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廣:他的武力和統率力有多高?是否辜負了“飛将軍”的名号?

李廣的先祖,是秦朝破趙、逐得燕太子丹的名将李信。漢文帝十四年,匈奴的軍隊大舉入侵蕭關,李廣便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李将軍的身材高大,猿臂且精于射擊,為人相當廉潔,經常會以同理心及愛心來對待他的部下。雖然他的帶兵作風,不容于當時的軍紀理念,卻深得士兵們的愛戴與追随。

他雖然未被漢朝帝王封侯,但司馬遷對他卻有着極高的評價,尤其是對于他的勇猛善射非常贊賞,是以,将其英雄風采展現在《史記 李将軍列傳》中。

“勇于當敵,仁愛士卒,号令不煩,師徒鄉之,作李将軍列傳。”

從《太史公自序》中,可以看出忠貞愛國的李廣,盡其一生皆是奉獻在沙場上。他有舉世無雙的才能,有勇往直前的膽略,在人生的巅峰時期,還有個令人懾服的雅号“漢之飛将軍”。

李廣:他的武力和統率力有多高?是否辜負了“飛将軍”的名号?

武力——“非常人”的遠端攻擊

《史記 李将軍列傳》起首就以“李廣家世世代代都善于射箭”作為開頭,清晰地點出了李廣有天賦:

“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

由此觀之,李廣雖然沒有貴族或皇親國戚的耀眼光環,但家族世代傳授射箭的技藝,讓他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下,就能擁有優異的射擊技巧。

司馬遷更用李廣的身軀壯碩,兩臂像猿那樣長而且靈活的特别體型,來說明李廣善于射箭的特異之處,當然是無人能及:

“廣為人長,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

李廣異于常人的身形,讓他的箭術在施展時,能更加得心應手,縱然是他的子孫們,也很難和他一樣能有如此驚人的天賦。

李廣:他的武力和統率力有多高?是否辜負了“飛将軍”的名号?

唐代盧綸作《塞下曲》,來稱贊李廣令人望塵莫及的技術:

林暗草驚風,将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盧綸運用了一個頗有戲劇性的情節變化,來表現李将軍的神射與勇猛。将軍竟然把箭射入石棱中的描寫,更顯現出其高超箭藝。

壯哉李将軍,神乎其技,遠端攻擊無人能及!

漢景帝時,邊境有時候會有匈奴大舉侵犯,是以屯兵防禦匈奴的責任,就落在李廣的身上。

李廣:他的武力和統率力有多高?是否辜負了“飛将軍”的名号?

漢景帝劇照

一日,宮中受寵的宦官在演習時,帶領幾十名騎兵,放馬馳騁在原野上,結果遇見了匈奴獵戶。因三位精壯獵戶的追殺,中貴人被射傷,而騎兵也幾乎都被殺盡。

李廣得知消息後,立即下決定追擊,《李将軍列傳》記載了李廣出手之神速:

“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

幾十位漢軍跟随着中貴人,竟仍不敵三位匈奴獵戶,可以想像當時匈奴兵是何等強悍!在那勁敵的攻勢之下,李廣竟然還能有所斬獲,足見這箭術是何其厲害!

再者,在雁門之戰,《史記》記錄被活捉的李廣,運用超群的箭藝逃脫:

“匈奴捕者騎數百追之,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

此時,李廣身負重傷,不僅靠厲害的箭術生還,還能用箭射殺來追捕的精騎,這頂尖絕倫的箭法,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

李廣:他的武力和統率力有多高?是否辜負了“飛将軍”的名号?

漢武帝劇照

漢武帝元狩二年,李廣更在與匈奴左賢王對峙時,用四千騎迎戰四萬騎,在“胡急擊之”箭雨紛飛的險境中,“自以大黃,射其裨将,殺數人”,以寡迎衆,完成“免于全軍覆沒”的艱難任務,無非是拜他那神射所賜。

難怪施耐庵在《水浒傳》中安排了一個善射的武将,名叫花榮,人稱“小李廣”。可見得李廣的善射,是令人稱羨的。

統率力——寬緩不苛,愛兵如子,骁勇多謀

将領在統率部隊時,若能以身作則、愛兵如子的話,那麼整個部隊在面對強敵時,必能視死如歸、無所畏懼。

一般居上位者,總是視财為命,視階級權威為地位的象征。而李廣愛護部下如對待親人一般,将四十多年來的俸祿,挪作屬下的賞賜,到最後,自己竟沒有多餘的财産,而且能放下身段與士兵共食,更以士卒溫飽為重。

李廣這樣不擺架子、懂得疼惜部下的統領,當然能赢得士卒們崇敬的心、無悔的追随。

李廣一向不願讓将士們被一闆一眼的刻闆軍律禁锢。《史記》描述他體恤士卒、簡化各種文書簿冊,在夜裡,還會遠遠地安排哨兵,盡量讓大家能夠休息好。

這些雖然異于正規的治軍方法,卻讓整個部隊上下一條心,甘願同生共死,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

同時期與李廣齊名的邊防名将程不識,其治軍作風與李廣迥異。程不識部隊軍紀相當嚴謹,軍隊随時都維持在警戒狀态。

李廣:他的武力和統率力有多高?是否辜負了“飛将軍”的名号?

程不識劇照

當時士卒大多喜歡跟随着李廣的軍隊,絲毫不覺得苦,反而對嚴厲的程不識,感到畏懼與排斥。而匈奴,面對同樣是名将的李廣和程不識,居然是“畏李廣之略”。可見李廣的統帥方式,讓整個部隊産生了震撼敵軍的強大能量。

指揮大部隊的統帥,需要有臨危不亂的作戰智慧。

面對匈奴左賢王四萬騎的猛烈攻擊,李廣整個部隊人心惶惶、恐懼不已。李廣刻意派兒子李敢騎馬直穿匈奴騎兵陣,放出“胡虜易與耳”的風聲,并将部隊布置成圓形的兵陣,面向外,來安定并振奮軍心。

《李将軍列傳》記錄了驚心動魄的戰後情景:

“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

全軍此刻膽戰心驚,而李廣卻神色自若。是以,軍中從此都很佩服他的勇敢。可見,李廣不但是一位威猛的将領,更是一位懂得利用心理戰術、有謀略的指揮官。

李廣:他的武力和統率力有多高?是否辜負了“飛将軍”的名号?

李廣畫像

結語

因為李廣天賦異禀、善于射擊,總能轉危為安;因為他寬緩不苛、愛兵如子,讓将士們毫無畏懼,願意和他出生入死;因為他骁勇善戰、足智多謀,而能逢兇化吉……

“飛将軍”李廣名副其實、聲名遠播,其軍事才能值得稱道,其仁愛士卒的作風,更令人尊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