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于更始二年(公元24年)派馮異駐軍孟津,并讓鄧禹西進關中,坐看關中形勢,一旦有機可乘,則進軍關中。此時的關中形勢複雜,更始政權在劉秀手下敗仗連連,搖搖欲墜,赤眉軍擁軍30萬,表面上雖投靠更始政權,卻不滿于封賞,始終蠢蠢欲動。此時,關中大旱,顆粒無收,關中大饑。

鄧禹
對于鄧禹來講,他西進的機會在于更始政權和赤眉軍火拼之後。不過,關中大饑使用關中形勢突變,如果鄧禹西進,他同樣會面臨糧食問題。
《後漢書·劉盆子傳》:“時三輔大饑,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
建武元年(公元25年),赤眉軍終于與更始政權刀兵相向,并于9月攻入長安,更始政權滅亡。然而長安無糧,赤眉軍又向西轉移尋找出路,進犯擁兵割據的隗嚣。鄧禹趁機進軍長安,卻不料赤眉軍攻隗嚣去而複返,在長安與鄧禹交戰,擊敗鄧禹,重新占據長安。失去長安的鄧禹急于将功贖罪,對赤眉軍主動攻擊,結果一敗塗地,幸得馮異的支援,才躲過一劫。
鄧禹之是以西進失敗,主要有兩個原因:
1.進軍長安時猶豫不決。赤眉軍離開長安時,鄧禹總擔心赤眉軍去而複返,因而觀望形勢,沒有抓住機會快速占據長安,而是一個月多才進駐長安。進駐長安之後鄧禹忙于祭祀,疏于軍務。這些産生的後果是:鄧禹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加強長安的防禦能力,做好安民和備戰工作。
2.鄧禹錯誤處理劉嘉的投降事宜。割據漢中的劉嘉本來想投降劉秀,卻因手下李寶一時無禮,惹得鄧禹大怒,殺了李寶,導緻劉嘉投降之事破産。在與赤眉軍交戰的過程中,如果能得劉嘉為援,勝敗還未可知。
3.鄧禹對赤眉軍的實力判斷錯誤。鄧禹一開始對赤眉軍的實力還是有所忌憚的,畢竟赤眉軍曾消滅了更始政權,是以鄧禹才遲遲不肯進駐長安。當赤眉軍西進被隗嚣擊敗後,鄧禹就開始錯估赤眉軍的實力了,認為赤眉軍銳氣已失,不足為患。赤眉軍起源于山東一帶,從小小的幾百人發展到數十萬大軍,實力相當雄厚。雖一時敗于隗嚣之手,但赤眉軍并未受到多大損失,戰力仍在,不容小觑。
鄧禹敗退長安之時,劉秀就知道應該換人主導攻略關中事宜。關中無糧,赤眉軍在關中四處逃竄,這讓劉秀看到絕佳機會,并制訂了一個以最小的代價擊敗赤眉軍的戰略,即困死赤眉軍。赤眉軍沒有糧草,西進失敗,東面就是劉秀的地盤,赤眉軍可不會認為能輕易突圍,唯有南下。劉秀派遣耿弇屯宜陽(今宜陽西)、侯進等屯新安(今渑池東),堵住赤眉軍南下的路。也就是說,赤眉軍已經被堵在關中,劉秀打算甕中捉鼈。
此時劉秀等待的就是一個機會,當赤眉軍疲憊之時,士氣大洩,正是劉秀出兵殲滅赤眉軍之時。戰機稍縱即逝,抓住機會就意味着勝利。能抓住機會的人,必須具備幾個條件:1.有一定的威望;2.軍事能力強,有能力主導一方戰事;3.性格沉穩謹慎,有耐心,眼光獨到。
劉秀
在劉秀的手下,能符合第一個條件的應該是後來的雲台二十八将中的前面7個:鄧禹、吳漢、賈複、耿弇、寇恂、岑彭、馮異;去除已經失敗的鄧禹,還有6個。其中又符合第二個條件的有:吳漢、賈複、耿弇、岑彭、馮異。寇恂的軍事能力雖然不錯,但本人偏向文職,在戰場上主要充當出謀劃策的角色。
在剩下的5人中,能夠符合第三個條件的恐怕隻有岑彭和馮異。吳漢、賈複和耿弇的性格有點相似,都是暴躁易怒型的,善于在戰場上拼殺,可謂英勇無敵。在軍事謀略上,這三個人也不遑多讓。可是說到做事沉穩,極具耐心,這3個人都不如岑彭和馮異。如果讓這3個人主持關中事宜,他們肯定會迫不及待地與赤眉軍交戰。雖然憑這3個人的能力,也能夠擊敗已是強弩之末的赤眉軍,但漢軍肯定會損失不小,這并非劉秀所希望看到的。
