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庭盛會,仙如雲來。
今天是天庭召開“年會”的日子。
霞光漫天,宴請八方來客。
無論是大羅金仙,還是寂寂無名的小仙,都能在此處雲集。
袁公也不例外。
袁公是天庭的員工。
上班時間并非是凡俗界的“996”,而是“007”(0點上班、0點下班、一周上7天)。
神仙是不需要休息的。
是以,袁公本人在高強度工作下連軸轉了三千年,也依舊身體倍兒棒,絲毫不影響工作效率。
如今好不容易碰上年會,他總算能休息一天,卻被自己的上司撞了個正着。
原本是群仙聚集的盛典,袁公的上司卻指着他的鼻子說:“你官職小,不能去。”
言罷還打發似地揮揮手:“快去繼續看守天書,007不可懈怠”。
或許是長久的壓迫所緻,又或許是因為“仙生”過于枯寂。
袁公決定看一看自己守了三千年的天書是個什麼玩意兒。
天書名為“如意寶冊”。
其中記載了108條法術,隻要學會它們,就能夠翻雲覆雨、活死人肉白骨。
書的末尾,上書八字:
“天道無私、留存後世。”
看到此處,
袁公緩緩打出一個問号:
應該流傳後世的東西,天庭要自己守着嘎哈?
這番藏着掖着的做派也忒小家子氣。
大氣的小員工袁公決定将這份“法術的火種”帶到凡間。
精通雕刻技術的他,将天書中的内容雕刻在凡間的石壁之上,靜待屬于它的有緣人。
話說袁公每次攻擊都用錘子和鑿子。
這一定是他的本命武器。
袁公的行為自然難逃天庭的法眼,畢竟還有随時都盯着袁公上班的矮上司。
員工不上班,還偷偷兼職做傳播火種的“普羅米修斯”?
天庭果斷派出專業捕快——雷公電母前來抓捕。
期間袁公試圖用天書中的“天道無私”為自己辯解。
好家夥,不說還好,這一說不擺明了内涵天庭小氣?
不是不想上班?那就罰你做社畜好了。
最終天庭罰他在凡間看守自己雕刻下來的天書,007無休上班。
且不能與凡人接觸,每當香爐起煙,就必須上天述職。
袁公:就這?
笑死,根本沒差。
甚至還沒有上司來每天煩他。
隻是笑着笑着,袁公就哭了;
并留下了社畜的眼淚。
社畜哭吧哭吧,不是罪~
從這之後的劇情想必大家也十分熟悉了。
本來是天鵝蛋的蛋生,因為母親沒有公德心,空中拉蛋,讓“高空抛蛋”落在了袁公的手中。
仨狐狸趁袁公上天述職,偷吃仙丹化形。
最後連吃帶拿,劫蛋遁逃。
袁公挂在洞穴中的鏡子設有監控功能和回放功能。
一打開就看見老狐狸對他抛媚眼兒,袁公默了。
雖然眼睛受了無妄之災,但結果喜人。
獲悉一切的袁公追了出去,那頭蛋生也擺脫了狐狸之手。
成功孵化的他順利與袁公達成會師。
繼上次發現與天庭講不通道理後,袁公也學精了。
他隐瞞自己身份,教導蛋生如何趁他述職時拓印山洞中的天書,并以此全了兩人的師徒身份。
這樣做不僅能夠将蛋生作為媒介,将天書作為福澤降臨人間;
同樣也不會讓袁公違背神罰中“不可與凡人接觸”的約定。
然而他千算萬算,卻唯獨沒有料到仨狐狸能折騰出這麼多幺蛾子。
沒能偷盜天書的他們尚且隻是招搖撞騙;
而在從蛋生手中竊得天書後,他們更是先後與低保、縣令、知府、皇帝相繼勾連,為禍人間。
最後還是袁公出手,将三妖鎮壓。
隻可惜事情鬧大,袁公再一次被天庭專職捕快雷公電母緝拿歸案。
故事的結局是開放式的。
袁公被抓回天庭,前途未蔔;
蛋生已經學會了全部法術,未來世事無常,也難窺前路。
與其說《天書奇譚》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倒不如僅僅稱其為故事的開始。
“火種”直到故事的結尾才真正降臨到了人間,而擁有了“火種”的人間究竟會變成何種模樣?
