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衛曾深受雍正的寵信,在雍正去世後乾隆對他及其後人結局如何?

作者:小島知風

在清朝曆史上李衛算是一位比較特殊的重臣,李衛作為漢人,一般情況下都會通過科舉考試才會獲得提拔重用,而李衛識字不多,沒有通過科舉,隻是通過花錢捐官,最後居然獲得了清世宗雍正皇帝的器重,被提拔為浙江總督兼兵部尚書,并且還被雍正稱贊為左膀右臂。

清高宗乾隆皇帝是一個喜歡跟父親雍正唱反調的兒子,在雍正去世後,乾隆修改了很多雍正新政中的政策,雍正生前器重的大臣如田文鏡、鄂爾泰、張廷玉等在乾隆朝都受到譴責。田文鏡墓莫名其妙被乾隆推平,還被乾隆痛斥為“酷吏”;鄂爾泰死後卷入文字獄,被乾隆斥責,并被撤出賢良祠;張廷玉更是被乾隆下旨抄家,晚年在老家安徽桐城凄慘去世。

其實相比之下李衛比田文鏡、鄂爾泰、張廷玉三人結局還好一些,乾隆繼位後還是頗為喜愛和重用李衛,不過李衛死後也受到了乾隆的譴責,并且他的兒子還被乾隆給殺了,那麼為何李衛在死後還能惹得乾隆不高興,他的兒子又為何被乾隆所殺?

李衛曾深受雍正的寵信,在雍正去世後乾隆對他及其後人結局如何?

捐官出身的李衛憑借辦事認真敢于負責獲得雍正的喜愛和認可

在曾經熱播的曆史劇《雍正王朝》和《李衛當官》中,都把李衛塑造成了一個要飯花子出身的形象,其實曆史上真實的李衛家族出身不僅不是要飯花子還簡直可以說是富二代出身。

曆史上李衛家族世居徐州豐縣大沙河鎮,是當地的大戶人家,是以李衛算是富二代出身。雖然李衛家裡有錢,但他的家族屬于是土豪家族,祖輩沒出過官僚士紳。

而李衛卻從小不愛讀書,即便家裡經濟條件足以供他讀書,可他就是不愛學習,偏愛舞刀弄槍,是以他的文化水準隻能做到認識基本的常用字。就以李衛的文化水準别說考文科舉,連武科舉他都考不中,是以李衛的父親也就沒想過讓他考進仕途當官。

别看李衛文不成武不就,但他自幼頭腦靈活,很多事情一點就透,情商還非常高,很會來事,為此他的父親倒也不擔心他,想着讓他将來接手家族生意就行了。

李衛曾深受雍正的寵信,在雍正去世後乾隆對他及其後人結局如何?

可是老天還是給了李衛當官的機會,康熙晚年國庫虧空很大,還趕上江南地區連年發生水災,朝廷沒有财力赈災,是以朝廷特許災區當地的富戶隻要主動捐款就可以恩蔭子弟入朝為官,也就是給了民間有錢人可以光明正大買官的機會。

李衛的父親果斷花錢給他捐了一個從五品員外郎的官,就這樣李衛就入京到兵部報到當了員外郎。

在曆朝曆代來說員外郎這個官職都屬于是閑官,基本都是有錢人花錢捐來的,是以古代又稱富人為員外。

李衛到京城之後發現這個官職确實很閑,沒有具體負責的差事,整天到辦公室就是喝茶侃大山,而且在京城這種官人微言輕,沒有存在感,沒人看得起。是以當時正值青年的李衛想做一番事業,于是他就又找家裡要了一大筆錢,花錢疏通關系,他的官職就往上升了一級,調任了戶部正五品的郎中一職。

李衛曾深受雍正的寵信,在雍正去世後乾隆對他及其後人結局如何?

