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赦之後:沈醉娶護士為妻,戲問杜聿明為啥不找,杜聿明嘿嘿冷笑

文/曾阿牛

1965年,杜聿明特赦後第六年,他參加了一場特殊的婚禮。

新郎是特赦的前國民黨軍統大将沈醉,新娘則是一位護士。婚禮特殊在哪?沈醉已是51歲之人,過了知天命的年紀,而且已經有了成年的孩子。作為特赦人士,怎麼會有這樣的福氣呢?這個緣故,我們後文會詳說。

沈醉與杜聿明是多年老友,婚禮上多喝了兩杯,沈醉對杜聿明挑大拇指說:“我很佩服你老兄,出獄之後堅持不娶新媳婦。”

特赦之後:沈醉娶護士為妻,戲問杜聿明為啥不找,杜聿明嘿嘿冷笑

杜聿明隻是表示祝賀,并不發表任何評論。沈醉忍不住又多說了幾句,大意是,特赦之後許多戰犯都娶了新媳婦,開始新生活。獨有杜聿明獨守空房,苦苦等在台灣的結發之妻,就是不找新對象。

杜聿明一時心中五味雜陳。

一、紛紛開啟第二春的戰犯

國民黨戰犯特赦後,由于其曆史特殊性,許多人都是孤身一人,他們的妻兒老小大多都在台灣。所謂救人救到底,人民政府不僅在物質條件上給予優惠,還幫助他們介紹對象。

這既是精神關懷,也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實惠。

許多特赦戰犯之前都是高官厚祿,對生活上的事一竅不通,沒有一個勤勞的賢内助,他們都無法生活下來。

溥儀就是個典型代表。

溥儀第一批特赦後,自己一個人生活鬧了不少笑話。

溥儀在宮中長到18歲,一直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天津租界和長春期間,仍然是衆星捧月,可以說沒有任何生活技能。出獄之後他一開始是一個人生活,但是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基本生活都成了問題。

比如說他出去打熱水,回來的時候經常忘了塞瓶塞,結果一路走一路灑。在政協的食堂裡買飯,他不知道飯菜什麼價,買飯的時候就掏出一大堆包票,叫食堂賣飯的自己拿。

于是政府就委托一個叫趙華堂的勞工,住在溥儀隔壁,平時幫他打理一下生活上的事,教他怎麼做基本的事。但總歸不是事,人家趙華堂又不是長工,不能這麼伺候溥儀一輩子。

是以,過了兩年多,政協想了個辦法,給溥儀牽線,認識了一位叫李淑賢的護士。李女士時年38歲,之前離過兩次婚。溥儀對這位李女士非常滿意,兩人認識不久就結了婚。

溥儀婚後和李淑賢感情非常好。他當年在皇宮裡娶了四個老婆,但彼此之間都沒有什麼真感情,那四位可憐的女人都是他的政治附屬品,而不能真正當他人生的伴侶。和李淑賢結婚後,溥儀才真正感受到兩個互相平等的人之間的關愛與甜蜜。

特赦之後:沈醉娶護士為妻,戲問杜聿明為啥不找,杜聿明嘿嘿冷笑

平生不會照顧人的溥儀,對妻子關照得有些癡狂。有一次突然下了暴雨,李淑賢沒帶傘,溥儀便拿着傘頂着暴雨去公共汽車站接她,路邊見到一個下水道口沒蓋子,他怕妻子一會看不到踩到,就站在旁邊一直看着……

溥儀式的結婚,其實也算不上人生第二春,而應算作初婚。他早年的婚姻,都是畸形的、不幸的、非人的,與李淑賢的結合,讓他真正嘗到了普通人、普通生活的幸福。

對溥儀來說,新的婚姻是剛需。

對杜聿明來說算不上,杜聿明有老婆,老婆好端端在台灣生活着,而且有六個孩子,是以他看起來沒有娶新老婆的理由。

但是同批特赦的人,也有和他同樣的情況的。比如王耀武。

二、王耀武的情況與杜聿明也不同

王耀武濟南戰役被俘後,迅速發表聲明反蔣脫蔣。他被送到功德林進行改造,表現非常好,認識非常深刻,很幸運地第一批特赦出獄。

王耀武之前也有老婆孩子。

王耀武的發妻是鄭宜蘭,兩人生有7個孩子。1947年孟良崮戰役後濟南形勢越來越危險,王耀武提前嗅到了濟南城的危險氣息,便提前把鄭宜蘭和七個孩子,連同兄弟家的兩個孩子,都送到青島,以免大難突起一家人全遭不測。

