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7年,八路軍除了三大主力師外,還有一個師,師長大名無人不知

衆所周知,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時候,隻有115、120和129三個師。但鮮為人知的是,兩個月之後,也就是1937年10月底,八路軍又成立了一個師,番号為八路軍獨立第一師。當時該師下轄三個團,此外還有特務營、騎兵連、通信連、炮兵連和工兵連,總兵力7000多人。那麼當時獨立師的師長是誰呢?他就是被譽為白袍小将的楊成武将軍。

1937年,八路軍除了三大主力師外,還有一個師,師長大名無人不知

楊成武是福建長汀人,出生于1914年,15歲加入紅軍隊伍,參加了曆次反圍剿作戰,累積戰功升任紅四團政委。長征開始後,中央紅軍一路轉戰,強渡大渡河後依然沒能擺脫險境。因為當時先頭部隊隻控制了幾條小木船。數萬紅軍過河,如果隻靠這幾條小木船,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而身後,薛嶽的中央軍和劉湘的川軍正在源源不斷地趕來。

此時,隻有控制住大渡河上的泸定橋,紅軍才能脫離險境。最終上級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楊成武,為了和敵人搶時間,楊成武率領紅四團一晝夜強行軍240裡,趕在敵人援兵到達前來到了泸定橋。然後楊成武親自挑選了22名勇士,沿着光溜溜的鐵索,一舉沖過泸定橋,趕跑了敵軍,為紅軍北上打開了通道。

1937年,八路軍除了三大主力師外,還有一個師,師長大名無人不知

飛奪泸定橋,年僅21歲的楊成武一戰成名。三個多月後,他又指揮紅四團一舉攻占了敵人重兵把守的天險臘子口,掃除了紅軍北上的一個重要障礙。長征到達陝北後,楊成武升任紅一師師長。不久後抗日戰争全面爆發,陝北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楊成武出任115師獨立團團長,之後他率部趕赴華北前線抗日。

平型關戰鬥打響後,楊成武的獨立團奉命在腰站地區阻擋敵人的援兵。他率部浴血搏殺十多個小時,愣是沒讓兩個聯隊的日寇前進一步,為平型關戰鬥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接着楊成武又率部在馮家溝設伏,伏擊了日軍闆垣師團第二運輸大隊,斃傷日軍100多人。繳獲大車120多輛,騾馬800多匹,作戰物資2200多箱。

1937年,八路軍除了三大主力師外,還有一個師,師長大名無人不知

通過審訊俘虜得知,廣靈城内隻有百十名日軍駐守,楊成武決定趁勝追擊,收複廣靈縣城。由于在馮家溝伏擊戰中繳獲了不少作戰物資,是以獨立團的彈藥十分充足,加上兵力占據絕對優勢,是以僅用了數個小時,獨立團就收複了廣靈。守城日軍大部被殲,剩餘的人狼狽逃竄。之後的十多天内,楊成武率獨立團又先後收複了涞源、靈邱、易縣、蔚縣、陽原和渾原等6座縣城,打出了赫赫威名。

1937年,八路軍除了三大主力師外,還有一個師,師長大名無人不知

由于連戰連勝,鄉親們提起楊成武無不豎大拇指稱贊,青壯年們也紛紛前來參軍,部隊迅速擴充到了7000多人。1937年10月底,楊成武的獨立團被更新為八路軍獨立第一師,他也由團長升任師長。單論職務的話,此時的楊成武已經和劉伯承、賀龍等人同級了,此時他隻有23歲。抗戰勝利後,楊成武又參加了解放戰争和抗美援朝戰争,1955年被授予上将軍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