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大教授吳飛建議恢複土葬:土葬給人最後體面,火葬卻将人當垃圾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曾在1955年舉行了一次授銜儀式,為黨和國家立下了卓越功勳的一衆共和國名将在儀式上授勳。其中,為人們熟知的著名将領許世友被授予上将軍銜。

就是這樣一位威名赫赫的将軍,在建國後專門向黨組織送出了一份申請,這份申請并沒有涉及軍國大事,讨論的隻有一個問題:

希望自己死後能采用土葬的安葬方式

由此可見,喪葬問題是一個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大問題。

北大教授吳飛建議恢複土葬:土葬給人最後體面,火葬卻将人當垃圾

司馬遷有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過程。但即便如此,在已經傳承了五千多年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無論是出生還是死亡,都有着一套獨特的傳統儀式和規定。

一直以來,土葬是我國傳統的安葬方式,“入土為安”是中國古人結束一生後的最後一個願望,不但皇室貴胄會為自己修建龐大而華麗的陵墓,就連普通的黎民百姓都有自己的一塊祖墳,家族中的成員去世後,都會集中埋葬在這塊墳地之中。

北大教授吳飛建議恢複土葬:土葬給人最後體面,火葬卻将人當垃圾

但在中國近代,火葬的方式逐漸普及開來,采取火葬不僅更加整潔衛生,不會生出傳染病的隐患,而且在寸土寸金的當今社會,更是大大節省了家人對死者安葬的開銷。

如今,兩種安葬方式在中國都普及很廣,選擇哪一種方式也曾引起過不少的争論。

北大教授吳飛就大力推薦土葬的方式,認為這種方式給了中國人最後的體面,而火葬卻把人的遺體像垃圾一樣焚燒,

毫無尊重之意。

那麼,這兩種安葬方式到底孰優孰劣呢?

北大教授吳飛建議恢複土葬:土葬給人最後體面,火葬卻将人當垃圾

由來已久的土葬傳統

早在中華文明誕生之初,土葬的方式就已經出現了。

那時,剛剛産生了智慧的人類依然在和大自然苦苦做鬥争,為了擷取食物,人們常常需要進行狩獵。這項活動是十分危險的,常常有人喪命在兇猛野獸的爪牙之下。

為了讓同伴的屍體不至于被野獸和飛禽啃食殆盡,人們往往會在地上簡單地挖一個坑,把同伴的屍體埋進去,這就是土葬的由來。

北大教授吳飛建議恢複土葬:土葬給人最後體面,火葬卻将人當垃圾

後來中國進入了封建社會,為了展現不同人群等級的差異,發展出了一套詳細而複雜的喪事禮儀。

在埋葬死者時,家人們往往會請來一名“風水先生”,為死者尋找一塊“風水寶地”,相信這樣能夠讓死者能夠安息,也能為家族後代帶來好運。

而對長者的安葬規模也和傳統文化中的重中之重“孝道”挂鈎,如果子女不為父母長輩舉辦一個規模隆重的葬禮,就會被人們視為“不夠盡孝”,而如果不是讓父母的遺體入土為安,更是會被千夫所指,視為“離經叛道”。

北大教授吳飛建議恢複土葬:土葬給人最後體面,火葬卻将人當垃圾

到了後來,土葬已經超越了它本來所具有的意義,皇室貴胄和大戶人家将土葬視為前往死後世界的一種方式。

他們根據地位的高地和自身的财力,在中原大地上修建了衆多規模宏大、莊嚴壯麗的陵墓。在這些陵墓中不但有着大量的金銀珠寶作為陪葬,皇室家族還會讓活人陪葬,一旦皇帝去世,他的妃子也會被賜死,讓她們前往死後的世界繼續陪伴皇上。

直到今天,仍然不時會有古代陵墓被世人發現,最近被發現的漢文帝霸陵就是一例,這些陵墓有着極高的考古價值,對我們了解曆史和曆史人物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

北大教授吳飛建議恢複土葬:土葬給人最後體面,火葬卻将人當垃圾

火葬的興起

土葬雖然是中國的傳統埋葬方式,但這種方式也有着它特有的弊端。

首先就是容易引起傳染病的流行。

在古代由于科技的限制,人們自然不可能對細菌、病毒等這些微小的緻病生物有所認識。

人在死亡後,遺體會滋生大量的病菌,一旦傳染到活人身上,很可能會引起傳染病的流行。

北大教授吳飛建議恢複土葬:土葬給人最後體面,火葬卻将人當垃圾

歐洲曆史上著名的“黑死病”大流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死者沒有及時得到處理,導緻人們從屍體身上感染病毒,最終導緻了歐洲數千萬人的死亡。

事實上,火葬在曆史上同樣也很早就出現了,在《墨子》、《荀子》等古代典籍中,都可以找到人們關于火葬的記載。

但這種方式大多應用于在戰後處理戰死的士兵,佛教人士在去世後也會采取火葬。

北大教授吳飛建議恢複土葬:土葬給人最後體面,火葬卻将人當垃圾

火葬的推廣和普及是從新中國成立之後才開始的。

土葬的方式和古時代的各種封建迷信有着緊密的聯系,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毛主席就曾帶頭發起了一次關于火葬的倡議,他倡議所有的黨員幹部在死後一律采取火化的方式安葬,并且帶頭執行,在黨中央的倡導下,火葬逐漸為中國人民所接受。

到了現代社會,地價飛漲,為死者買下一塊墳地是一筆不小的費用,而火葬不僅沒有了那些繁瑣的下葬程式,也有效節省了中國本來就緊張的土地資源。是以,

火葬在中國社會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普及規模。

北大教授吳飛建議恢複土葬:土葬給人最後體面,火葬卻将人當垃圾

教授吳飛提議恢複土葬

但北大教授吳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吳教授看來,火葬的處理方式對死者來說是不尊重的,

遺體被送進焚化爐火化,整個過程就和處理垃圾一樣,

沒有展現出人作為萬物之靈的獨有地位。

吳飛提議恢複土葬的安葬方式,土葬不僅有着悠久的曆史傳統,展現了對死者“入土為安”的人文關懷,還能讓後人有一個寄托哀思,悼念親人的地方。而在漢字中,“墳”字有着土字旁的結構,也從側面反映了土葬的特殊意義。

在他看來,土葬并不一定要辦得多麼隆重,重要的是人們在這一過程中能充分表達對死者的悼念,在費用上看并不會比火葬更加昂貴。

北大教授吳飛建議恢複土葬:土葬給人最後體面,火葬卻将人當垃圾

小結:

從全世界來看,火葬和土葬也都在人類社會中占據了相當大的地位。在一些西方國家,火葬的方式被普遍采用,但在法國和美國兩個國家中,土葬反而占據了更大的比例。

采取何種安葬方式并不能隻從一個次元來考量,而是應該從傳統、人文、科學以及經濟等各個方面綜合考量,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

那麼在讀者朋友們看來,你支援哪一種安葬方式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