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希特勒自殺時,德國還有約200萬兵力,是什麼讓其“放棄掙紮”?

德國在二戰期間發動了大規模的侵略戰争,并且以閃電戰戰術快速橫掃大半個歐洲,波蘭、法國等國家還沒有怎麼抵抗就被德軍的鐵騎所踐踏。

而發動這場大規模戰争的罪魁禍首就是希特勒,希特勒此人在軍事上面可謂是個奇才,但是在進攻蘇聯後,德軍因為各種原因導緻其戰鬥力不斷下降,好不容易打下的成果在短暫獲得後又迅速失去了。希特勒見大勢已去,最後在室内自殺,明明當時德國還有約200萬兵力,是什麼讓他放棄了“掙紮”?

希特勒自殺時,德國還有約200萬兵力,是什麼讓其“放棄掙紮”?

物資缺乏,後勤薄弱

希特勒帶領軍隊橫掃歐洲各國時,前期擁有非常龐大的軍需物資供應鍊,再加上希特勒在戰術上有非常優秀的上司能力,是以前期能夠勢如破竹。本來希特勒已經占領了歐洲大部分領土,如果鞏固好這些成果,其實對德國來說已經足夠了。但是希特勒做了個讓他會慘遭滑鐵盧的決定,那就是進攻蘇聯。德軍在進攻蘇聯前期,投入了很多兵力和武器裝備,一開始也是将蘇軍打得狼狽不堪。

希特勒自殺時,德國還有約200萬兵力,是什麼讓其“放棄掙紮”?

但是蘇聯和德國打的其他國家有很大的不同,蘇聯兵力強悍,武器裝備也不比德國差,導緻德軍在與蘇軍的戰鬥中損耗過大,似乎蘇軍怎麼也打不完似的。由于德軍在蘇聯戰場消耗的物資越來越多,德國也出現了物資緊缺後勤供應不足等現象。随着盟軍的成立,德國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當國内工業被盟軍摧毀後,德軍所需戰略物資更是出現了嚴重匮乏,注定德軍不會在戰場待得太久。

希特勒自殺時,德國還有約200萬兵力,是什麼讓其“放棄掙紮”?

兵力作戰素質下降

蘇德對戰期間,德軍投入的兵力和武器裝備比其他戰場要多出好幾倍,傷亡情況更是十分慘重。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也是德軍和蘇軍的噩夢,納粹德國在這場戰役中傷亡150萬人,蘇聯在這場戰役中傷亡200萬人。僅從巨大的傷亡數字來看,就知道德軍在這場戰役中受到的損害。蘇聯在人口上占據了優勢,可以迅速補充兵力,甚至還招募了大量女兵上陣,但是德軍在這方面時處于劣勢的。

希特勒自殺時,德國還有約200萬兵力,是什麼讓其“放棄掙紮”?

當德軍在付出了極大傷亡的情況下,兵力已經銳減,需要重新招募新兵前往戰場。但是這些新兵作戰素質比不上前期訓練有素的軍隊,剛上陣又沒有什麼實戰經驗,當面對在戰場上摸爬滾打良久的蘇軍時,談不上任何的作戰優勢。随着蘇軍的戰鬥力越來越強,德軍失敗隻是時間問題。而那位曾在戰場上傲視群雄的德軍總指揮希特勒也早就察覺了德軍所處的環境有多麼糟糕,繼續掙紮并不會改變結局。

希特勒自殺時,德國還有約200萬兵力,是什麼讓其“放棄掙紮”?

于是,當柏林被蘇聯紅軍圍住時,希特勒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情婦也随後服毒随他而去。對于希特勒來說,即使當時的手中還有200萬兵力,但沒有充足的後勤保障,士兵作戰能力也不行,根本挽救不了戰敗的局面,是以選擇自盡來結束他的戰争生涯。

希特勒自殺時,德國還有約200萬兵力,是什麼讓其“放棄掙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