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也有轟轟烈烈的航海壯舉,為何卻沒有一塊殖民地呢

大明皇子朱棣在奪得皇位後,當然是野心勃勃,滿腔壯志。于是乎,在經過周密的策劃和準備,朱棣派出了自己的心腹鄭和鄭大人,率領上萬人,乘坐幾十艘大船,浩浩蕩蕩的揚帆啟程。一路向西,鄭和于前後到達了今天的印尼群島、印度、甚至是非洲的東部。可以說,走過了半個地球,所到之處,都是給當地人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大明也有轟轟烈烈的航海壯舉,為何卻沒有一塊殖民地呢

而與此相隔時間不遠的西歐,也開始了連續不斷的航海之行,其影響可以說是開啟了整個世界全新的時代。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開展浩蕩的遠行開拓,為什麼大明的鄭和卻沒有像歐洲那樣帶回來巨額資本,更沒有像歐洲那樣取得廣闊的殖民地,這真讓人費解啊。其實細究起來,原因無外乎是以下幾點:

大明也有轟轟烈烈的航海壯舉,為何卻沒有一塊殖民地呢

其一,雙方出發的目的就是截然相反的。大明是在自己奪得侄子的天下後,為了在海外彰顯自己的才能,宣揚自己的正統和天意,甚至更是像傳聞那樣,為了追蹤自己侄子的下落,才開始這樣從來沒有的創舉的。鄭和的下西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種宣揚,皇帝是想要鄭和把各國對大明的認同和稱贊帶回來的!

大明也有轟轟烈烈的航海壯舉,為何卻沒有一塊殖民地呢

反過來看當時的歐洲,他們更多的是官商結合,是帶有嚴重的商業色彩的,是在利益的驅動下發起的。它的出海就是為了金錢而去的,歐洲的君王是要求出海的要把真金白銀帶回來的。是以說,目的不同,當然所帶回來的東西就不會相同。

大明也有轟轟烈烈的航海壯舉,為何卻沒有一塊殖民地呢

其二,雙方和海外當地接觸的方式不同。大明的鄭和團隊,在聖旨的授意下,是在一定程度上會與到達的各地來個友好的(當然也有例外的),甚至是為了所謂的友好,是要做出巨大的付出的,比如送給當地巨額的中國特産來換取對方的信任和态度,以此來表達我大明的強盛和開化。

大明也有轟轟烈烈的航海壯舉,為何卻沒有一塊殖民地呢

反過來看歐洲,他們采用的是用大炮和洋槍這等強力來征服所到達的地方,甚至為了得到當地稀缺珍貴的财富,不惜以戰争的形式來占據那塊地方,驅逐土著人,不斷的去那裡殖民,進而建立起根據地,更好的來壓榨和盜取當地财富。

大明也有轟轟烈烈的航海壯舉,為何卻沒有一塊殖民地呢

其三,雙方的持續力是不同的。正因為大明的那種不求物質對等索取的原則,勢必會導緻鄭和壯舉的行為是沒有持續動力的,哪怕是七次那樣多的次數,終究會在大明國力減弱的時候會被叫停,因為它耗費太巨大了,而得到的回報又是那麼的渺小。

大明也有轟轟烈烈的航海壯舉,為何卻沒有一塊殖民地呢

而歐洲卻恰恰相反,他是追求的是成本的數倍利潤,在殖民地那樣誘人的情境下,隻會不斷的刺激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冒險家加入到這一行列,是以,它是具有巨大的持續力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