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心為秦國改革的商鞅,最後為何死于酷刑之下?他經曆了什麼?

曆史上,想要通過“變法”進行改革的國家有許多,但大多數因種種因素而扼殺在搖籃裡。不過,還是有一部分人是成功,例如“商鞅變法”。在秦孝公的支援下,商鞅進行了兩次變法,這兩次“變法”,不僅推動了秦國社會與當時戰國時期的曆史發展,同時還奠定了秦後來統一六國的基礎。

一心為秦國改革的商鞅,最後為何死于酷刑之下?他經曆了什麼?

按道理來說,商鞅應是功勞最大的那個人,但為何後來卻死于“車裂”這一酷刑呢?就連他的家族都沒能逃過一劫,全都被下令斬殺。如果說商鞅心存異心的話,可他又兢兢業業為秦國而奮鬥。若不是商鞅自身的緣故,那麼就是外部的原因了。

首先,是來自于帝王安全感的問題。帝王是擁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利之人,但同時也是世上危險感最大的人之一。他會猜疑别人是不是會永遠對他忠誠,也會怕一不小心就會被心存異心之人取代。商鞅進行變法時,秦孝公雖然很支援他,但商鞅終究是“外人”,萬一某天商鞅造反怎麼辦。

于是,在秦孝公病重之時,他曾提出将王位讓給商鞅,但商鞅拒絕了。表面上,秦孝公是在讓賢,實際上是在試探。若商鞅接受了王位,那麼之後商鞅必定會遭受來自各方的反抗,進而陷入一種絕境;若商鞅沒有接受王位,雖得到了秦孝公的認可,但商鞅手握權力之大,定會成為一方勢力,進而影響到帝王的絕對統治。可以這麼說,要是沒有秦孝公的支援,秦惠王也不會在他死後,這麼快抓到商鞅,并在殺死商鞅後還對他實行“車裂”之刑。

其次,是來自于貴族和一些保守派的抵抗。商鞅變法的一些内容,傷害了他們的利益,如按戰功來提高身份,若這些貴族沒有達到一定的軍工,那麼他們很有可能就會失去貴族的身份。此後,商鞅還各種打壓貴族,這就讓使他們之間的沖突更加激化。最終在秦惠王上位後,商鞅失去了秦孝公的支援,沒有了權利,貴族們和保守派便想誣告商鞅,說他有謀反之心。此舉和秦惠王的想法不謀而合,最終商鞅被抓,處于死刑,秦惠王也得到一定的聲望。

一心為秦國改革的商鞅,最後為何死于酷刑之下?他經曆了什麼?

最後一點,其實與商鞅本身還是有一些聯系。商鞅在實施變法後,其實貴族們對他早已是恨得咬牙切齒,加上有着“功高震主”的說法,他每日也在帝王的“監視”之下。但因商鞅本人過于自負,他認為自己制定的法令嚴明,相信貴族們也不敢對他怎麼樣,是以在這之後一直打壓貴族,卻不曾想埋下了“導火線”。

商鞅雖然死于“政治”之下,但他所變法的内容卻影響着後續國家的發展,在中國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心為秦國改革的商鞅,最後為何死于酷刑之下?他經曆了什麼?

(圖檔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