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西原本和内地一樣都是省,為何後來被改為自治區了呢?

原本是漢地十八省之一的地區,現在成為了自治區,說的是廣西。廣西是

1965

年由省改稱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也是現在我國

5

個省級自治區之一。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廣西一直是中國傳統的省份之一。的确,廣西曆史悠久,曆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是在秦朝的時候,當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派兵占領了嶺南,在嶺南設

“桂林郡、象郡與南海郡”

個郡。而廣西分屬桂林郡、象郡。

廣西原本和内地一樣都是省,為何後來被改為自治區了呢?

廣西之名出現是在宋朝,當時宋代分廣南路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這也是廣東和廣西的由來。

廣西建省之始源于元朝,起初朝廷在此設立了廣西道宣撫司,到至正二十三年

(

公元

1363

)

,廣西兩江道宣慰司改為了廣西等處行中書省。

廣西原本和内地一樣都是省,為何後來被改為自治區了呢?

到了明朝的時候,撤銷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全國劃分為

13

個布政使司。在武九年(

1376

),設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廣西”名稱由此固定下來。

到了清朝,複設廣西省,省會駐桂林府(今桂林市)。辛亥革命後大清滅亡了,民國建立後,廣西沿襲清朝稱省,地域與清朝大緻相同。這期間省會一直是桂林,不過曾經一度遷到南甯。

廣西原本和内地一樣都是省,為何後來被改為自治區了呢?

1949

12

11

日,廣西獲得了解放,新中國設廣西省,省會在南甯。

1958

年,廣西省改為“廣西僮族自治區”,省一級的“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

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改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

之是以在

年将僮族改為壯族,主要是因為當年周恩來提議并經國務院準許,将“僮”改作“壯”,是以才有了一系列的改變,而這也看到了周恩來以及中央對于壯族的殷切期望。

那麼廣西為何從省改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原本和内地一樣都是省,為何後來被改為自治區了呢?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除了漢族之外,還有

55

個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人口很少,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推動中國曆史的發展進步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新中國尊重少數民族的信仰和傳統,而在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自治,對于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平等、團結維護國家統一起到了巨大作用。

是以從

50

年代後期開始,民族區域自治的問題開始逐漸展開。

年,除了廣西之外,甯夏也改為了甯夏自治區,其實這也是時代發展的結果。壯族在廣西的分布非常廣,占了大多數,同時壯族也是全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本身在之前就已經根據壯族聚居的廣西的西半部建立了桂西壯族自治區。是以建立一個省一級的自治地方,這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