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民大王之一方志敏,犧牲22年後才被找回遺骨,遺孀帶大三兒一女

這讓兩個國民黨的士兵很是詫異,在他們看來,方志敏身份非常“高貴”,既是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人,又是任贛東北省和閩浙贛省的蘇維埃政府主席,這樣的人決計不可能身上連一個銅闆都搜不出來。

他們拿了木柄手榴彈,威脅方志敏将錢财交出來,否則就要炸死他。事實上方志敏身份“高貴”,對他們來說,是共産黨的“大官”,他們自然沒有膽量炸死他。而方志敏身上,确實是一個銅闆都沒有。

農民大王之一方志敏,犧牲22年後才被找回遺骨,遺孀帶大三兒一女

一介蘇維埃政府的主席,身上卻搜不出一個銅闆,這樣的事迹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如果放在方志敏身上,就是理所當然之事。

一、清貧的蘇維埃主席,令富翁齒冷三日

方志敏也算是從小窮到大的典範了,他1899年出生在江西省上饒市的一座小村莊,家族世代都是務農。當時土地革命還沒開始,覺醒時代也沒有複蘇,地主橫行,農民沒一個有好日子過。

他從小生活的村莊,攏共不過80戶人家,世世代代都是農民,跟地主租田來耕種,所得的六成收入全部都要給地主。僅靠着剩餘的四成,根本無法供給一家生存之際。一到了要交還田租之日,便有許多人要面臨投井自殺、賣妻賣子的慘況。80戶人家中,吃不上飯的就有70戶,真正算富有的,隻有那一兩個地主。

而方志敏家的生活條件非常有限,每日都在生存的生死線之間徘徊。他是家中的男孩子,從小就聰慧,父母借錢貸款,也要供他上私塾讀書。每到了要交學費的時候,父母總是左右為難,面露愁容。到了他成年之後,父母光是對方志敏學費的借貸,就已經是将近7百元的巨款。

農民大王之一方志敏,犧牲22年後才被找回遺骨,遺孀帶大三兒一女

也就是在這樣黑暗而苦難的環境下,才造就了一個立志将其一生都奉獻給革命鬥争的方志敏。

他二十五歲的時候就加入了中國共産黨,獨自創立了一支工農紅軍,四年後就上司了弋橫起義,建立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這塊根據地囊括了五十個縣,一百多萬人口。

在方志敏式”根據地裡,工農階級都能夠自給自足,不再為生計煩憂。據說每隔兩日就能吃上一頓肉,這在當時因饑荒和貧窮而屍橫遍野的舊中國中,是多麼不可思議的存在。

農民大王之一方志敏,犧牲22年後才被找回遺骨,遺孀帶大三兒一女

而且在根據地内,教育全部免單費、業餘時間還有休閑場所,甚至能夠遊泳、運動。方志敏甚至還自創了邊貿政策,提早就擁有了對外開放的概念,還開始在蘇區首創了股份制度,發行股票,遠遠走在了時代的前面。

毛偉人也将其稱之為“方志敏式”根據地。他在這塊根據地上開始摸索工農階級的未來、紅軍的未來、新中國的未來,并形成了屬于自己的一套建設根據地理論,開始福及未來的根據地建設。

二、既願為革命而生,則願為革命而死

根據地發展得越來越好,但方志敏本人卻正如他文章《清貧》寫的那樣,一身幹淨,兩袖清風。無論是怎樣的寒冬臘月,他都隻有一件補了又補的破棉襖,擋不了風雪,也擋不了饕餮。

節省的品格好似刻進了他的血脈之中,明明是主席,卻過得跟根據地的普通群眾一樣,不給群眾造成任何負擔。他身上還有長年累月的肺痨病症,卻依然堅持在寒夜中工作。夥房的人看不下去了,偷偷給他煮了一碗白米粥,他卻命人将白粥端走,跟着群眾一起吃米糠、啃野菜。

可就是這樣一位深受愛戴的革命勇士,卻被國民黨盯上,成為了國軍的槍下亡魂。

當時正是一九三四年,方志敏率領他建立的紅十軍團,開始北上去抗日。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卻依然還在禍害工農紅軍,國民黨派軍隊将方志敏重兵圍住。方志敏當時已經脫險,但是為了救後續脫逃的部隊,方志敏又沖回了險境之中,最終不幸被捕。

大家公認的“農民大王”有三個,毛偉人和彭湃是其中兩個,第三個就是方志敏。國民黨自然知道方志敏作為蘇區主席的價值,也不敢随意殺害他,甚至還誘以重利,打算勸降方志敏。