這其中有太多的可能性,常人又豈能預料。
《天書奇譚》是十分具有啟蒙意義的動畫。
在現代人的眼光看來,它十分具有古典藝術,又極具美感和風韻。
然而在當時,它卻是特立獨行。
(《天書奇譚》1983版電影海報 空藏動漫資料館藏)
動畫中所追求的“奇”、“趣”、“美”在這部動畫中發揮到了極緻。
并不是所有的創作者都勇于在作品中肆意揮灑自己的靈感和暢想,事實上,大多數創作者都是“帶着枷鎖”跳舞。
而《天書奇譚》較之同期的其他動畫,也不過是“舞姿”更加不拘一格。
當時的動畫依舊是以“高大全”形象作為主流,《天書奇譚》這樣的作品無疑是“叛逆崽崽”。
能讓劇組如此放飛的最大原因,是因為《天書奇譚》最開始是英國BBC和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以《平妖傳》為藍本,準備合作拍攝的一部動畫長片。
改編劇本最開始是英國方提供的,據說當時導演看完劇本後大為震撼。
并表示了拒絕。
後來上影的團隊自己專門打造了全新的劇本,并将新劇本與英國合作方分享。
BBC那邊受到劇本後也同樣大為震撼。
對方表示:這劇本可太好了,但是我們拿不出錢投資嗚嗚嗚嗚。
自家孩子隻有自己疼。
最後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還是自己硬着頭皮上了。
于是這才有了如今的《天書奇譚》。
這部動畫被很多人稱為童年神作不是沒有原因的。
先不說故事本身的不落窠臼與豐滿情節,單說電影的細節和制作團隊的用心程度就足以讓它從一衆動漫中脫穎而出。
動畫場景中大量運用了“傳統點染皴潑技法”繪制的水墨山水;
在構圖上也深得古韻,即:
“自山下而仰山巅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的要義。
除卻山水之遠,亦有園林之樂。
在仨狐狸與知府勾結的劇情中,知府的府邸有着亭台水榭、垂柳拱橋、奇花異石。
小湖中有鴛鴦戲水,暗示知府與粉狐狸之間的“桃花運”。
随後出現的粉牆月門、文竹湖石,又盡顯傳統士大夫的精神之園。
是惡人也是文人,是俗人又充作雅人。
這就是知府一角。
諸如此類的細節還有很多。
馬頭牆:美感與實用并存的建築。
藻井:中國傳統皇家和宗教建築的頂篷裝飾藝術之精髓。
(老狐狸頭頂上的部分就是藻井)
八吉祥供物:
所謂八吉祥,即“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結、法輪、法螺、寶傘”等八種圖案。
藏傳佛教的吉祥象征。
像是小房子一樣的拔步床:
男狐狸精睡的雲石面羅漢床:
地保坐的燈挂椅:
還有并蒂蓮、魚紋碗、冰裂開片的花瓶、壺門榻、舞龍舞獅、百鳥朝鳳、腰鼓等等
諸如此類的中國元素,以及曆史上可考的文物古樣,在這部動畫電影中被運用了個十成十。
從電影制作上論說,《天書奇譚》無疑是優秀的;
但它的優秀卻不僅僅局限于制作和劇情,還有其文化内涵。
與純粹的幼齡向動畫不同,《天書奇譚》并沒有摒棄掉成人動畫的部分。
小時候筆者看這部作品不過是笑笑鬧鬧,最後犯人伏誅、師徒分離。
而時隔38年後重新審視這部作品,才發現其中真正探讨的是人性的覺醒與沉淪。
在《天書奇譚》中,就連天帝也充滿了“人性”。
他會偷吃,耳根子也軟,聽風就是雨。
所有的神仙都有工作,上下級分明,還有上司對員工的壓榨和看不起。
所謂的天庭,與凡間的社會并沒有任何不同。
于是他們也有了私心。
天書上明明寫着“天道無私、流傳後世”,天庭卻将其封存,甚至派袁公看守。
所圖不過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
在盤劇情邏輯的時候,筆者一直不了解為何天帝不将山洞中的天書毀去,而是懲罰袁公看守。
這無疑有悖于天庭封鎖天書的初衷。
何況再看袁公那一臉不服氣的桀骜樣子,這不就是暗示袁公再次犯錯麼?
