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步成詩”故事反映了古代政壇繼位争鬥的激烈與殘酷

——談古論今話管理之三十三

藝術本來應該是遠離政治鬥争的,詩是很純潔的藝術,本來也應該是與政壇角逐不搭邊的,好詩一般都是超越政治權利的,傑出的詩人也經常是遠離政治漩渦的,但是,在現實的曆史中,卻有一些傑出詩人,很難脫離政治,盡管他們覺得寫詩比搞政治快樂,他們不想糾纏于政治,但是,他們卻沒有能擺脫政治煩事的糾纏。

比如,曹魏時的大詩人曹植,就沒有能擺脫政治對他的影響,曹植生長在顯赫的政治家族裡,他的父親曹操是魏王,是沒有皇帝名号卻掌握着帝王權力的政壇枭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威權顯赫;他的哥哥是曹丕,是赤裸裸的政治野心家,兇殘狡黠,在這樣的家族環境裡,曹植從小就成長在政治氣氛裡,雖然曹植也有政治理想,但他卻缺少政治家的心性,反而很有文學氣質,曹植喜歡結交詩人、文學家,而不太喜歡與政壇上狡猾的政客們為伍,他在骨子裡就是深情的大詩人。說來也奇怪,在這個政治家庭裡,作為父親的大政治家曹操,似乎更喜歡曹植這個富有文學氣質的三兒子,而對于更興趣于在政局中鑽營的曹丕,卻似乎并沒有那麼喜歡,于是,詩人曹植便面臨着嚴峻的局勢,他正與他的權謀家哥哥曹丕争奪王位繼承權。一個富有藝術氣質的文學家與一個政治權謀家在政壇上較量,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曹植敗在曹丕手裡,曹植在寫詩方面是頂級高手,而在政治較量方面卻是個弱者,而曹丕雖也是文學的行家,但更是政治權謀方面的高手,曹丕敗得說不出不服的理由。

“七步成詩”故事反映了古代政壇繼位争鬥的激烈與殘酷

曹植畫像

建安時期,是“文的自覺”的年代,政治家族裡走出了三位傑出的文學大師。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是建安文學的領軍人物,曹植的父親曹操寫過“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絕妙好詩,曹植的哥哥曹丕寫過劃時代的文學理論著作《典論論文》,而曹植自己是大詩人,他的詩是建安時期詩歌的代表,比如他的《美女篇》就是很美的詩:

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

柔條紛冉冉,葉落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飄,輕裾随風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顔?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

衆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歎。

這首詩描寫一個容貌俊俏的年輕姑娘,于路邊桑樹林裡采桑,潔白手腕,金色手镯,頭插金钗,青色紗裙飄在風中,美麗非凡。姑娘采桑時吹着口哨,仿佛溢出蘭花芳香,路邊行人為之傾倒,紛紛駐足觀看。誰都喜歡這美麗姑娘,而美麗姑娘卻隻喜歡賢德的人,但賢德的人很難遇到,姑娘隻能于閨中哀歎。這猶如《陌上桑》,比喻的是,志向遠大但要實作很難很難。

曹植的詩才令人贊歎,據說,南朝宋時的文學大師謝靈運曾說:天下文才有一石,而曹子建才高無雙,獨占八鬥,而謝靈運自己僅占一鬥,天下其他的人僅共分一鬥。謝靈運是個很自傲的詩人,但他卻對曹植十分佩服,頌揚曹植“才高八鬥”。

曹植寫詩寫得極好,但在争奪王位繼承權時,卻輸給了文學評論寫得很好的哥哥曹丕,曹植寫詩是第一喜歡做的事,而曹丕寫論文隻是業餘愛好,他執着于幹的事就是争奪王權,曹丕成功了,曹植失敗了。衆所周知,在古代政治局勢中,專制王權的争奪是十分激烈的,在王朝政治權利場裡,角逐失敗者是很慘烈的,即便是親父子、親叔侄或親兄弟關系,失敗的一方,也經常被逼得死無葬身之地。在曹氏的王位繼承權的争奪中,權謀家曹丕勝利了,詩人曹植慘敗了。曹丕這位當哥哥很有才,他登基之後,對失敗的弟弟的懲罰非常特别,他知道曹植的詩才遠遠在他之上,是以,他偏偏要他弟弟拿出最強的本事來展示,他逼着曹植賭詩才,賭性命,這就是曆史上名聞遐迩的“七步成詩”故事。