一般花錢捐官的有錢人都是想混個官身就好了,這些捐官的人大多都想當個閑官,李衛卻偏偏和他們不一樣,他就想幹點事業,而戶部是實權機關,掌管着全國财政,公務比較繁忙,正好符合了李衛的想法。

李衛在戶部任職期間工作十分敬業勤懇,辦事認真負責,算是非常稱職的官員,甚至他還敢為了公務頂撞王爺。

康熙晚年時,吏治很腐朽,京城中就有不少皇親國戚帶頭虧空,戶部很多虧空都與這些皇親國戚有關系,是以不少戶部官員都懼怕皇親國戚,不敢對他們秉公執法。

康熙第十子胤誐當時在戶部就是讓這些戶部官員最頭疼的權貴,胤誐為人粗莽,在朝廷上下不得人心,但是他的母系家族是清朝開國功臣後裔遏必隆家族,是以康熙冊封他為敦郡王,并且賞賜也很豐厚,他則仗着父親康熙的寵愛,做事橫行霸道。

李衛曾深受雍正的寵信,在雍正去世後乾隆對他及其後人結局如何?

像胤誐這樣的皇子成年後都會被内務府配置設定府邸、封地以及很多産業,這些皇親國戚有了封地就得有佃戶幫其種地,他們隻需向佃戶收租就行。而這些皇親國戚每年向佃戶收租後,盈利的租金是要按比例上繳給戶部一部分,就是交給國家的稅錢。

由于銀子的成色不同,在鍛造成官銀的過程中會有損耗,按照清朝的規定,交稅時每千兩白銀要額外加收十兩的平庫銀,而平庫銀本應是這些持有封地的王公貴族來交,可是胤誐為了少交這筆錢,他讓人強行把平庫銀強行平攤到了佃戶身上,嚴重的侵害了佃戶的權益。

戶部都知道胤誐這麼幹,但是誰也不敢管,胤誐那是出了名的做事蠻橫霸道不講理,誰敢去惹他。這時候李衛站了出來,李衛當衆指責胤誐剝削佃戶,當然,胤誐隻把李衛的話當放屁一樣,依舊我行我素。

後來李衛想了一個辦法來治胤誐,他特意在戶部銀庫的走廊上立了一個箱子,這個箱子上寫着“敦郡王赢錢”,這事把胤誐搞得十分難堪,為此胤誐隻得讓手下停止向佃戶強行加收平庫銀的事。

李衛曾深受雍正的寵信,在雍正去世後乾隆對他及其後人結局如何?

這件事能展現出李衛早期為官就很正直,不畏權貴,雖然他是保證了佃戶的權益,但是也為此得罪了胤誐,更讓戶部的上司和同僚對他敬而遠之,是以李衛一度苦悶的想辭官回鄉。

不過李衛如此行事卻引起了另外一位皇子的關注,這就是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當時胤祥因一廢太子時失去了康熙的喜愛,也不再被重用,但是胤祥也是一個敢于承擔責任和辦事認真負責的人,是以他十分欣賞李衛這種風格,隻不過他失去康熙喜愛再加上罹患鶴膝風之病,是以在官場上對李衛不能有太大幫助。

但是随着康熙去世,雍正繼位,胤祥與雍正關系親密,是以胤祥被雍正封為怡親王加以重用,雍正繼位之初準備推行新政革除康熙晚年遺留下來的積弊問題,可是由于雍正繼位之初人心不穩,雍正沒有可用之人,胤祥就适時的向雍正推舉了在戶部辦事認真負責卻抑郁不得志得李衛。

此前雍正也聽聞過李衛迫使胤誐不再加收平庫銀的事,是以胤祥一推薦,雍正立刻就大膽啟用李衛。

李衛曾深受雍正的寵信,在雍正去世後乾隆對他及其後人結局如何?

最先雍正提拔李衛為正四品的雲南鹽驿道道員,在這個職位上李衛再次憑借辦事認真負責,僅用了一年時間就把雲南鹽政從之前的混亂變得井井有條,要知道雲南的鹽務是大清的重要經濟收入之一,李衛如此能幹,雍正當然非常高興,于是破格提升李衛為從二品的雲南布政使同時還兼管鹽驿道。

在雍正繼位之後僅一年多的時間,李衛就從一個正五品的郎中直接晉升為從二品的布政使,這個晉升速度之快簡直令人咂舌,也說明了李衛确實能幹。

緊接着不到一年的時間,李衛又被從雲南布政使晉升成了正二品的浙江巡撫,調任浙江之後,很快雍正又讓李衛兼署鹽政使之職,還是政務和鹽務一肩挑。

清朝将全國劃分為十幾個鹽區,鹽政收入是清朝的主要經濟收入之一,尤其是江浙地區,李衛在雲南時就展現出了在處理鹽政方面的過人能力,他善于打擊私鹽,并且很善于捕捉私鹽販子,是以這也是雍正器重他的地方,雍正希望通過用他去抓鹽政,提升國庫稅收。

李衛曾深受雍正的寵信,在雍正去世後乾隆對他及其後人結局如何?

