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安石,一个被政治耽搁的文学家,一个被文学耽搁的政治家

王安石少年家贫,19岁时父亲去世,下面还有几个弟弟妹妹,他过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导致了他的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交往,做事独断专行。当然了这也不能全怪他,都是生活的重担造成的。

王安石,一个被政治耽搁的文学家,一个被文学耽搁的政治家

他年少多才,才华出众,17岁时随父入京,以文结识了曾巩,曾巩向老师欧阳修推荐其文,得到欧阳修的大获赞赏。

21岁时考取进士第四名,真正的是少年得志,被授予淮南节度判官的基层小官。

初入职场

初入职场,王安石还是保留着他刻苦学习的习惯,晚上学习到大半夜,早上起不来床,起来后也不梳洗,就急忙去上班。

他的上司韩琦看到王安石早上衣冠不整,就说年轻人要注意夜生活啊。其实是韩琦不了解情况,认为王安石是在外面鬼混,但是王安石既不解释,也不改正。

王安石,一个被政治耽搁的文学家,一个被文学耽搁的政治家

导致韩琦认为他为人固执、不近人情、我行我素、无法交往。

好在王安石工作能力还是很出色的,欧阳修举荐他进京做谏官,王安石一再推脱,搞得欧阳修很难堪。

其实是他的家庭负担重,京城的生活成本太高,他那点工资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在京城的开销,但是他也不向人解释,以至于欧阳修认为他不近人情。

进京做官

后来他进京做官,除了工作就是学习,也不与同僚交往交谈,就连基本的人情世故他也不参与,在外人看来他就是孤僻、傲慢,这为他后来的变法埋下了祸端。

文坛领袖欧阳修请王安石来家里吃饭,王安石说他要看书学习没时间,搞得欧阳修很难堪。

王安石,一个被政治耽搁的文学家,一个被文学耽搁的政治家

皇帝召集众大臣休闲钓鱼,大家都在玩,只有王安石专心致志地在一边看书,看得有些饿了,他就拿起桌子上的东西吃。

等后来,大家叫他一起去吃饭时,他说我已经吃过了,一点也不饿。

众人觉得奇怪,问他吃了什么?

王安石说,我吃了桌子上的东西。

众人哈哈大笑,说那是钓鱼的鱼饵,挂不得发现鱼饵都没了,原来是被你吃了。

从这里可以看到,王安石学习是多么的刻苦认真啊,但对于一个改革家来说,这确是个致命的缺点。

王安石,一个被政治耽搁的文学家,一个被文学耽搁的政治家

变法图强

王安石主张变法图强增加国家收入,而欧阳修、苏轼等人也是主张节约的,双方的目的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方法不同。

但是王安石不与这些人交流沟通,不把这些人拉到自己的阵营,不搞统一战线一起变法。

最后导致这些人,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从朋友变成了政敌。

人们送给王安石的外号,拗相公

王安石变法中推行的“青苗法”,就是在青黄不接时,政府给百姓提供小额贷款,百姓丰收后,连本带利还给政府。

但在实际推行中,下面的官府不管三七二十一,强制让百姓贷款,导致民怨四起。

苏轼用这个事情来批评王安石,王安石大怒,把苏轼贬到杭州当通判,两人从此走上对立面。

王安石,一个被政治耽搁的文学家,一个被文学耽搁的政治家

在变法中,王安石不沟通、不商量,导致了他与老上司韩琦、欧阳修等人越走越远,别人不了解他,他也不同别人说,使得他的改革举步维艰。

王安石变法本来是件好事,但是他搞一刀切,急于求成,他不但向上层收税,还向下层百姓收税,以至于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他把他的强国理论,强加给全国百姓,导致别人认为他急功好利,而他认为天下人都不爱国。

说到底,王安石本质上是个书生,他的改革只是纸面上的理论,他并不了解天下的实际情况。

王安石,一个被政治耽搁的文学家,一个被文学耽搁的政治家

黯然退场

以至于天下百姓都不支持他,何况朝廷的保守派人物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呢?

最终,神宗驾崩后,司马光上台,王安石的新法全部被废。

王安石,一个被政治耽搁的文学家,一个被文学耽搁的政治家

王安石,既是一个被政治耽搁的文学家,也是一个被文学耽搁的政治家。

王安石之后,北宋再也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