華野大軍圍攻濟南時,王耀武再次給鄭宜蘭留話,如果他有個三長兩短,讓她帶着孩子們趕緊逃到香港去,千萬不要去台灣。

王耀武被俘後,鄭宜蘭便在王耀武一個舊部的幫助下,先從青島逃到上海,再逃到香港。網上有些不負責任的标題黨們,據此捏造出一段鄭宜蘭和王耀武副官卷走王耀武的錢逃到美國的花邊故事,這根本不值一駁。

王耀武和鄭宜蘭的女兒王魯雲曾專門發文,說這種流言完全是對王耀武夫婦的诽謗,沒有任何可信度。

鄭宜蘭後來帶着孩子們輾轉去了哥斯達黎加,1981年逝世于彼處。她始終沒有再去北京,隻是派女兒王魯雲去北京看望了一次王耀武。鄭宜蘭和王耀武提出離婚,也并非無情無義,據王魯雲講,也是友善王耀武再找一個老婆,好好生活。

特赦之後:沈醉娶護士為妻,戲問杜聿明為啥不找,杜聿明嘿嘿冷笑

中間的是王魯雲

王耀武後來與北京82中的老師吳伯倫結了婚,就此了卻殘生。

王耀武這種情況,屬于逼不得已。妻子孩子在國外已有穩定生活,不願回來。因而千萬這種情況。

據知情人回憶,大概鄭宜蘭不回大陸,也有被威脅的因素。

王耀武一直不怎麼被信任,濟南被圍時他苦苦向蔣介石請求救援,但一直沒有一兵一卒來救。被俘後王耀武迅速轉變立場,在解放軍的廣播中公開向蔣介石勸降。王耀武身份極高,是山東省主席,而且是山東的方面軍統帥,他的這番表态在政治上無異于一記響亮的耳光。蔣介石對王耀武非常痛恨,一度傳言保密局特務要殺了王耀武家人以洩蔣介石之怒火。是以鄭宜蘭一家不敢去大陸,大概與此有關。

杜聿明和王耀武的情況不同,他的妻子曹秀清雖然被蔣介石扣留在台灣,但這位堅強的女士,一直不放棄和杜聿明團聚的希望,始終不與杜聿明提離婚。

三、心中些許不服

杜聿明或許心中存了些這方面的希望,不願與家人斷絕關系,徹底成為孤家寡人。

但其實尋諸杜聿明的本心,或許他不願意另找新妻,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杜聿明與溥儀不一樣,不需要另行尋找人生的幸福,他所有的幸福感,妻子和兒女們都能給,是以無需另起爐竈。

他與王耀武也不一樣,王耀武在解放戰争中敗得心服口服,完全打不過粟裕。杜聿明自始至終,都不覺得在軍事上敗給解放軍。

杜聿明抗戰結束之後就一直是事實上的方面軍指揮官。1946年他到東北當保安司令,與林彪對壘,最初的一年多,東北國軍在他指揮下一直保持了勝勢,把東北民主聯軍趕過松花江、趕到了黑龍江一隅。

縱然後來進攻受挫,但總體來說未遭大敗,後來陳誠突然來東北奪權,把他趕走,他心理上沒有經曆過對林彪的認輸心态。

從東北離任後,杜聿明又主持華東方向的攻勢。他到華東時,華東方面國軍已經接連遭遇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的暴擊,但他又能根據粟裕的特點,制定出反制山東共軍的計劃。

從戰略層面講,杜聿明的計劃并不輸于粟裕。

但很不幸的是,在濟南戰役結束、淮海戰役即将展開之際,杜聿明又被調到東北救火,原因是陳誠在東北胡搞一氣,把杜聿明走時還算不錯的局面弄得更糟了,衛立煌去接替陳誠指揮又與蔣介石産生嚴重分歧,不得已,蔣介石又把他最為信任的學生杜聿明調到東北,架空衛立煌,直接指揮東北部隊。

而徐州方面制定的計劃,因為杜聿明的離開,又全部被無能的劉峙擱置下來,白白喪失許多戰機。結果等粟裕率華野主力全師而來,國軍各路驕兵悍将雖然個個驕傲的鼻孔朝上,卻無人能抵擋得住粟裕的暴擊。很快,黃百韬第七兵團被華野主力團團包圍。

眼看徐州戰局又危險,蔣介石不得已再把杜聿明派去徐州。

到此局面,杜聿明仍然有辦法,提出急速退出徐州、暫救一時之危的辦法。

不得不說,杜聿明實在是國民黨軍中不可多得的統帥級人物。

可惜的是,杜聿明的方案仍然不被蔣介石采納,杜聿明退兵途中被蔣介石強行改變行軍方向,被粟裕追上包圍于陳官莊。

是以,看出來了嗎?杜聿明與其他國軍戰将的根本不同在于,他根本沒有施展自己高明指揮能力的餘地,完全被蔣介石牽着鼻子走。他的被俘,直接原因是蔣氏瞎指揮而非自己無能。這是他與王耀武的根本不同。