在雍正五年(1727年)時,李衛不僅出色的提升了鹽政創收,還在轄區大力推行雍正新政取得效果,是以雍正特意晉升李衛為從一品的閩浙總督,并且還讓他兼浙江巡撫之職,全權負責浙江和福建兩省軍政事務。

此後兩江總督範時繹在兩江地區抓捕反清複明的天地會不利,導緻雍正在兩江地區名聲很差,是以雍正很生氣的撤了範時繹的官職,命李衛兼署兩江總督之職,全權負責剿滅天地會。

李衛為了剿滅天地會,親自帶兵四處追捕天地會成員,清朝的國術家也是評書中的江南大俠甘鳳池就是被李衛親自帶兵抓獲的。李衛抓捕甘鳳池之後,重創了天地會在江南地區的勢力,李衛不僅打擊天地會在江南的勢力,他還在民間宣傳雍正的恩德,請雍正恢複了此前因呂留良文字獄案而停止的江南地區科舉考試。

可以說李衛在江南執政期間,不僅有效的打擊了反清勢力天地會,還提升了雍正在江南地區的聲望,是以雍正對李衛越發器重和喜愛,雍正甚至曾公開稱李衛、鄂爾泰、田文鏡三人是自己在地方的左膀右臂。

李衛曾深受雍正的寵信,在雍正去世後乾隆對他及其後人結局如何?

李衛不畏權貴秉公執法讓乾隆也很喜愛,不過他死後受乾隆斥責,長子還被殺

雍正去世後,乾隆繼位,在繼位之初,乾隆對鄂爾泰、張廷玉等雍正朝重臣還都算可以,其中也包括李衛。

尤其是李衛在江南地區當官期間,能禮重讀書人,還為官清廉,在民間聲望很高,是以乾隆繼位之後對李衛恩寵不減,先是讓他調任直隸總督還兼河道總督,又給他加了刑部尚書銜,可以說李衛在乾隆朝權勢地位基本沒變。

并且李衛在乾隆時期,還敢于替直隸百姓伸張公道,他彈劾了康熙第三子誠親王胤祉的王府護衛庫克侵占民田。

當時正值乾隆籠絡皇室人心時期,胤祉當年由于參與争位,被雍正圈禁至死,乾隆繼位後立刻宣布胤祉無罪,并給胤祉上谥号為“隐”,對誠親王一系進行了安撫。而李衛此刻彈劾誠親王府護衛,無異于跟乾隆對着幹。

李衛曾深受雍正的寵信,在雍正去世後乾隆對他及其後人結局如何?

不過李衛這個人很會來事,他知道乾隆想安撫誠親王一系,是以他在彈劾奏折中特意表明态度,列出證據,證明庫克侵占民田純屬個人行為,與誠親王府無關,并且還要求乾隆更要顧及誠親王府的聲譽,嚴懲庫克,平息民怨。

從這個奏折就能看出來李衛很會辦事,他先是撇清了誠親王府在侵占民田事件中的關系,然後又告訴乾隆嚴懲侵占民田的侍衛庫克才能更好的保全誠親王府的聲譽,可以說裡子面子李衛都想到了,是以乾隆嚴懲了庫克,誠親王家族對李衛也是頗為感激。

此後李衛還彈劾了河道總督朱藻貪墨公款,緻使河道工程成為豆腐渣工程,最終朱藻和弟弟朱蘅被殺。

李衛也因這兩件不畏權貴秉公執法的案子被民間稱為“李青天”,李衛在民間的官聲非常好,這也是乾隆不能動他,還要繼續加恩于他的原因。

李衛曾深受雍正的寵信,在雍正去世後乾隆對他及其後人結局如何?