農民大王之一方志敏,犧牲22年後才被找回遺骨,遺孀帶大三兒一女

越獄之路行不通之後,方志敏就做好了為革命獻身的準備。在這之前,他想盡量留下一些東西留給後世。于是他在獄中開始以筆為刀,書寫他心中所想。就是在這段時間中,他寫下了《可愛的中國》等文章,全部加起來,高達13萬字。

他當時在獄中帶着鐐铐,并且還有肺痨和痔瘡等疾病折磨着他的身體,讓他流血化膿、坐立難安,時不時還有獄警來搜查,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他每天堅持寫下一千多字,總共向監獄外的共産黨傳遞出了13萬字的文稿。

葉劍英在看到他這些手稿的時候,八尺男兒瞬間掉出眼淚,便賦詩說:“文山去後南朝月,又照秦淮一葉楓。”詩句中直接将方志敏比作文天祥文公,可見方志敏“留取丹青照汗青”給葉劍英帶來的震撼。

方志敏1934年1月29日被捕,到了8月6日,依然在嚴辭拒絕國民黨的勸降。國民黨已經知道這是他們永遠啃不下來的一塊硬骨頭,起了殺心。國民黨先是将他拉到上饒和南昌等地示衆,但方志敏卻毫無懼色,反而是擡頭挺胸,露出一副要将生命貢獻給蘇維埃和革命的驕傲之色。

國軍又驚又懼之下,将方志敏拖到了下沙窩,秘密殺害了。當時方志敏隻有三十六歲,正值壯年。

農民大王之一方志敏,犧牲22年後才被找回遺骨,遺孀帶大三兒一女

三、兒女安享天年,骸骨重見天日

方志敏死去之後留下來的遺産,隻有他将近四十萬字的手稿,以及幾套舊的汗褂褲和線襪。其中那些方志敏殚精竭慮之下的稿件,如高達一萬五千字的《贛東北蘇維埃創立的曆史》,都為後來發展根據地及建設工農紅軍留下了切實可考的資料。

除此之外,方志敏還留下了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分别是方松、方柏、方竹、方蘭,以及女兒方梅。

方松曾經被國民黨抓住,成了一個壯丁。但是他的父親就死于國民黨之手,他又怎能為國民黨效力。于是鄉親們舉村之力,将方松救了出來。隻是方松飽受病痛折磨,熬到了27歲,就已經去世了。

方柏和方竹都被母親缪敏帶到延安,送進了延安保育院,在這裡他們安然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并改名為方英和方明。長大之後則分别進入了洪都機械廠和江西拖拉機廠,兢兢業業工作了幾十年。

農民大王之一方志敏,犧牲22年後才被找回遺骨,遺孀帶大三兒一女

方蘭則是在國民黨圍剿贛東北根據地的時候,就跟父母失散了,後來才被找到,送回了缪敏身邊,隻是他的父親卻已經永遠離開了人世。後來方蘭也從政,甚至還籌建了南昌的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也算是向父親看齊了。

值得一提的是方梅,她從出生開始就鮮少見到她的父親,關于對父親的了解,都是從鄉親們嘴裡,抑或是從書本上。她從小就有個願望,希望能為完整拼湊出父親方志敏的人物形象,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于是她利用閑暇之餘,對父親身邊的人進行走訪,并最終書寫了《方志敏的人生》、《方志敏全傳》等書籍,白紙黑字,不止讓更多人了解到了她的父親,也成為了後人瞻仰方志敏的珍貴材料。

農民大王之一方志敏,犧牲22年後才被找回遺骨,遺孀帶大三兒一女

方志敏逝于1935,當時并沒有發現他的骸骨。20年後,國家安定下來,便決定尋找烈士的忠骨并好好安葬。因為方志敏是帶着鐐铐去世的,是以屍骨很好辨認。當時他們在下沙窩一帶挖尋遺骨,但大多都不是方志敏。一直找尋了兩年,終于在一具屍骸中找到了鐐铐的蹤影。

隻是當時發現了七十多塊屍骨,大多碎亂,拼湊不齊。經過了法醫的諸多鑒定之後,才從中找到了九塊方志敏的骸骨,并将其進行安葬。

雖然這葬禮遲來了22年,但好在從未有人忘記過為國家奉獻和犧牲的将士,方志敏此時也真正能夠安息。他來人間走一趟,抛過頭顱、灑過熱血,大好河山最終也如他所願,這就夠了!

文/小羊

參考資料;

1、《方志敏烈士遺骨的發掘和安葬》,陳家鹦

2、《清貧》,方志敏

3、《方志敏女兒用餘生“續寫”可愛的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