筆者曾經猜想,這是否是因為天書中的“天道無私”一詞的暗示;
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了天書的去向;
但後來将全片的邏輯捋了一遍,筆者忽然意識到,或許天庭本身的作為并不重要,重要的僅僅是“覺醒本身”。
天書的存在象征着力量和無限可能,它僅僅是一個工具。
袁公将它視為福澤帶到人間,卻不知這樣的福澤,卻是一把雙刃劍。
在蛋生的手中,天書帶給百姓們無限的憧憬和希望;
而在狐狸的手中,天書成為欲望滋生的溫床。
細心觀察劇情設定,就能發現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
無論是蛋生還是狐狸,從來都沒有主觀地去動用天書的力量。
他們所做的,僅僅是用天書去滿足人們的需求。
百姓們想要驅趕蝗蟲,蛋生便驅趕蝗蟲;老人想要四肢健全,蛋生便幫助他恢複雙腿;
而狐狸們所做的,不過也隻是滿足縣令、知府、皇帝等人的貪婪罷了。
從這些細節便能輕易捕捉到導演的意圖:
将人性的善惡較量,從抽象轉為具象,形成了蛋生和仨狐狸兩方人馬。
話說回來,仨狐狸遇到的“邪惡勢力”也極為有意思。
從低保到皇帝,人的權利越大,人性便越發淡薄。
縣令至少還會心系母親的安慰,而到了皇帝那裡,便隻剩下“視人命為草芥”。
這何嘗又不是在諷刺封建制度呢?
而蛋生也并非純粹的好人。
因為大小和尚曾經有恩于他,也是因為狐狸而死,于是蛋生便将兩人救活。
然而倆和尚本就是惡人,救了他們的後續影響,無疑是負面的。
按理說,作為好人一方的蛋生不應該救這兩個人,導演卻依舊安排了這樣的劇情。
這樣做的最終目的,無疑是為了強調一點——蛋生非人。
而這也是袁公放心蛋生的根本原因。
蛋生是《天書奇譚》的主角,卻也是最為特别的存在。
他并非人,卻承擔了人類火種延續的角色。
歸根究底,還是歸結為人性二字。
人性易變,而蛋生難變,有他作為延續人間的“火種”,再合适不過。
此處也暗合了動畫最後,蛋生将天書“刻印在心裡”的劇情。
直到此時,袁公将火種帶到人間的使命才徹底完成。
《天書奇譚》的主題十分宏大。
它不圈定善惡的邊界,也不刻畫人性的光輝與黑暗,它僅僅是簡單呈現出“人性有善有惡”。
當然,這要抛開“抨擊封建”的部分劇情設定。
天書的存在一如科技,它能夠幫助人類走向輝煌,還是如刹那焰火綻放,沒人能夠說得清。
而這也是最後開放式結局的根本原因。
蛋生的存在,無疑能夠幫助人類。
但要将其如何運用,決策者依舊是人類本身。
究竟是在物欲橫流中沉淪享受,還是和諧自然地追求長存,沒有人能夠窺測未來。
火種猶在,生活繼續。
所謂《天書奇譚》,也不過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