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山西老農拿欠條,張口索要1100萬法币,為何政府最後全額奉還?

在中國,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借錢不還,天理難容。誠信,從古至今都是中國人民做人做事的準則,為人者,取信于鄰;為國者,取信于民。

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誠信都是兩方交好的重要條件,接下來要說的就是關于誠信的故事。山西一位名叫郭建民老農在政府門口徘徊半天,被從業人員發現後,将口袋裡的欠條拿了出來,張口就要一千一百萬的法币。老農的欠條從哪裡來?為何會“獅子大開口”?

一山西老農拿欠條,張口索要1100萬法币,為何政府最後全額奉還?

物資匮乏,跟百姓借糧

衆所周知,清政府軟弱無能,在西方列強面前大氣都不敢喘,隻會搖尾乞憐,是近代百年中國經曆過最黑暗的時代

。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日軍正式踏入了中國領土,欺壓百姓強搶婦女。

戰争在當時來說就是家常便飯,有的仗一打就三四個月,如果碰上拉鋸戰,戰争時間更有可能長達數年。

彼時的中國剛剛脫離軟弱的清政府,國庫空虛,根本經不起戰争的消耗。

擷取戰争勝利的最主要因素,便是充足的錢财和糧食。

是以,為了保障戰争順利進行,就出現了征兵征糧的現象。部隊會就近向地區的富商、百姓進行征用,用“欠條”交換,承諾他們戰後會還回去。

一山西老農拿欠條,張口索要1100萬法币,為何政府最後全額奉還?

抗戰末期,我軍與日軍進入了最後拼死一搏的階段,前線戰況危急,急需組織的救援。

中央安排駐紮山西的隊伍先行抵達戰場,山高路遠,除了要有武器,物資也非常的重要,而這一路的奔波肯定要有充足的糧食資源做補充。

可當時的抗日戰争已經長達十餘年,中央所有的軍隊糧食都所剩無幾,雖然前線的戰士們大多都是農民出身,但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能支援部隊的物資早已盡數貢獻,根本無力再維持軍隊正常運轉。

在這樣的情況下,戰士們不僅要消耗大量體力與敵人周旋,期間還要食不果腹。

夏天尚且能靠路邊的野果、野菜勉強生存,到了冬天,戰士們一餓肚子就是好幾天,部隊的生活極為艱苦。

一山西老農拿欠條,張口索要1100萬法币,為何政府最後全額奉還?

抗日戰争結束後,本以為日子能逐漸改善。豈料日軍剛撤退不久,國民黨再次掀起内戰,他國也對中國虎視眈眈。

國家内外堪憂,戰事不停地透支國庫,人力财力急速下降。

剛開始,各個地區的政府秉持着“不拿百姓一針一線”的原則,勉強支撐下轄的軍隊,沒有向百姓征用糧食,但随着戰争時間越來越長,國家的處境愈發艱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山西的指揮官也曾想過要向附近的村民借糧食,可百姓們近幾年受抗戰的影響也沒什麼莊稼收入,能借到糧食的幾率微乎其微。

随着戰事進入白熱化,山西的指揮官心急如焚,為了保證軍隊正常運轉,無奈之下隻好尋找當地的富商,試圖借糧。而開頭出現的老農,名為郭建民。他的祖父,正是當時山西當地有頭有臉的富商。

一山西老農拿欠條,張口索要1100萬法币,為何政府最後全額奉還?

郭家祖上是做煤業生意,盡管家中實力雄厚,但郭家任何一個人都沒有依仗家産雄厚而欺壓百姓。

相反,郭家時常會接濟一些窮人。

如果村子哪戶人家遇到麻煩,郭家在得知後,總會第一時間盡力去幫助。

在抗戰期間,郭家對中央所做的決策也是大力支援,時常會給八路軍捐獻物資,助部隊改善生活。

郭家當時的掌舵人,是郭建民的祖父郭建英。郭建英自小身體孱弱,卻有一顆愛國之心。雖不能親自上戰場殺敵,可他會為國家盡自己最大的力。

當他在得知軍隊糧食緊缺後,第一時間就通知手下的人籌集糧食。

兩天時間不到,他就主動給軍隊們送去十車糧食,解決了士兵們最頭疼的難題。

一山西老農拿欠條,張口索要1100萬法币,為何政府最後全額奉還?