“七步成詩”故事反映了古代政壇繼位争鬥的激烈與殘酷

煮豆燃豆箕

關于這個“七步成詩”的故事,《世說新語·文學》是這樣記載的: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這是多麼特别的對失敗者的懲罰,這又是多麼巧妙的應對,魏文帝曹丕在繼承權的争奪上獲勝了,順利登上王位,曹丕這一位在政治權謀方面很老到的新帝王,不想放棄報複的機會,他以勝利者的狂傲,将欣賞失敗者受罰時的恥辱當成自己的享受,這位當哥哥的帝王,深知他弟弟寫詩的卓越才能,于是,他所采用的懲罰方式就是讓他弟弟盡力發揮寫詩的才能,他要看看,他的這位親愛的弟弟到底多有才?他要看看他弟弟到底作詩的反應有多靈活?他想看他的最擅長寫詩弟弟的在寫詩時大出醜。是以,曹丕十分苛刻地下旨,讓曹植在走完起七步寫出一首詩,不然,當哥哥的就要對當弟弟的處以極刑。結果,魏文帝失望了,他不僅沒有能讓曹植上極刑,而且,還感到了十分愧疚。曹植不愧是才華橫溢的大詩人,在曹丕的威逼下,他沒有懼怕,沒有猶豫,沒有讨饒,立即出口成詩,吟出了一首絕妙的詩,不僅詩寫得極好,而且,詩所描寫的與當時他們兄弟兩的關系十分吻合,詩的情境是對于兄逼迫弟哀歎和傾訴,詩與情,情與境,情境與氣氛,氣氛與意境,皆十分貼切。

曹植吟出的這一首詩,簡直是太絕了,平平淡淡地說着平常的事,以應對着極為緊張的氣氛和難堪的情景,述說的是再自然不過的道理,但所隐涵的卻是極為深刻的諷刺,是對王權繼位争奪戰中兄弟之間你死我活鬥争局勢的控訴。一首平平淡淡、自自然然的詩,含義卻十分尖銳,震撼。“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是發自内心深處的呼喊。讀者仿佛聽到曹植在哀歎:“同是魏王曹操的親生兒子,哥哥登上王位了,弟弟已不想與你争權了,你既然已獲全勝,大權在握,本該兄弟情深,何必把弟弟逼上絕路,人間親兄弟,豈能如豆萁與豆,相煎太急?”作為新帝王的弟弟,曹植以其絕妙的詩,讓大權在握的哥哥聽了心有所悟,此情此景,或許是曹丕的文學情感、兄弟深情被喚醒了,他對自己懲罰弟弟的舉動感到慚愧和愧疚。看來,偉大詩人的絕妙好詩,其力量是非同尋常的,詩人弟弟以其魅力非凡的詩,征服了殺氣騰騰的帝王哥哥,留下了千古傳誦的故事。

曹植的《七步詩》流傳下來的有不同的版本,上述引用的《世說新語》裡的《七步詩》是六句,與通常流傳的不太一樣,《太平廣記》卷一七三引《世說新語》裡《七步詩》的文本也是六句,僅個别字句略有異同。通常,《七步詩》的流行版本是四句,《文選》卷六十任彥昇(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的“陳思見稱于七步”句下有李善注,引《世說新語》雲:

“文帝令陳思王七步成詩,詩曰:‘萁在竈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處所引文字簡略,是李善所見之《世說》即已如此,或是引時有所删節,尚不可知。由六句變為四句,很像唐人五絕。古書注釋引文常不嚴格照原文引錄,為簡明常有所省略,而為使引文通妥流暢,相應改易幾字也是有的。

比較而言,與六句原詩相比,李善注所錄的四句保留了原詩的主要内容,而将詩的前兩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删掉了。删掉這兩句,詩的妙喻仍在,其主要意味也未變:拿豆稭草作燃料來煮豆子,本是同根生的東西如此相煎甚急。詩說得很通俗,但蘊含的意思很深刻:至親兄弟,相煎也太急了!這令人不勝感慨。

此後還有更流行的文本,李善注所引版本首句被改為“煮豆燃豆萁”(參看《詩紀》卷十四引“一作”本)。如此一來,詩的開頭就把豆和萁一道提出,更為自然地引向下一句,比一開始就突如其來地說“萁在竈下燃”更妥切順當。這一巧妙的修改到底是誰做的,已經不得而知了,但一定是詩中行家所為。

