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作者:热情的咖啡爱学习

导语

如今,人类观测到的宇宙已经达到930亿光年,然而在这几亿星系中,地球是人类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星球,这和地球拥有恰到好处的位置和恰到好处的太阳密不可分。

地球拥有适宜的温度、具有昼夜交替的公转和自转、以及充足的水资源等等,这些都是地球孕育生命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而地球拥有这些条件的根基还在于一直稳定为地球照亮的那颗恒星—太阳。

然而,就连这颗让人类百感交集的太阳也同样难以置身事外,太阳并不是一个万古常青的恒星,它的寿命也不会有无限延长,甚至在宇宙的长河中,比起其他恒星,太阳的寿命也算不上太长。

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随着太阳的进化而不断变化,据有关专家推测,太阳在向地球释放能量的同时也在不断消耗自身质量,所以地球每年要比前一年远离太阳大约6厘米。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这似乎意味着,按照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此微弱的距离变化,地球的未来可能是温度变得越来越冷,甚至终将面临被太阳完全吞噬掉的结局,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太阳在消耗质量的同时,地球又将会怎样?

地球又会对太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一、适宜生命的母恒星。

没有了太阳,地球上的一切将变得黯淡无光。

同样没有了地球,太阳也将孤身一人,只能在夜空中孤零零地转个不停。

这颗恒星以及这颗行星在宇宙中都是孤独的存在,但两者之间又能实现如此和谐的共生。

如今,太阳和地球之间哪怕仅有1米的距离变化,都将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物种造成巨大的影响,但这距离的变化却是微乎其微的。

如果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真的不再适宜地球孕育生命了,那么地球上的生物、甚至地球上的一切都将面临着毁灭性的灾难,而这个距离随着太阳的变化而早已发生过无数次。

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太阳,所以太阳就是所有生命存在的根基,地球正是太阳的恩惠,赋予生命才有人类的诞生。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早在几十亿年前,宇宙仍然处在弥散的状态,当这场巨大的爆炸将整个宇宙的物质都喷涌到周围,随后这些物质经过一定的时间的不断融合和演变,最终形成了星系、星云和恒星等等。

母恒星是一名行星的“母亲”,在上溯到恒星的出生,甚至直到探讨它是如何在宇宙的孕育中诞生出来的过程中,都是一个极其庞杂的系统工程。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而这极其庞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有太多的变量,这也让这一过程变得复杂异常。

而母恒星的稳定性也对行星的生命至关重要,如果母恒星能够稳定的存活去,那么在其周围诞生出来的行星也会有较高的几率诞生出生命,因为母恒星为其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光照和热量。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但是这一过程中有很多母亲不能稳定存活下去,所以在宇宙中较为稳定的母恒星也是行星能够出现生命的重要保障之一,地球在母恒星的照耀下形成了适宜生命诞生的环境,而太阳就是地球的母亲。

母恒星在一开始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恒星,甚至有的比目前的太阳还要庞大,然而在经过数十亿年后,母恒星也开始将其体积不断缩小。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它的体积是如何缩小的呢?

这其中就离不开母恒星的“聚变”功能。

地球上也有物质之间会发生的“聚变”现象,例如在核聚变反应中,质子会和质子之间进行“撞击”,但是由于质子之间有着相同的正电荷,所以它们之间有着相互的排斥现象,这也使得它们很难靠近。

但是在极端的条件下,当太阳内部的高温和高压将质子的静电相互作用迫使它们靠近时,就会在他们靠近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强约束区域。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在约束区域中,质子就会因为受到等离子体的作用力的约束而停止运动,然后由于这种约束力的强大,两个质子就能够经过相互作用,使得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减少,这也使得两个质子之间的静电排斥力得以克服,最后这两个质子之间就会形成核力,使得它们能够形成氢原子核。

这也是在太阳内部形成氢原子核的一个最重要的过程。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二、太阳的形成过程。

那太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果积冷成冰并且持之以恒,那么一颗恒星的形成就需要非常多的时间,这是在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两步,第一步是在大云中形成一个稳定的气体云团,然后在原初气体云团中形成气体星云。

等到大量的尘埃和气体最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气体球,其中的一小部分就会最终聚变成一个恒星。

但是在大云的形成过程中,其中的物质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缓慢聚拢的,而太阳就是在130亿年前,也就是在银河系的一个偏僻角落,将聚集到的物质转变成恒星。

