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5月,注定是中國曆史上不平常的一個月。為了革命的未來,為了取得長征的勝利,為了解放中國,為了實作中國人民共同的理想。英勇的工農紅軍們在經曆了雪山、險地以後,到了泸定橋面前。當22條鮮活的生命用他們的血肉之軀鑄成一道銅牆鐵壁掩護奪橋行動時。即使那場面今天的我們未曾親眼見過,即使那段悲慘的曆史已經過去了整整85年了。但是英雄的革命精神不會隕落,烈士們用生命為我們開辟的陽關大道不會被我們遺忘。

可是,令人心寒的是,近年來有很多質疑“飛奪泸定橋”的流言開始四起。他們認為曆史是僞造,英雄是誇大其詞。
其中流言典型代表英籍作家張戎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引經據典”表示:“飛奪泸定橋”是當時政治權利争奪的烏龍,是有心之人的虛構。對此,他為了讓自己的言論得到别人的深信,還專門列舉了兩條據點。
一,推翻曆史據點。
張戎對外肯定說,他四處走訪當地老百姓和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泸定橋上根本就沒有發生過戰争,當工農紅軍5月29日到達泸定橋時,對面根本就沒有敵軍的影子,他們是溫吞吞地走過去的。她還拿出了當時親眼見過這場面的老人的采訪言論說:紅軍為了壯大自己過橋時的聲勢,還專門朝對面的無人據守之地放空槍、空炮。
二,扭曲偉人言論據點。
張戎堅稱,1982年鄧公在接見布熱津斯基時曾主動承認:“飛奪泸定橋”是我們自己的誇大其詞,是為了宣傳這種英勇的戰鬥精神。
三,借用外籍文學據點。
她借兩個英國人李愛德、馬普安寫的《兩個人的長征》表示:紅軍從早點8點開始就進入了作戰,當時的他們為了順利過橋居然抓了幾個無辜百姓充當人為盾牌。
其實,馬戎這些所謂的能夠證明“飛奪泸定橋”是弄虛作假的據點,怎麼看都是行不通的,她的言論是一種對曆史的污蔑,對英雄的侮辱。
其一,她起初說紅軍在過泸定橋時沒有受到敵人的阻擊,是自己慢慢走過去的。可是,最後卻又說紅軍為了順利過橋居然用老百姓當人肉盾牌。可謂是自相沖突,謊言不攻自破。
其次,過多的語言修飾則将自己的據點推翻的更快。鄧公隻在1981年接見過布熱津斯基,而且他當時的言論表示的是:中國在自我救贖的這許多年裡,比這很殘酷,更慘烈的戰争不知幾起,飛奪泸定橋實在是算不上什麼。我們對他的看法隻是更多的宣傳作用,宣傳這種拿着老式步槍就有能力打退敵人的頑強的、英勇的戰鬥精神。張戎故意扭曲偉人的言論,将一種對革命精神的宣傳變為泸定橋其實沒有打什麼戰,是當時的誇大其詞。而且,“飛奪泸定橋”事件講的不僅僅是奪橋的那一場戰役。它還包括紅軍們在前一夜冒着大雨,跑過崎岖山路,經曆槍林彈雨,晝夜奔襲240裡的偉績。
其三,台國史館有那場戰役的原始檔案。裡面一份發給将的電報,清晰地介紹了當時的作戰情況,稱“泸定橋李團與沿河之匪奮戰”。可見曆史是不會騙人的,那些質疑泸定橋事件的流言終究會被是時間和證據沖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