從原作六句詩來看,是古樸自然的,詩的内容寫的是燃豆萁煮豆子,那麼,煮豆子何用?詩的前兩句作說明:“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說的是常識,恰當自然。《齊民要術》卷八《作豉》講豆羹、豆鼓的制作,也是這樣說的。在魏晉時代,豆豉是“時尚美食”,該是常見的食物,曹植寫詩時細說,也是很合理的。之後,或許唐人或唐之後的閱讀者看了,覺得“豆豉”已不再時尚,是熟見之物,不用累贅多說了,便删去“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兩句,使之符合唐絕句的風格,詩更凝煉更含蓄了,這也是情理中的事。其實,當時曹植多寫兩句反而是有風險的,時間超過了是會被砍頭,還好他才華橫溢,思如湧泉,把詩說得更明白點有助于表達真意。

“七步成詩”的故事廣為流傳,而這一首《七步詩》是不是曹植寫的,卻是仍有争議的,從古至今,皆有學者懷疑,此詩非曹植所作,理由是,在多種古本曹植詩文集中,皆見不到《七步詩》。而反對這一看法的人認為,古本曹植詩文集中不見《七步詩》不能證明曹植沒有寫過這首詩,也許當時編詩集的人并沒有将詩收進去。據考證,最早為曹植編定集子的人是奉曹植的侄兒魏明帝曹叡的旨意編的。景初(公元237—239年)中明帝诏曰:“陳思王昔雖有過失,既克己慎行,以補前阙,且自少至終,篇籍不離于手,誠難能也。其收黃國中諸奏植罪狀,公卿以下議尚書、秘書、中書三府、大鴻胪者皆削除之。撰錄植前後所著賦頌詩銘雜論凡百馀篇,副藏中外。”《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顯然,所編集子收錄不全。曹植自己選編時說“删定别撰,為前錄七十八篇”,也是不全的,是以,不能證明《七步詩》非曹植所作。

而《七步詩》在欽定本中被删去不錄也是有可能的,這首詩諷刺的是魏明帝曹叡的父親曹丕,曹植寫此詩是遭忌諱的。作為曹丕的兒子和繼承人,曹叡雖同情他的叔父曹植,但他不允許收入諷刺他父親的詩,這一點也不奇怪。《七步詩》流傳很廣,應該是曹植所作。劉宋時期,此詩已廣為人知,相關故事也已流傳開。《世說新語》引用《七步詩》該是可信的。

“七步成詩”故事反映了古代政壇繼位争鬥的激烈與殘酷

曹丕畫像

曹植争王位失敗,在被威逼的情勢下七步成詩,寫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深意,非常深刻地寫出了古代政壇繼位争奪中的激烈和殘酷,折射出政治舞台上你死我活的黑暗鬥争。同是曹操的親生兒子,是血緣親兄弟,曹丕打壓迫害乃弟曹植是如此煞費苦心,打擊方法如此怪谲,令人震驚。曹丕與曹植兩兄弟,争繼位的鬥争由來已久,曹植頗得曹操的喜愛,曾一度占據繼位優勢,曹丕當時可能是非常嫉恨的,後來,曹丕繼位,報複和防範成了必然要做的事,高層角逐,非常可怕;繼位之争,在曆史上曾釀成了多少的慘劇?

在古代專制政權的朝堂局勢裡,激烈奪權之争導緻人性的嚴重異化,而繼位之争更是你死我活的慘烈厮殺,政權怪圈裡,親情毫無價值,古代皇室成員中,父子、母子、母女、叔侄、兄弟,甚至姐弟、姐妹等,燃萁煮豆,相煎太急的事經常發生,可謂是史不絕書。李世民殺了親兄弟李建成、李元吉,逼父親退位;武則天殺了親生的兒子;朱棣攻進了京城,逼得其侄子建文帝不知死活;雍正皇帝親自處死自己的兒子;慈禧太後軟禁了他的親外甥,并傳還毒死了他等等,政壇的生死較量沒有人話親情可言。朝局中,占有權力是第一位的,其他方面毫無價值。曆史上有過多少毛孔悚然慘劇,正是反映了古代政壇的無比黑暗,曹植的《七步詩》深刻地反映了古代政壇繼位争鬥的激烈與殘酷,提示大家關注古代觸目驚心的政壇争鬥案例,希望未來的社會,能根除慘烈的悲劇。

最後,再引一首曹植的詩《怨歌行》讓讀者共賞,詩寫的是感慨政壇險惡的,曹植思古感歎,悲情感懷:

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

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輔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東國,泣涕常流連。

皇靈大動變,震雷風且寒。

拔樹偃秋稼,天威不可幹。

素服開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顯,成王乃哀歎。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

今日樂相樂,别後莫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