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中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沒有發生兄弟反目,奪嫡之争呢

康熙晚年由于沒有明确指定太子人選,使得多數已經成年的皇子展開了一場殘酷的九子奪嫡事件,雖然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一匹殺出重圍的黑馬,但是參與到這場競争中的其他皇子下場卻一個比一個凄慘。而且由于這場事件牽扯到朝臣、手足、親情等多方因素,盡管胤禛最終登上了皇位,卻依然無法擺脫弑兄殺弟的冷血罵名,甚至後世對他的評價也增添了幾分冷酷嗜殺的意味兒。不過與雍正不同的是,他的兒子即後來登基的乾隆皇帝,生前一共有十七個兒子,本以為會再次出現皇位争奪的事情卻沒有出現,反而他在位期間實作了最為合理的皇位替換,這是為什麼呢?

曆史中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沒有發生兄弟反目,奪嫡之争呢

其實在雍正元年的時候,見證過奪嫡之兇殘的雍正意識到不立儲的危害性,他考慮到如果自己早期不立下儲君,以後的皇權之争不僅會影響到自己對政權的把持,更會讓自己的兒子們走向自己的老路。于是所謂的立儲,對于雍正來說便成為了不得不立的事實。然而由于胤礽的前車之鑒,明立儲君的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是以他便創立了私立儲君的制度,并逐漸地成為了定制。而乾隆便是因為這項制定,成為了私立儲君獲益的第一人。

曆史中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沒有發生兄弟反目,奪嫡之争呢

由此,乾隆深深明白了自己老爹所作所為的用意,他在乾隆元年時,以"循用皇考成式,親書密旨,照前收藏"等規則,開始在自己的皇子之中選拔能夠成為下年儲君的人選,早早滴便把儲君大選完成。但是這項制度卻也恰好以嚴格的保密制度,讓朝堂之上的大臣們無法準确判别真正的儲君人選,進而避免了他們早早站隊混亂朝綱的現象,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皇子們拉攏朝臣鞏固勢力的現象發生,将九子奪嫡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曆史中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沒有發生兄弟反目,奪嫡之争呢

乾隆三年時,乾隆将寫有永琏名字的傳位诏書公布,此時富察皇後的嫡子永琏因病夭折,這份密诏因為嫡子的去世失去了本該有的意義,不過大臣們從這份公開的密诏中探查出了乾隆立儲的規則,那就是以嫡子為第一繼位人選。是以對于其他皇子而言,富察皇後是唯一能威脅到他們争奪皇位的人。此後嫡二子出生,在其他皇子以為沒有任何奪嫡希望的時候,沒想到嫡二子的早夭和富察皇後的去世,終于打住了乾隆再一次想将嫡子寫進密诏的念頭。此後的二十六年間,乾隆逐漸意識到皇子們逐漸展露出來的對皇位的觊觎,立儲一事迫在眉睫。

曆史中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沒有發生兄弟反目,奪嫡之争呢

于是他想出了一個可以遏制皇子們奪嫡的手段,那就是對後宮之中的嫔妃施以帶有政治目的的恩寵。富察皇後去世後,那拉氏在皇太後的幹預下不久之後被封為皇後,她所生下的十二皇子與十三皇子成為了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儲君人選,這使得其餘皇子們一度中止了對皇位的渴望之心。

曆史中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沒有發生兄弟反目,奪嫡之争呢

盡管後來那拉氏與乾隆之間爆發了非常嚴重的帝後沖突,使得其皇後之位被廢,其餘兩位皇子受到牽連,但是對于乾隆來說,後宮皇後之位一直沒有出現空懸的時候,尤其他在永琏夭折之後公布的诏書,更是給皇子們明确地傳達了一個儲君傳嫡子的資訊,是以才使得奪嫡之争沒有再一次上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