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藩為什麼會有“曾剃頭”這個外号?與太平軍毫無關系

說起曾國藩,不得不承認大家對他的評價完全就是兩個極端,喜歡他的人認為他是“古今第一完人”,不喜歡他的人直言他殺人太多,是名副其實的“曾剃頭”。至于“古今第一完人”到底是誰最早說,出處是哪裡小佛一直沒有找到,但是“曾剃頭”這個說法倒是有來源。

曾國藩為什麼會有“曾剃頭”這個外号?與太平軍毫無關系

很多人認為,曾國藩之是以叫作“曾剃頭”完全是因為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時殺戮太多,尤其是攻陷天京一戰中,天京城中血流滿地,房屋瓦舍被付之一炬,

“各王殿府館自焚者十之三,被焚者十之七”。

實際上,“曾剃頭”這個名号的由來和太平軍沒有一點關系,而是鹹豐初年湖南省會長沙的老百姓送給曾國藩的。

道光末鹹豐初年,洪秀全等人在廣西揭竿起義,綠營應對不暇,太平軍竄出廣西。鹹豐二年,曾國藩丁憂回到老家湘鄉,然而,不久之後,鹹豐皇帝的一道诏書打破了曾國藩為母丁憂的生活。要求他協助湖南巡撫自籌軍費辦團練,組建一支新軍保境安民,曾國藩不得不前往長沙協助巡撫。

曾國藩為什麼會有“曾剃頭”這個外号?與太平軍毫無關系

鹹豐三年初的湖南在前一年經曆了太平軍入境,太平軍離開之後,湖南各地爆發了會黨起義,更有土匪趁火打劫。曾國藩得到鹹豐旨意不僅僅要求他辦團練,還要求他鎮壓土匪。那時的曾國藩認為整個湖南官場腐敗不堪,如果他借助已有機構鎮壓土匪,必然受制于人,于是他自己設立了一個執法機構叫作“審案局”。

審案局獨立于當時湖南的司法系統,主要處理全省涉及土匪、通敵(太平軍)有關的案件。曾國藩雖是儒家子弟,然而卻是一個奉行“亂世用重典”的人。為了顯示審案局的威嚴,任何叛賊一經逮捕,立即就地正法,而對于被抓人員存有疑慮的就帶回審案局公堂上進行審理。

在審案局中,一個案子的處理不外乎三種結果:如果的确是土匪、通敵,那麼就地正法;如果隻是單純的違反大清法律,犯了危害當地治安的罪,那麼對犯人進行鞭刑,而後收監;确實查無實據的,那麼直接釋放回家,該幹嘛幹嘛去。

曾國藩為什麼會有“曾剃頭”這個外号?與太平軍毫無關系

根據一些記載顯示,但凡進了曾國藩的審案局,很少有人能被放走。這樣一來,被殺的人就很多,曾國藩在給鹹豐皇帝的奏報上說,僅僅四個月時間就殺了230多個人,于是長沙當地的人們開始叫曾國藩為“曾剃頭”,說他殺了很多所謂的“土匪”。“所謂”這詞用得極好,表明當地人對曾國藩殺的人的身份存在疑慮,多多少少認為曾國藩殺的人中有枉殺的。

曾國藩有沒有殺錯人?答案是肯定的。有一次曾國藩把審案局抓捕的十幾個犯人交給長沙知府倉景恬處理,倉景恬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才區分誰是自願做土匪,誰是被脅迫的,誰又是不相幹的人員。當他把名單交給曾國藩的時候,曾國藩根本沒有按名單處理,而是将輕罪的殺了,把壞蛋放了。根據倉景恬的記載,光是他經手過的這個案子就被曾國藩錯殺了4個人。

曾國藩為什麼會有“曾剃頭”這個外号?與太平軍毫無關系

審案局處事強硬,得罪了湖南上上下下不少官員,就連湖南巡撫也不支援他的工作,更不要說有能力的官員支援他,百姓們也痛恨他亂殺人,他實在是感到心灰意冷,在長沙呆不下去了,于是借口衡陽土匪橫行,帶着自己招收的團練前往衡陽。後來,随着湘軍的做大做強,殺了很多太平軍,加之在天京濫殺,“曾剃頭”這個綽号就越傳越廣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