看到郭建英送來這麼多物資,想必也廢了很大的功夫,士兵們格外感動。

但組織紀律上有明确的規定,任何部隊都不能白拿老百姓的東西,可山西的指揮官又沒有拿出手的東西作為贈予。

于是,他們就想出一個辦法,隻要是對軍隊捐過物資的,都會捐贈者留下一張欠條作為憑證,等抗戰勝利之後歸還百姓。

按當時的物價,指揮官将郭建民祖父捐來的糧食跟錢彙總起來共算出了一千一百一萬的法币,便拿起紙筆寫下一張欠條。

交給祖父後,囑咐他要妥善儲存,等戰争結束以後就拿着這欠條到政府拿錢。

大多數的百姓都樂意為國家出一份力,而且郭建民祖父也在能力範圍之内,百般推辭後,最後被迫收下了欠條。

但在郭家人眼裡,欠條僅僅是作為紀念,為戰士們捐獻物資本就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又是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以後更不會真的去找政府兌換。

一山西老農拿欠條,張口索要1100萬法币,為何政府最後全額奉還?

遭到同行打壓,生意一落千丈

郭家所在的村子不大,很快,給戰士們送物資的消息傳到了大街小巷,百姓們對郭家的慷慨之舉十分感動,郭家在當地名氣大漲,家中的生意也更加紅火。

但是好景不長,随着時間推移,郭家的生意越來越不景氣。

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家裡借出去大部分财産;另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生意場上的對家見不得郭老的名氣這麼大。

對家眼見自己生意不如郭家,于是就在私下裡撺掇其他同行的老闆壓低市場價。

不僅如此,他們還開始出售殘次品、劣質品,百姓們看到價格低,根本無視品質的好壞,紛紛前去搶購。

郭家做生意講究誠信與品質,不願與他們同流合污,就這樣,郭家的煤炭逐漸無人問津,收入大不如前,而對家的門檻卻差點被百姓踩破。

一山西老農拿欠條,張口索要1100萬法币,為何政府最後全額奉還?

他們的手段郭老心知肚明,很多人也曾勸說過郭老,不必太在乎産品的品質,隻要能掙錢就可以。但郭老無法苟同,堅持誠信做生意,甯願工廠倒閉也絕對不會欺騙老百姓的血汗錢。

于是,這場“價格阻擊戰”後,郭家煤炭生意一落千丈,還欠了不少的債。

此時的郭老也上了歲數,沒有精力與對家抗争,郭家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即便如此,郭老始終教導自己的子孫,無論是做生意還是做人,都要堅持誠信。

郭老去世之後,煤廠一代一代的走下來,到郭建民的父親接手時,家裡的财産已經所剩無幾,連田産都賣了很多。

盡管他費盡心思,也沒能讓自己家生意回到曾經的盛況,風光無限的商人變成了如今地道地道的農民。

一山西老農拿欠條,張口索要1100萬法币,為何政府最後全額奉還?

正當郭建民父親郁郁寡歡時,郭建民的出生給家裡帶來了一絲喜悅,雖然生活不再像以前那般優越,但全家人還勉勉強強能過下去。

可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生老病死,天倫之樂沒持續幾天,郭建民的父親就患上重病。

即便郭建民為治療父親的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錢,最終還是沒能挽回父親的性命。

臨終前,郭建民的父親将他叫到床身,千叮咛萬囑咐要他一定保住煤廠,同時将政府那張一千一百萬法币的借條交給了郭建民,告訴他務必要好好保管,倘若以後家裡真的遇上了困難,就帶着借條去找政府。

一山西老農拿欠條,張口索要1100萬法币,為何政府最後全額奉還?

家庭貧困,請求政府幫助

父親走後,郭建民帶着借條支撐着随時要倒閉的煤炭廠,生活是殘酷的,郭建民最終沒有保住廠子,廠子關門的那天郭建民心裡充滿了愧疚。但很快,這份愧疚就被郭建民抛之腦後。

廠子倒閉,家族破财,郭建民眼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生存下去,他開始學習務農、種地,幹農活來解決一家人的溫飽。

一開始,郭建民并沒有想到借條的事,可歲月不饒人,郭建民的妻子晚年時身患重病,原本條件就不好的他看着高昂的醫藥費不知如何是好。

如盲頭蒼蠅一般的郭建民這才想到父親去世前留給自己的借條,興許能找政府幫忙。

但時隔多年,寫下欠條的人又早已逝世,根本沒人能證明欠條的真實性。

一山西老農拿欠條,張口索要1100萬法币,為何政府最後全額奉還?

