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书|谁说夸父劳而无功?他是远古时代的天文学家,兼修太阳能

作者:彩色港

古代经典神话故事魅力永在

▓ 张澜涛

如果我们把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比作漫长无际的阶梯,那么上古时代的神话就是这个阶梯的最前端。这就如同打开了一扇文明进程的原始窗户,透出一束幽微的光亮照耀祖先们在蹒跚学步的过程中,把对世界的认知从直观、感性和猜测阶段,走向了后来逐步完备的自然科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宗教观念和哲学思想的萌芽阶段。从一定层面上讲,神话传说与中华文明孕育产生是密切相关的。

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从人们口口相传开始,远远早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是早一丁点儿,而是要早漫长时间。从相关古籍记载神话故事来看,更是一目了然的清晰可见:《山海经》和《淮南子》分别记载上古神话传说的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汉之际,所不同的是《山海经》没有具体署名的作者,属于古代想象力丰富的文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淮南子》的署名为刘安等。

我们中华文明之所以独立存在,是因为在远古时代就有相当多的古人,爱动脑筋,把他们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因而创作出很多超自然、超现实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都很精彩,以至于我们现在读来,无不对这些古人非凡的想象力,充满了景仰之情和敬畏之心。这些神话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比如妇孺皆知的“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堪称古代的经典神话,至今流传盛广,具有很强的神话艺术魅力。

读书|谁说夸父劳而无功?他是远古时代的天文学家,兼修太阳能

精卫填海

为他人溺水立志填海的精卫

比如《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述的精卫填海的故事,就是先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表达了他们企图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的愿望。换言之,自己不能够做到的事情,幻想通过神明的力量加以现实和完成。

精卫填海原文在《山海经》里是这样叙述的:“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恔,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说的是在山西省长子县一带的发鸠山上,生长着一种桑树林子,里面有奚落的鸟,它的样子像老鸦,花脑袋,嘴巴尖厉,脚巴是红色的,它的名字叫精卫,能够发出像叫唤它自己名字一样的声音。

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字叫女娲,在一次游览东海时,不幸溺水而亡。精卫为了纪念她,常把西山的木头和石块衔来填塞东海,祈愿女娲的悲剧不再发生。

读书|谁说夸父劳而无功?他是远古时代的天文学家,兼修太阳能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百发百中

在《淮南子·本经训》一书中,只用惜墨如金的95个字,就生动地叙述了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

原文摘录:“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食,㺟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㺟貐,断修蛇于洞庭,擒风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基本大意为,帝尧(唐帝)接位的时候,天空中有10个太阳并照,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炎热烤焦了庄稼,晒枯了草木,切断了民众的食物来源。不仅如此,人们还受到龙头虎爪、齿如凿牙、九个头的水火等怪兽袭扰,还时常遭遇凶猛的大鸟、野猪以及巨蟒的攻击,这些皆成残害民众生命的祸凶。

帝尧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时不我待,立刻召见善于射箭的武士后羿,去他那里领受驱赶十日并出的使命,要求他先在南方畴华一带,灭掉齿牙凶厉的吃人怪兽凿齿,继而在北方的凶水之畔,杀掉九婴怪兽,在东方的青邱之野用绳索勒死凶猛的大鸟,这时可同时箭射天上多余的太阳、下杀㺟貐龙头虎爪的猛禽,在洞庭湖畔斩杀巨莽,在桑林擒拿封豨大野猪。天下太平,万民欢欣鼓舞,纷纷拥立帝尧为天子。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后人,远古时代的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需要征服和改造自然,寻求和创造有利于生存的自然条件,方能繁衍生息,让生命世代相承。

后羿射日或曰羿射九日,这是《山海经》与《淮南子》两部历史文献,记述这个神话故事时的不同的说法,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司马迁在他的《史记.正义》篇中也提到后羿射日的事情,由此可见,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在西汉时就广为流传了。

尽管后羿射日是神话故事,但后羿却是远古真实存在的人。帝尧非常赏识他百发百中高超的射箭技能,将今天的商丘封禅于他管理。在那时的民间,后羿影响很大,受到人们的崇拜,被称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英雄大神羿。他射落了天空9个太阳,又消灭了地上那么多的妖魔鬼怪,帮助人们脱离苦海,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

后羿射日不同于现今作文的杜撰,而是尽情地展示了远古的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沿着这个神话逻辑构架,可以在我们的想象中再现下“后羿射日”是何等超越自然的壮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摆开了武士的架式,张弓搭剪,卯足力量,一箭箭地向天空中多余的9个太阳射击,被他射中的太阳,无不以爆裂的火球轮番坠落在大地上,从此天上只剩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个骄阳。

