不如一回赏花钓鱼宴

宋太宗图片取自网络

李宗諤出身 深州饶阳(河北衡水)读书世家李氏,“一门七进士,祖孙仨探花”。

他”七岁能属文,耻以父任得官,独由乡举,第进士,授校书郎。明年,献文自荐,迁秘书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先是,后苑陪宴,校理官不与,京官乘马不得入禁门。至是,皆因宗谔之请复之,遂为故事。”

这个“后苑陪宴,校理官不与,京官乘马不得入禁门”说的是什么事儿?

宋太宗赵光义为了笼络大臣“雍熙二年(985年)召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三司使、翰林、枢密直学士、尚书省四品、两省五品以上、三馆学士,宴于后苑,赏花钓鱼,张乐赐饮,命群臣赋诗习射,自是,每岁皆然”

赏花钓鱼宴虽然经常举行,但得有资格的高官才能入席。三馆(昭文馆,集贤院,史馆)官员只有直馆(级别在校理之上,学士之下)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在赏花钓鱼宴上赋诗钓鱼吃喝; 而校理以下的官员,遇到这种场合,只赋诗不参宴,把事先作的应制诗交上去就得走人,皇帝不管饭。

李宗谔虽然聪明有骨气,不沾宰相父亲的光儿,凭真才实学考中了进士,但几经升迁才做了个集贤校理的小官儿,连参加每年例行的赏花钓鱼宴会的资格都没有,非常不满,就留下首诗:

戴了宫花赋了诗,不容重见赭黄衣。

无憀独出金门去,还似当年下第时。

谁知这诗被送到了宋太宗面前,皇帝不但没生气,还派人马上把李宗谔找回来,“特诏预宴,即日改官”

李宗谔不是空发牢骚,他有真才实学。他熟悉典章制度,尝为朝廷制定礼仪,熬到真宗即位后,拜起居舍人,参预编纂《太祖实录》,做到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最奇的是:他的儿子,孙子,重孙子都是探花!

赏花钓鱼宴直接伺候皇上,只要想法哄得皇帝老儿开心,升迁比科举考试快捷得多。宋朝好多大文人,比如杨亿、姚铉、王禹偁等被提拔重用, 皆因赏花钓鱼宴期间博得了皇帝的垂青。

“杨文公初为光禄丞,太宗颇爱其才。一日,后苑赏花宴词臣,公不得预,以诗贻诸馆阁曰:

闻戴宫花满鬓红,上林丝管侍重瞳。

蓬莱咫尺无因到,始信仙凡迥不同。

诸公不敢匿,以诗进呈。上诘有司所以不召,左右以未贴职,例不得预。即命直集贤院,免谢,令预晚宴。时以为荣。”

(见《渑水燕谈录.卷七.歌咏》)

十年寒窗,读书万卷,弄好了,不过考个进士出身,当个八品小官儿。可是,陪皇帝钓回鱼,赋几句诗,就能连升数级,一步登天,真是一本万利。官员们都看出了门道,趋之若鹜。都希望在陪皇帝钓鱼饮酒赋诗中,得到赏识重用。

参加赏花钓鱼宴也是荣耀。陪皇帝钓过鱼、赋过诗的官员无不以此为荣,到处宣扬。寇准,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都在书信诗歌中咏叹如此经历,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录几首“应制赏花钓鱼”诗, “应制”就是应皇帝命题而作,这些诗都是接到通知,为定期举行的赏花钓鱼宴会事先作好,拿来应景,讨皇帝高兴的。

龙禁含佳气,銮舆下建章。 碧波微荡漾,红萼竟芬芳。

玉斝春醪满,金枝昼漏长。 逢时空窃抃,万宇正欢康。

----寇准

万汇嘉亨日,皇心豫宴辰。 华林新濯雨,灵沼正涵春。

帝幄纷仙花,天钩掷锦鳞。 洋洋颁睿唱,赓颂浃簪绅。

---- 范仲淹

日丽芙蓉阙,春浓太液波。 苑门鸣玉集,辇路翠华这。

芳树周阿密,嘉鱼在渚多。 浮英入樽斝,颁首出蒲荷。

人乐熙熙德,臣赓旦旦歌。 万生同鼓舞,相与醉天和。

--司马光

皇帝大多喜欢拍马屁,拍马屁也有好处。

在他们之前,与王钦若等并称北宋“五鬼”的丁谓(966~1037年)就因善于逢迎得宠多年。丁谓有多么会来事儿?且看他在赏花钓鱼宴上的表现:

某回赏花钓鱼,真宗赵恒当着嫔妃的面垂钓半日,一条鱼也没钓到,眉头紧锁颇为不爽。随侍察言观色的大臣们也手足无措。见状,丁谓立即笑盈盈上前献诗:

“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

哄得皇帝嫔妃们心里那个舒坦,真宗皇帝赏咏再三,甚喜,而大臣们则各个自叹弗如。

此事《归田录》亦有记载:

“真宗朝岁岁赏花钓鱼,群臣应制。一岁临池,久之御钓不获。时丁谓应制诗曰:

“莺惊凤辇穿花去 鱼畏龙颜上钓迟” 群臣皆以为不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