在乾隆三年(1738年)時,李衛去世了,終年51歲。他病重期間,乾隆還親自到他家中探望他,足見對他還是很不錯的。

在李衛死後,乾隆給他賜谥号為“敏達”,這個谥号很貼切,雖然李衛一生讀書識字不多,但是他真正做到了“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李衛的一生算是把洞察世事,人情練達做到了巅峰。

但是李衛即便如此,他在死後也沒能逃過像田文鏡那樣被乾隆斥責,當然,李衛在死後被乾隆斥責與他兒子有些關系。

李衛一生共有五子,分别是長子李星垣、次子李星聚、三子李星燦、四子李星宿、五子李星福,除了長子李星垣官至正二品的總兵之外,其餘的四個兒子都是一些知府和通判這類的中級地方官員,他的兒子中就屬李星垣當的官最大,但是結局也最慘。

李衛曾深受雍正的寵信,在雍正去世後乾隆對他及其後人結局如何?

李星垣與李衛一樣,自幼喜歡舞槍弄棒,是以李衛就照着武将方面培養他,後來他考中了武科舉探花,被授予正四品的二等侍衛之職。

在乾隆初期,李星垣積極從軍參加了不少戰鬥,靠着戰功被封為廣西右江鎮總兵。不過李衛一生為官清廉,李星垣卻給老爹李衛丢人了,他在任期間貪墨克扣軍饷,成了不折不扣的大貪官。

後來李星垣貪墨軍饷的事被捅出去,遭到了禦史的彈劾,乾隆就派兩廣總督李侍堯去調查,李侍堯是乾隆初期的名将,他曾經也是帶李星垣上戰場的主将,李星垣能出任總兵還是靠他舉薦,是以他沒有對李星垣嚴格調查,隻是敷衍了事。

結果這個事被乾隆知道了,乾隆認為李侍堯結黨營私,他最恨的就是結黨營私,于是不僅罷免了李侍堯兩廣總督之職,還盛怒的将李星垣賜死,李星垣因貪墨軍饷被賜死被當時的人認為有辱李衛家風。

李衛曾深受雍正的寵信,在雍正去世後乾隆對他及其後人結局如何?

賜死李星垣之後不久,乾隆又到浙江遊玩,在杭州遊西湖時,乾隆到西湖的花神廟去參觀,結果乾隆發現花神廟中的男神相貌與李衛很相似,于是乾隆就向當地人打聽其中原因,這才得知花神廟中的神像是李衛在職時故意讓工匠按照自己相貌打造的。

這是因為李衛雖然為官清廉正直,可那是因為他出身土豪家族,壓根家裡就不差錢,他平日裡生活十分豪奢,他在任閩浙總督期間,修建花神廟時,特意讓工匠按照自己和十二位妻妾相貌打造了男女花神像,就是為了讓老百姓供奉他。

不過由于李衛在任期間官聲很好,是以當地百姓即便得知花神像是按照李衛外貌打造,他們也願意去祭拜香火。

這件事讓乾隆很生氣,再加上李星垣因貪墨不法被賜死,李衛在乾隆心目中就變得不好了,乾隆當即發飙,命人将花神廟中的酷似李衛和他的妻妾外形的神像全部毀掉,還禁止民間再供奉李衛。

後來乾隆公開譴責李衛稱:“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非公正純臣。名立廟,甚為可異!”

是以李衛由于兒子李星垣貪墨,再加上他假公濟私,在神廟修建自己塑像,是以在死後受到乾隆斥責,如果他要是活着的時候被乾隆發現這些事,那他肯定是要被乾隆收拾一番的,下場也不會太好,也幸虧他死得早。

李衛曾深受雍正的寵信,在雍正去世後乾隆對他及其後人結局如何?

寫在最後

是以李衛生前由于官聲好,在乾隆朝得以善終,隻是死後他的兒子李星垣拖了他的後腿,貪墨軍饷案發,再加上他生前假公濟私造神像,是以他死後受到乾隆斥責。

不過李衛以花錢捐官的形式步入官場,在十年間居然從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閑職升到總督這種封疆大吏官職,其升遷速度不可謂不快,也說明了他雖然讀書不多,但是雙商絕對線上,也有過人的能力,是以才能跻身封疆大吏行列。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

文/小島知風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頭條創作挑戰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