其实天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10太阳,所以说后羿射日的故事是神话。

我们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神话传说不仅起到了渲染的作用,而且还增添了扑朔迷离的灵动感。这恰恰是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所不具有的色彩。

读书|谁说夸父劳而无功?他是远古时代的天文学家,兼修太阳能

女娲补天新评说

在远古时代,精卫、后羿、女娲、夸父等都是非常厉害的人,不管他们有无做到像传说中所说的那般神乎其神的事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曾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起到过不屈不饶、战天斗地的引领作用。

就说女娲吧,了得啊(只可惜她在东海溺水而亡),首先是她的身份显赫,中华民族的母亲和先祖,她不仅有抟土造人的本领,而且还能炼出五彩斑斓的石头,上天补漏,阻止滂沱暴雨对大地没完没了的侵袭,保护庄稼生长,林木葱茏,人寿年丰,日安岁祥。

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对女娲补天的传说非常感兴趣,将其记述在他的《淮南子·览冥训》一书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补苍天,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刘安虽然只当过淮南王一职,与皇帝的龙椅无缘,但他却传承了祖辈《大风歌》的文学基因, 把《女娲补天》写得既身临其境,又文采斐然,使我们后人无不景仰他的才华,畅快淋漓地阅读他妙笔生花的文章。

刘安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告诉我们:在远古的时候,支撑天体的东西南北四根立柱倒塌,九州大地发生崩裂,天将大地覆盖,全部容载其间。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大火延绵燃烧,水灾泛滥像汪洋大海,无边无际。各种猛兽以人为食,猛禽用厉爪捕捉老弱病残者,惨不忍睹。

于是,女娲开始修炼五彩石,用于弥补苍天之漏。她灵机一动,斩断大海里巨龟四足,以此恢复先前倒塌的四根立柱,又杀掉了乌龙以拯救冀州,用积攒的芦苇的灰,阻挡水灾泛滥,取得了令她预想不到的效果。

女娲成功地修补了苍天,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重新巍峨地伫立在大地上,水患被她征服,冀州平安,加之吃人的猛禽都被女娲弄死,从此百姓们过上了安然无恙的日子。

我以为《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在刘安的笔下比民间流传得更为精彩。如果说民间流传的是毛坯,那么经过了刘安整理充实和打磨,就变成了熠熠生辉的神话精品,乃至被演绎为神话艺术的经典之作流传于世。

可以想见,不管什么时代,离开了文化人的极尽能事之毕矣,哪来的精彩可言呐?

从古至今,太阳挂在天上发出光亮,它落山了就是黑夜的来临,如此周而复始的昼夜循环轮回,就像电脑的复制粘贴那么平常。

读书|谁说夸父劳而无功?他是远古时代的天文学家,兼修太阳能

夸父逐日

追赶太阳的夸父

远古有个名叫夸父,又名博父、举父的神人,他偏偏对挂在天上的太阳,能够发出杲杲的亮光,把大地照耀的通透明朗感到十分的好奇,于是便产生了追日的念头。

夸父追着追求着想把太阳从天上摘下来,每天发疯似的跟太阳赛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才停止了奔跑的脚步。

说他不累肯定是假话。但他身上有种“志不求易者成”的夙愿,支撑了他乐此不疲的疯狂举止,他愿意干这样的事情,在他同时期的人里面,再无第二个人为之痴情所为,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

在古代,感人的故事多为超越自然的神话,有文化人被感动了,将夸父追日的故事记录在了《山海经.海外北经》经典著作中: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追赶太阳一直到日落。浑身汗水流尽,干渴的想喝水,黄河和渭河里水被他喝光了,仍未止渴。他要加饮北方湖泊里的水止渴,人还没走到那儿,就在前往的路上被难耐的干渴夺去了生命。夸父把他的手杖丢在去世的地方,化作了一片桃林。

夸父跟太阳赛跑,想摘下太阳的好奇心理,通过《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祖先们,充满了朴素天真的想象力和意志力。

夸父虽然做的是劳而无功的事情,根本无法实现的愿望,但夸父从那时起就开始探索太阳存在的奥秘,对于现代射电天文望远镜、天眼的产生而言,夸父算的上是远古时代的天文学家,他的主攻项目是太阳,并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读书|谁说夸父劳而无功?他是远古时代的天文学家,兼修太阳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