被俘之後,杜聿明用磚頭砸腦袋自殺,搶手槍自殺,都未能成功。到了功德林戰犯管理所,他又打算不吃飯不治病(他患有嚴重的腎病和胃病,遼沈戰役期間曾切除一側腎髒),用他的話講,企圖“慢性自殺”。被管理所的幹部們發現并治好病後,杜聿明雖然十分感激這種人道主義關懷,但這并不能抵消他心中的不服。

特赦之後:沈醉娶護士為妻,戲問杜聿明為啥不找,杜聿明嘿嘿冷笑

即使是抗美援朝戰役爆發後,杜聿明震驚于志願軍舉世無雙的戰鬥精神和大無畏的膽氣,一度對解放軍産生了新的認識,甚至有些敬服,但這種敬服說到底仍然沒有徹底瓦解他心中那點自尊和自傲。

杜聿明特赦後,撰寫了多達十多萬字的曆史回顧。其中包括中國軍遠征軍入緬作戰紀實、遼沈戰役中所見、淮海戰役始末等等。

尤其是淮海戰役始末,杜聿明寫得極其詳細,把整個決策過程、國民黨高層的博弈、各大兵團将領的性格特點、臨戰反應以及被俘前後的過程,都寫得纖毫畢現。

要知道,這是隔了十年之後才寫的啊!

十年!仍然記得這麼清楚。

刻骨銘心,往往代表着不甘心。

四、放不開的杜聿明

杜聿明被特赦後,活得其實很謹慎。他恢複自由後去北京街上遊玩,有時還不敢相信沒有人再管他了,總是不自覺地往後看看有沒有人跟蹤。

特赦之後杜聿明去過很多地方,也見過很多人,特别是周總理、陳赓大将,都見過很多次。但是筆者查找了很多史料,沒有發現杜聿明與陳毅、粟裕、羅榮桓、林彪見面的記錄,尤其是粟裕。

在那場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決戰中,代表着雙方頂尖水準、打了那場強度和規模都堪稱頂級的大仗的雙方指揮官,似乎沒有始終沒有退回正常人生狀态。

沒放下。

杜聿明看開了,但沒有放下。是以,在周圍的舊日同僚、獄友、“赦友”們紛紛尋找人生第二春之際,他一直保持着獨身。有一次,杜聿明在家中宴請幾位朋友,做了一桌子飯菜,但是吃飯的時候,大家竟然發現,他忘了準備最關鍵的一樣東西:筷子。大家不覺大笑。

家裡缺一個女人,不管這個男人有多精明、多勤勞、多能幹,家就不像家。

杜聿明的女主人曹秀清,在台灣過得不好,也讓杜聿明牽挂不下。

特赦之後:沈醉娶護士為妻,戲問杜聿明為啥不找,杜聿明嘿嘿冷笑

淮海戰役還在相持之時,蔣介石就有意識地開始轉移國軍将帥的家人了。曹秀清一家受到“特殊關照”,都住在上海,受到保密局的嚴密“保護”,其實就是監視,不讓他們跑。

杜聿明被俘後,曹秀清便帶着婆母娘和幾個孩子,在蔣介石安排下被逐漸往東南跑,後來一氣跑到了台北。

到台北之後,蔣介石說過的話不算數,不給杜家人提供撫恤金,也拒絕提供住所。可憐曹秀清帶着一家人在一處窄小的房子裡租住,擠擠挨挨,好不難受。曹秀清找到杜聿明的黃埔同學各種求告,勉強找到一個糊口的工作。

昔日榮尊的中将夫人,落魄到吃飯都顧不上。杜聿明長子杜緻仁不久也在美國自殺,給曹秀清帶來無窮的痛苦。

原來杜緻仁在美國留學,他可不像孔祥熙、宋子文、陳果夫這種大佬,子女留學有花不完的錢,他的父親杜聿明給不了多少錢,隻能自己一邊上學一邊打工。

蔣介石本來承諾發給學費,但是隻批了一千美元,而且是分兩年支付。而杜緻仁在美國一年的學費就要三千元,這點錢哪夠?

