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美國電影裡,我們都看見過童子軍這類群體。雖然其看起來煞有介事,但和正兒八經的軍隊是兩回事。要知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明令禁止兒童參軍的。

而童子軍其實是一個青少年社會性運動,1907年,一位叫羅伯特·貝登堡的英國人擔憂當時的英國青年道德堕落,為了挽救這些迷途的青年,遂創立童子軍來磨煉英國青年的品格和實踐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童子軍運動一經誕生後,很快風靡全球,甚至連當時大陸的國民政府也引進了這一制度。1912年,嚴家麟在武昌文華書院建立了中國第一支童子軍,後來國民政府更是将每年2月25日定為“中國童子軍節”。
乍一看,似乎童子軍便是世界上最早的童軍組織了。其實并不是,在更早的歐洲中世紀,有一支童軍曾昙花一現,不過最終消失在了曆史中。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還請各位接着往下看。
十字軍東征的曆史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為了奪回耶路撒冷這一聖城,當時的羅馬教廷對中亞的伊斯蘭教國家發動了長達200年的宗教戰争,由此也誕生了赫赫有名的十字軍騎士。
而當年十字軍裡其實并不全是成年男子,還有一支兒童十字軍。在1212年那會,德國一位12歲的男孩斯蒂芬在一次做夢時,夢到耶稣給了他“神谕”,說是如果有一支兒童十字軍東征,那耶路撒冷必将被攻破。
鑒于歐洲中世紀封建迷信盛行,斯蒂芬所謂的“神谕”并沒有人懷疑。在加上那會十字軍騎士在東征時充當的基本是土匪強盜的角色,回來後每一個都腰纏萬貫,還被教皇授予榮譽勳章。人人都向往東征的背景下,斯蒂芬的号召自然得到了不少孩子的響應。
最後,他竟募集到了30000多名兒童。人員湊齊後,斯蒂芬便找教皇商量東征中亞的事宜,但教皇根本看不起這群烏合之衆,并沒有為其冠以正規十字軍的頭銜。于是,斯蒂芬決定自己單幹,帶着他的童軍浩浩蕩蕩地向東出發。
然而,行軍可不像過家家這般簡單随意,再加上都是一些孩子,興趣來得快去得也快。在斯蒂芬進軍到港口準備出海時,30000多人的隊伍跑的跑,餓的餓死,僅剩下了2000人。并且,最尴尬的是,由于沒有教皇的資助,斯蒂芬發現他們并沒有錢坐船。
不過,當時有兩個商人似乎看穿了斯蒂芬的心事,他們主動提出願意載其一行人去亞洲,為表誠意,他們還調來了7艘大船。
小孩子哪有什麼戒心,看到如此“慷慨”的商人,想也沒想便上了船。然而,這兩人并不是什麼“樂于助人”的商人,而是奴隸販子。這7艘船也并不是開往中亞,而是通向北非。
等到船靠岸時,斯蒂芬想反悔已經晚了。迎接他們的是北非的阿拉伯遊牧民族,而這2000名孩子分别被送往埃及和阿爾及利亞的大型奴隸市場。這之後,再也沒有他們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