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學生在八路軍中有多吃香?平時當排長,一打仗就調到團部當參謀

中學生在八路軍中有多吃香?平時當排長,一打仗就調到團部當參謀

抗日戰争

作者蘭台

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四野2縱第5師師長汪洋将軍在回憶錄裡談到了一件趣事:

他1937年奔赴延安後主動要求上前線抗日,于是他被派遣到115師344旅689團,當時這個團的團長正是韓先楚。

汪洋到了689團之後,先是下放到連裡當副排長,一有戰鬥就被調到團部當見習參謀;打完仗之後又被下放到基層繼續當副排長,有了戰鬥又被調回團部當見習參謀,一年多時間裡他就這麼副排長-見習參謀-排長-參謀來來回回好幾回。

所有人都納悶,團長為什麼這麼折騰他。

這個謎團汪洋将軍到了解放後才算是破解,有一次汪洋和韓先楚吃飯,問起這件事,韓先楚才對汪洋說:我是怕你在戰鬥中犧牲了,你可是我們團的寶貝疙瘩啊。

原來汪洋将軍在投奔延安參加革命之前,在1934年14歲的時候已經考入綏德師範學校,這所學校的舊時代類似中專,是包配置設定工作的,而且由于當時全國急缺老師,是以各省都會給師範學校的學生一定的補助,是以考的人很多,尤其是家庭不富裕的學生,比普通中學難考多了。

中學生在八路軍中有多吃香?平時當排長,一打仗就調到團部當參謀

革命聖地延安

結果師範學校畢業後汪洋将軍沒有選擇當老師,而是投奔延安參加革命,當時投奔革命的知識分子并不多,汪洋算是其中佼佼者了,于是當年就進入陝北公學學習,後來又被選送到抗日軍政大學第4期軍事隊學習。

在抗戰初期,像汪洋将軍這樣先受過完整的師範教育,然後又在陝北公學以及抗日軍政大學系統學習過軍事指揮的具有中學文化知識的軍官在整個八路軍系統都是鳳毛麟角。

是以,韓先楚說汪洋是689團的“寶貝疙瘩”是一點兒沒錯。

中學生在八路軍中有多吃香?平時當排長,一打仗就調到團部當參謀

韓先楚将軍與粟裕将軍

當然,上級也不是一味的對汪洋這些知識分子軍官進行保護,不讓他們上戰場,主要是讓他們有一個适應和熟悉戰争的過程;不過這種“新手保護期”确實也是難得的優待了。

汪洋将軍先後擔任689團宣傳幹事、副連長、旅作戰參謀、新四軍4師10旅29團作戰參謀、3師10旅1支隊獨立2團團長、支隊參謀長、10旅29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晉東南根據地反掃蕩和遊擊戰,反擊國民黨頑固派,開辟冀魯豫抗日根據地,以及連五莊、秦西圩、葉圩子、石塘、淮陰等數十次戰鬥。

這一切也足以證明汪洋将軍對得起老上級韓先楚給他的“新手保護期”優待。

這裡也凸顯了一個問題,都說八路軍“土”,其實八路軍也不想“土”,八路軍也非常渴望越來越多知識分子參加八路軍,正因為八路軍對高素質軍官的渴求,才會有對汪洋這些知識分子幹部的優待。

真正的問題其實在于八年抗戰時期,究竟有多少知識分子像汪洋将軍一樣上前線。

不管是從國民黨軍還是從八路軍、新四軍回報的情況看,真正願意上一線參軍打鬼子的知識分子其實并不多。

END

參考資料:

《十次突擊》,作者:汪洋少将,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