杜緻仁一個青年學生,在海外孤苦無依,有段時間生病了,衣食無着,寫信求媽媽想辦法。曹秀清隻能以淚洗面,毫無辦法。可憐杜緻仁又氣又急,父親戎馬一生,對蔣介石盡了忠,到頭來一家老小卻是這樣的下場,一時想不開,杜緻仁吃了安眠藥自盡了。

杜聿明之母當初在淮海戰役進行時,在上海過了一次榮耀的生日,到台北後陷入對兒子無盡的思念與痛苦之中,不久便病逝了。

杜聿明特赦後,輾轉知道這些情況,對老母和妻兒也背上了沉重的良心債。

所有這些,都讓他越活越自責,越活越痛苦。

空負一身屠龍技,無從施展、無處發洩,杜聿明之難,當時被俘諸将,無一人能與之相比。

五、放得開的沈醉

與杜聿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沈醉。

沈醉天生就是一個樂天派,這是兩人對特赦後的婚姻持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所在。

沈醉的情商極高。

早年在軍統時代,他周旋于戴笠、毛人鳳、唐縱和鄭介民之間,這幾個人誰都不是省油的燈,互相之間都有提防。按理說沈醉後期也是軍統大權的有力競争者之一,但沈醉和上述幾個大佬關系處得都非常好,沒有人猜忌他。

1949年沈醉被派到雲南,進行撤離後的遊擊準備,說白了就是潛伏準備。

沈醉提前把妻子粟燕萍和女兒送到香港,結果他自己被盧漢扣押在昆明,随後被押送到重慶、北京進行戰犯改造。

沈醉與粟燕萍的恩愛甚笃,被關押期間他在日記中天天寫粟燕萍的小名雪雪,有一件毛衣他天天穿在身上。有人問他為啥隻愛穿這個衣服,他回答說這是雪雪織的,還曾在雪雪身上披過,是以他極愛這件衣服。

有時北京下雪,雪花落到沈醉身上,沈醉都能如食甘饴,渾身發顫。他在日記裡這樣說:

“昨夜曬在院内的衣褲上積了一小點雪,我輕輕地撫摸着它,這些雪是那麼冰涼,而我的心肝雪雪卻是那麼溫暖。溫暖的遍體生香,雪雪啊,我何時能再把您擁入懷中盡情地享受您的溫暖呢?”

可見他對粟燕萍愛戀之深。

不過愛之深也容易痛之切。雪雪在香港聽說沈醉已死,她隻是一個年方30的女人,人生還有很長的路,加上四個兒女需要養活,便與一個叫唐如山的國軍團長結了婚。

沈醉出獄後,曆盡千辛萬苦才與雪雪聯系上,發現雪雪已經另嫁他人。11年生離死别,好不容易聯系上,卻發現是這樣一個結果,換作别人可能接受不了。但沈醉超高的情商救了他,他并沒有沉浸于對往事、對愛情的迷戀,而是很快認清現實,與雪雪坦然面對了現實。

不久後,沈醉便與一個叫杜雪潔的護士結了婚。

沈醉的後半生過得很潇灑,又是出書又是搞社會活動,由于他經常在特赦人員中跑來跑去,甚至成了不挂名的特赦人員聯絡員。溥儀、杜聿明等人去世,他都在現場充當了遺言見證者。

相比沈醉的活潑跳脫,杜聿明無疑顯得沉重了許多。

當然,杜聿明以另一種方式等來了屬于他的人生幸福。

特赦之後:沈醉娶護士為妻,戲問杜聿明為啥不找,杜聿明嘿嘿冷笑

曹秀清在台北始終沒有放棄與丈夫重聚的念頭。1957年,杜聿明的女婿楊振甯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之後,蔣介石一直有心把他弄回台灣。曹秀清便利用蔣介石這個想法,借口去美國勸說女婿回台灣。一到美國,曹秀清便想辦法回到大陸。

1963年曹秀清輾轉抵達北京,與失散15年的丈夫重會。遙想1948年離别之際,杜、曹夫婦還是黑發,此時重會,都已滿頭白發,時光如水,命運坎坷,夫婦兩人抱頭痛哭。

沈醉後來有一次與杜聿明座間笑談,多喝了幾杯後戲弄杜聿明說:“我和溥大哥(指溥儀,沈醉與溥儀、溥傑兄弟關系極好,稱溥儀為大哥,溥傑為二哥)都娶了護士,過得都很幸福。當時你怎麼就沒這念頭?”言下之意,杜聿明苦守空房,着實太苦了。

杜聿明并沒有說什麼,老妻自可珍(曹秀清比杜聿明大兩歲),老來尤佳人,各人自有各人的活法,杜聿明隻是嘿嘿冷笑,沒有說什麼。他心中有多少苦多少難,說來也是白說。人生在世,又有幾人能像沈醉這樣飛揚跳脫地活着?又有幾人不背負着重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