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安石,一個被政治耽擱的文學家,一個被文學耽擱的政治家

王安石少年家貧,19歲時父親去世,下面還有幾個弟弟妹妹,他過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

導緻了他的性格孤僻,不善與人交流交往,做事獨斷專行。當然了這也不能全怪他,都是生活的重擔造成的。

王安石,一個被政治耽擱的文學家,一個被文學耽擱的政治家

他年少多才,才華出衆,17歲時随父入京,以文結識了曾鞏,曾鞏向老師歐陽修推薦其文,得到歐陽修的大獲贊賞。

21歲時考取進士第四名,真正的是少年得志,被授予淮南節度判官的基層小官。

初入職場

初入職場,王安石還是保留着他刻苦學習的習慣,晚上學習到大半夜,早上起不來床,起來後也不梳洗,就急忙去上班。

他的上司韓琦看到王安石早上衣冠不整,就說年輕人要注意夜生活啊。其實是韓琦不了解情況,認為王安石是在外面鬼混,但是王安石既不解釋,也不改正。

王安石,一個被政治耽擱的文學家,一個被文學耽擱的政治家

導緻韓琦認為他為人固執、不近人情、我行我素、無法交往。

好在王安石工作能力還是很出色的,歐陽修舉薦他進京做谏官,王安石一再推脫,搞得歐陽修很難堪。

其實是他的家庭負擔重,京城的生活成本太高,他那點工資根本養活不了一家人在京城的開銷,但是他也不向人解釋,以至于歐陽修認為他不近人情。

進京做官

後來他進京做官,除了工作就是學習,也不與同僚交往交談,就連基本的人情世故他也不參與,在外人看來他就是孤僻、傲慢,這為他後來的變法埋下了禍端。

文壇領袖歐陽修請王安石來家裡吃飯,王安石說他要看書學習沒時間,搞得歐陽修很難堪。

王安石,一個被政治耽擱的文學家,一個被文學耽擱的政治家

皇帝召集衆大臣休閑釣魚,大家都在玩,隻有王安石專心緻志地在一邊看書,看得有些餓了,他就拿起桌子上的東西吃。

等後來,大家叫他一起去吃飯時,他說我已經吃過了,一點也不餓。

衆人覺得奇怪,問他吃了什麼?

王安石說,我吃了桌子上的東西。

衆人哈哈大笑,說那是釣魚的魚餌,挂不得發現魚餌都沒了,原來是被你吃了。

從這裡可以看到,王安石學習是多麼的刻苦認真啊,但對于一個改革家來說,這确是個緻命的缺點。

王安石,一個被政治耽擱的文學家,一個被文學耽擱的政治家

變法圖強

王安石主張變法圖強增加國家收入,而歐陽修、蘇轼等人也是主張節約的,雙方的目的其實都是一樣的,隻是方法不同。

但是王安石不與這些人交流溝通,不把這些人拉到自己的陣營,不搞統一戰線一起變法。

最後導緻這些人,都站在了他的對立面,從朋友變成了政敵。

人們送給王安石的外号,拗相公

王安石變法中推行的“青苗法”,就是在青黃不接時,政府給百姓提供小額貸款,百姓豐收後,連本帶利還給政府。

但在實際推行中,下面的官府不管三七二十一,強制讓百姓貸款,導緻民怨四起。

蘇轼用這個事情來批評王安石,王安石大怒,把蘇轼貶到杭州當通判,兩人從此走上對立面。

王安石,一個被政治耽擱的文學家,一個被文學耽擱的政治家

在變法中,王安石不溝通、不商量,導緻了他與老上司韓琦、歐陽修等人越走越遠,别人不了解他,他也不同别人說,使得他的改革舉步維艱。

王安石變法本來是件好事,但是他搞一刀切,急于求成,他不但向上層收稅,還向下層百姓收稅,以至于上上下下沒有一個人支援他。

他把他的強國理論,強加給全國百姓,導緻别人認為他急功好利,而他認為天下人都不愛國。

說到底,王安石本質上是個書生,他的改革隻是紙面上的理論,他并不了解天下的實際情況。

王安石,一個被政治耽擱的文學家,一個被文學耽擱的政治家

黯然退場

以至于天下百姓都不支援他,何況朝廷的保守派人物歐陽修、司馬光等人呢?

最終,神宗駕崩後,司馬光上台,王安石的新法全部被廢。

王安石,一個被政治耽擱的文學家,一個被文學耽擱的政治家

王安石,既是一個被政治耽擱的文學家,也是一個被文學耽擱的政治家。

王安石之後,北宋再也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