在形成太阳之前同样需要长达数百万年的时间,将大量的尘埃、气体等进行逐渐的聚拢。

随后在气体云的内部因为重力的作用,这也使得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然而在聚变产生的反应中,会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也使太阳变得非常耀眼。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这样就形成了恒星的发光,而太阳每秒能够释放太阳能的总量大约为若干亿个核弹头所能产生的能量,这更是恒星发光的重要依据。

在太阳内部的核心处,也达到了1500万库仑的温度,同时还有几百亿大气压,还有几百万千克的重力,这使太阳内部的温度达到了核融合反应的条件,这也是太阳能够形成氢聚变反应的重要原因。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在太阳的核心区进行氢核聚变反应的过程中,就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其中就有4个氢原子的质子聚变成了一个氦原子,同时还有两个中微子和两个电子中。

这个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被太阳所吸收,然后将这部分能量通过辐射和对流的形式,在轴流上将其传到太阳外部的外层大气中。

这也是太阳能够为地球等行星提供温度的一个重要过程。

然而在太阳释放能量的同时,也会因为质量的损耗而变轻,太阳的质量最初在形成过程中大约是1%左右,而这1%的质量产生的能量便足以支撑太阳的发光和提供太阳为行星提供温度。

因为能量通常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这就使得太阳每秒能够释放大约600万吨的质子,所以可以看出,太阳的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小。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三、太阳消耗质量,地球距离太阳更远。

太阳在消耗质量之后,同样也会不断的减小其引力。

在牛顿的引力定律中,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会行星产生轨道的改变,这也使得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的变化。

太阳每秒能够释放掉600万吨的质子,但是这也对太阳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太阳是由大量的氢元素组成的,而氢元素则是质子,所以太阳在产生能量同时也会释放掉大量的质子。

在这个过程中,太阳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也会不断减小其引力,由于质子的数量非常庞大,而太阳在产生能量时,大部分能量都是通过光子和中微子的形式传播出去的,这一部分能量还有会被太阳所保留,但是在质量方面,太阳则只保留了1/2000的质,其余的质量则被太阳所释放了。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中,当质量或是距离中的任何一项发生了变化,此时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将发生改变,地球就会遵循新的引力产生的公转轨道,这也使地球的公转周期和公转轨道的形状产生一定的改变。

由于太阳在产生能量时会减小其质量,这就使得太阳的引力也会发生改变,因此这就会影响地球的公转周期和公转轨道的形状,这也是地球产生逐渐远离太阳的原因。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而随着太阳质量的减小,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公转轨道的半径也会变大,同样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也会变大。

由于太阳在消耗质量的同时还会产生能量,太阳的能量同样会随着质量的减小而减小。

在消耗了1/2000的质量之后,太阳的能量大约会减小1/1000,这也会导致太阳的温度会减小约2000℃,而同时也降低了熔岩流出的可能。

但是核聚变的强度和能量将随着太阳的质量减小而减小,太阳的质量减小1/2000能够持续1亿年,一年中太阳的质量就能够减小500亿,也就是每年减小900兆克。

地球与太阳之间每年的距离变化只有6厘米,而随着太阳的质量减小,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每年将增加6厘米,但是即便到了数百亿年后,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将达到1亿千米,这大约相当于地球公转轨道的直径。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结语

当太阳质量减小约500亿兆克,那么太阳将成为一个非常微弱的白矮星,随着太阳不断的减小,那么地球同样也会逐渐远离太阳,直到地球走出太阳的引力范围。

但是在太阳这样一个小小的白矮星,它同样有可能变成一个红巨星,等到太阳变成一个红巨星的时候,那么太阳就会吞噬地球,那么人类将不得不寻找能够生存的环境,或许还能够在地球被吞噬前趁早離開地球,寻找新的星际家园。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

在很多人看来,要等到这一天的到来还有数百亿年,那是质量最不会受到太阳质量变化影响的一种状态,人类也不必过于担忧,但是科学家认为,地球的适居性将会受到太阳质量变化的影响,因此人类将不得不在数十亿年后找寻新的星球。

在人类自己的星球已经面临存亡危机的时候,科学家早已做出了周密的部署,一方面通过科技的进步来保护人类的星球,另一方面则来寻找新的星球,这也让人们对于未来充满了探索和希望。

地球每年远离太阳6厘米,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温度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