是以,劉秀手下最适合主持關中事宜的是岑彭和馮異。岑彭是劉秀攻略洛陽時投靠劉秀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深得劉秀的信任。當時在南陽一帶,劉秀曾派吳漢率軍平叛,吳漢卻對南陽新野一帶進行了屠殺,導緻劉秀手下另外一名大将鄧奉起兵造反,并一度擊敗吳漢。公元26年(建武二年)八月,劉秀讓岑彭挂帥前往南陽平定鄧奉叛亂。此時,鄧禹兵敗長安,正打算重整旗鼓,與赤眉軍再次交戰。岑彭已經主持南陽軍務,自然不可能再去主持關中事務。
馮異于建武元年一直在中原地區經略洛陽,占據洛陽之後協助劉秀進行中原地區的戰後事宜,包括遷都洛陽。鄧禹兵敗長安之時,馮異手中的事情也處理得差不多了,劉秀才讓馮異增援關中地區,恐怕當時劉秀已經對鄧禹的失敗有所不滿,希望馮異頂替鄧禹,主持關中事宜。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十一月,鄧禹再次敗在赤眉軍手下時,劉秀就順勢讓馮異替代鄧禹,并封馮異為征西大将軍。馮異需要做的是,等赤眉軍真正彈盡糧絕之時,再與赤眉軍決戰,這就考驗馮異的眼光和耐性。
馮異剛進入關中時,鄧禹曾約他共同出擊赤眉軍。馮異曾建議:“應該用緩兵之計,廣布恩義,并以此來誘惑敵軍。”可惜當時鄧禹不同意這個觀點,而是執意出兵,最終兵敗。馮異替代鄧禹之後,重提恩義,他聯結關中當地的士族豪門,收集糧草,堅壁清野,斷絕長安一帶的糧食供應,使得赤眉軍在關中沒有辦法得到補給。馮異同時向赤眉軍的普通士兵廣施恩義,以動搖赤眉軍的軍心,此舉收效極大。
《後漢書》:異曰:“異與賊相拒且數十日,雖屢獲雄将,餘衆尚多,可稍以恩信傾誘,難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諸将屯黾池要其東,而異擊其西,一舉取之,此萬成計也。”
馮異
戰亂時代,盜賊遍地都是,割據勢力如林。馮異雖然不主動攻打赤眉軍,卻把矛頭指向關中地區的盜賊。馮異軍隊所到之處,皆布威信,民心所向,很多盜賊都紛紛投降馮異,使用馮異的軍力大漲。建武二年(公元26年)十二月,馮異率軍在華陰與赤眉軍相持60多天,竟出現赤眉軍普通士兵主動投降馮異,人數竟達5000多人。
建武三年(公元27年)二月,馮異認為時機已到,于是主動與赤眉軍會戰。馮異讓部分士兵假冒赤眉軍的人,埋伏在道路兩側,以少量軍隊與赤眉軍交戰,假裝不敵。赤眉軍缺乏給養,希望快速打敗馮異,以掠奪一番,卻中了馮異的計策。馮異埋伏的奇兵突起,赤眉軍驚慌失措,不敵之下往東逃竄,被劉秀親率大軍包圍,赤眉軍全軍投降。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崤底之戰,轟動一時的赤眉起義走到了盡頭。
劉秀和陰麗華
毫不誇張地講,劉秀能夠消滅赤眉軍,平定關中地區,是因為用對了馮異。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劉秀活用了手下這批優秀的将領,才會所向披靡。經略中原、關中、荊襄等戰略要地,劉秀使用馮異和岑彭這種謀略見長的統帥來主持一方事務;平定山東、河南等反叛勢力林立的地區,劉秀讓賈複、耿弇、吳漢等人以鐵血手段去平定。岑彭攻略西蜀被刺殺之後,劉秀用吳漢強力攻打西蜀,并屠了成都,多有震懾報複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