再三思索後,他終于決定去政府碰碰運氣。

連續好幾天,郭建民都去一趟政府,可他不敢進去,隻敢在門口默默觀望,他害怕自己被當作敲詐之人。

鎮子這麼小,一旦政府不承認欠條,那麼事情傳出,很快就會被全村人知道,到時候自己連頭也擡不起來。種種原因都導緻郭建民不敢進去。

郭建民在政府門口徘徊了近半個月,最後還是被裡邊從業人員發現,才半推半就地進了辦公室。

當從業人員問起郭建民的來意時,郭建民才将父親留下的欠條掏出。

雖然時間太久借條已經泛黃,可上邊的紅色蓋章以及字迹還能清清楚楚的辨識出來,郭建民告訴從業人員,如果不是家裡實在困難,自己是不會将借條拿出來兌換的。

一山西老農拿欠條,張口索要1100萬法币,為何政府最後全額奉還?

了解完事情的經過以後,從業人員趕緊将情況報給上級上司,因為涉及到戰争時期,上司們對此事非常重視,立馬成立了專項小組。

天價借條的消息引發了當地百姓激烈的讨論,絕大多數的人們都覺得有些離譜,大家都說郭建民是騙子,為了錢不擇手段連政府都敢戲弄。

正當大家一緻認為郭建民是在老虎頭上抓虱子時,政府的專項小組經過大量的走訪、驗證調查,确定郭建民手拿的借條是真實存在的。

皆大歡喜,最終結果

但借條的真實性證明後,另一個難題又來了。1935年11月3日,國民政府頒發新檔案《财政部改革币制令》,财政部部長孔祥熙宣布正式實施法币政策,并規定全國上下所有的中央、中國、交通等各大行的鈔票統為法币。

一山西老農拿欠條,張口索要1100萬法币,為何政府最後全額奉還?

面對國家的這一規定,債權人必須接受,不能拒絕。

也是以,欠條上寫的金額是用法币作為計算機關。而戰争結束後,國民政府實行通貨膨脹政策,法币開始大幅度貶值。

1937年抗戰的前一天,法币發行總額還沒超過十四億元,可到日本投降的前一天,法币發行在五千億元。

1947年4月,發行量又增加到了十六萬億元,一年後,竟達到六百六十萬億元,等同于抗戰前的四十七倍。

簡單來說,法币的購買力是從1938開始下降。如果在1937年,一百元的法币能買兩頭牛,那麼在1938年就隻能買一頭,再往後就隻能買兩隻羊,一直到1948年,一百元法币隻能買一粒大米的千分之三。

一山西老農拿欠條,張口索要1100萬法币,為何政府最後全額奉還?

當時的百姓去領工資,都是拿着麻袋,表面上看着是億萬富翁,事實卻是連飯都吃不起。有的甚至拿法币去點煙,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一張法币還沒有一根火柴值錢,想買火柴至少得拿一麻袋才能買起。

是以按現在的匯率來算欠條上的一千一百萬法币金額并不大,兌換成現在的金額,連欠條上的零頭都達不到。

可是戰争時期的糧食十分珍貴,對于當時的戰士來說就是救命稻草,老百姓捐糧食就是等同于在挽救士兵的生命,再加上欠條金額過大,是以當地政府對郭建民手裡的欠條非常重視。

為了不讓郭建民對政府失望,不讓百姓對中央政府寒心,政府還是希望能将欠條的價值最大化。

最後,在各層上司的商量下,一緻決定以八十年代的匯率換算欠條上的金額,對于這樣的彙兌方式郭建民沒有意見,最終拿到了八萬元的人民币。

一山西老農拿欠條,張口索要1100萬法币,為何政府最後全額奉還?

在來之前,郭建民也隻是抱着試一試的想法,根本沒有想到政府真的會把錢給自己,而且還是八萬元的人民币。對于這一結果,郭建民激動不已,嘴裡不停地誇贊政府的辦公态度,沒有欺騙無視對老百姓的承諾。拿到錢後,政府還為他提供了其他生活方面的補助。跟郭建民祖父的家産相比,八萬元或許不算什麼,可政府的處理方式以及效率,讓郭建民深有體會,政府辦事能力越高效,中國才能更加繁榮富強。

郭建民祖父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堅持為部隊做貢獻,甚至把一大半的廠子都送了出去。這種大無畏的作為以及精神值得人們贊揚敬佩,郭祖父永遠都不會被國家忘記。

今樹以前因,報以後果!山西政府以其行動向我們诠釋:誠信是中華民族最高尚的品德之一,不管過去了多少年,幾十年或是幾百年,隻要證明真實存在,國家定不會辜負老百姓。這就是大國的擔當與作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