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史之亂後的大唐仍存150年,為何東漢遭遇董卓之亂很快就滅亡了

大唐王朝之是以可以硬撐150年的原因:其實是經貿“救”了唐朝。安史之亂後,唐王朝依然能夠堅挺地撐過一百五十多年的原因,确實非常有道理。經濟基礎的夯實與穩固,是唐王朝政治、軍事方面能夠屢次力挫強敵的強力支撐。一大因素就是大運河将江南的經濟和物産源源不斷地送向西北部,是以硬撐了150年,之後戰略中心不斷轉移,最典型的就是唐朝之後的首都都是在北方和中部地區。

因為還有江南經濟支撐,等黃巢之亂一起兵造反,江南也被打爛了,尤其廣州也受黃巢兵禍。這麼一來中央朝廷就徹底弱勢了,朱溫入朝這種事是遲早的,因為在朱溫入朝前,已經強藩輪番的上京逼宮了,中央朝廷威信全無,也沒有自保的實力,最後不是朱溫入朝就是李克用入朝,結果估摸都一樣。這和東漢又不同,東漢雖然朝廷被黃巾之亂折騰,地方也在黃巾之亂中做大,但剿滅幾個閹人真沒必要找外兵入京。

安史之亂後的大唐仍存150年,為何東漢遭遇董卓之亂很快就滅亡了

當然了,長壽且忠心的文臣武将也是一個因素,郭子儀顔真卿這些國之重器:名将忠臣;曆經三四朝,七八十歲還在為國賣命。吐蕃在安史之亂以前就被唐朝打的左支右绌,隻是唐朝因安史之亂遭遇重創,以及安史之亂的後遺症藩鎮問題,才讓吐蕃猖狂了幾十年,唐朝緩過勁後,對吐蕃重新取得優勢。

唐朝,中晚期割據後,唐末的分裂造成最終的滅亡 其中,“割而不裂”的藩鎮割據不同于唐末以來的政權分裂。即便山河破碎風飄絮,也還能堅持150年國祚,确實是大唐榮耀。遠不是後來的後來能比。後來的後來隻須一根導火線……唐朝能延續那麼久的主要原因恰恰是藩鎮割據,即相當程度的地方自治。是以亡也藩鎮,成也藩鎮。

安史之亂後的大唐仍存150年,為何東漢遭遇董卓之亂很快就滅亡了

在北方持續一百五十餘年的藩鎮割據卻與不弱的單中心(例唐憲宗李純),李唐王朝,依然保持了相當程度的政治“割據”默契——中央無力削藩一統,而強藩依然承認中央名分。藩鎮問題,是伴随着中央朝廷處理與地方關系的不協調而出現的,且在唐憲宗基本平定全國範圍内的藩鎮之後并未形成新的有效制度以遏制地方的割據資本,中央對地方的統治管理再次短暫地回到了割據前的狀态,後又如癌細胞一般擴散到整個國家,卻始終保持自身的抵抗性和存活率,作為一種不得已的無奈妥協“支援”或者說是“裹挾” 着李唐王朝直到終結。

本來呢,大漢王朝本來也可以,如果不是何進那個豬腦袋引董卓入朝的話,何進固然是豬,袁紹、王允哪個又不是呢?換句話說,唐朝還能撐那麼久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強藩入朝,看看唐朝是怎麼滅亡的,也是被強藩朱溫滅的,是以亡也藩鎮,成也藩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