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丕不殺漢獻帝、司馬炎不殺魏元帝,他卻打開了殺戮之門,最終禍及子孫

禅讓制,在中國曆史上總體上評價貶大于褒。先不說遠古時期的禅讓,王莽篡漢就是打着禅讓的旗号進行。算是開不流血的方式完成政權交接的先河。到了東漢末年,以曹丕篡漢為标志,禅讓制度已經成為篡權奪位的遮羞布。禅讓作為一種政權交接手段,成為美化奪權者,樹立仁義形象,保證政權合法性的正常操作。

曹丕不殺漢獻帝、司馬炎不殺魏元帝,他卻打開了殺戮之門,最終禍及子孫

南北朝之前的禅讓,還是能夠厚待前朝退位君主。公元220年,曹丕接受禅讓後封漢獻帝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保留漢朝服飾、禮儀長達14年。劉協54歲時壽終正寝,竟然比曹丕還長壽。當時的魏國皇帝曹睿親臨祭祀,也算有始有終。值得一提的是,漢朝自黃巾之亂開始就已名存實亡,曹操轉戰南北終于迎漢天子于許昌,一己之力為漢朝續命24年之久。面對衆人勸進,孟德公考慮到自己畢生都為漢朝臣子,青年時代起兵時即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以周文王自比。終其一生,以漢征西将軍曹侯自居,不行禅讓之事。

曹丕不殺漢獻帝、司馬炎不殺魏元帝,他卻打開了殺戮之門,最終禍及子孫

曹丕、曹睿父子對待前朝帝王的善舉在45年後得到了回報。司馬氏三代人前赴後繼,浴血沙場,終于以一場禅讓儀式完成了政權交接。公元265年,司馬炎建立晉朝,其祖父司馬懿以大都督之職為曹家效命已經過去整整38年。他封魏元帝曹奂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安置邺城。特别允許他使用天子旗幟,依然奉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仍按照魏國時期執行。還享受上書不稱臣,受诏不叩拜的待遇。但就結局一點可以說是曆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曹奂退位後,又活了37年,直到58歲時去世,晉國君臣按帝王之禮厚葬。彼時,晉武帝司馬炎已經去世12年。

曹丕不殺漢獻帝、司馬炎不殺魏元帝,他卻打開了殺戮之門,最終禍及子孫

江山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曹家也好,司馬家也好,政權交替都是和平交接,對待前朝君主也算仁至義盡。這樣較為文明的處理方式自南北朝起發生了變化。幾乎一夜之間,王朝更疊之間的禅讓陡然變得血腥。退位君主的性命不能保全,皇族受到殺戮,使用手段也愈加殘忍。而這一惡劣開端的始作俑者就是南朝宋武帝劉裕。

曹丕不殺漢獻帝、司馬炎不殺魏元帝,他卻打開了殺戮之門,最終禍及子孫

公元420年,晉國大将劉裕接受禅讓。定都建康,國号宋,史稱劉宋。劉裕起自微末,加入東晉著名北府軍團,以軍功一步步身居高位。特别是在桓玄之亂時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有大功于東晉。可是在接受禅讓僅僅3個月後,劉裕命人将東晉最後一位皇帝司馬德文用棉被悶死,如此手段令人不齒。司馬德文是個非常聰明、理性的帝王,面對劉裕的咄咄逼人一直逆來順受。在被逼禅讓時欣然接受,親自執筆抄寫诏書,并對左右說:“桓玄之時,晉氏已無天下,重為劉公所延,将二十載;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使溫順如此,也沒有逃脫劉裕毒手,劉裕的行為給後世帶來了惡劣影響。正如胡三省所言:“自是之後,禅讓之君,罕得全矣。這個悲慘的曆史結論,就從劉裕的子孫開始循環。

曹丕不殺漢獻帝、司馬炎不殺魏元帝,他卻打開了殺戮之門,最終禍及子孫

劉裕雖然雄才大略,但是他的後代卻是一代不如一代,連續幾個皇帝行為舉止都令人啼笑皆非。距離劉裕建立國家還不到60年,公元479年4月,大将蕭道成接受宋順帝禅讓建立齊國。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蕭道成部将王敬則率軍進宮時,預感到大勢不好的劉準對王敬則說:準備殺死我嗎?王敬則說:讓您到另外的宮殿中居住罷了。您家先前取代司馬氏一家也是這樣做的。劉準明白已無存活的可能,便流淚說:“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公元479年5月,13歲的順帝死于非命。不知道劉裕地下有知,看到子孫如此會作何感想。天理昭彰,報應循環,此言不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