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庸》當中,有這樣一個道理:
“中庸者,天下之大學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庸的平衡之道,是人們面對世界時,一種良好的處理方式。
而在人與人之間,中庸之道,也同樣适用。
無論是什麼樣的感情,都要講究彼此之間的平衡感。
若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兩個人之間的感情,就很有可能會受到影響。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名詞,名叫:馬太效應。
指的便是一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兩極分化效應。
當這種效應,反應在夫妻之間的相處中時,就需要格外注意了。
人們總是說,相愛容易相守難。
相愛的人之間,應該如何良性的相處,本就是一門學問。
而拒絕“馬太效應”,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02.
夫妻之間,切莫失衡。
面對那個自己心愛的人,人們總是下意識地,想去奉獻,生怕自己愛得不夠深。
害怕自己付出的太少,不能讓對方更好。
抑或是,害怕是以而失去對方。
于是,很多人會開始,無止境地投入自己的成本,包括時間,涵蓋金錢。
可這樣全心全意的付出,有時候并不是一件好事。
反而可能會因為失衡,而陷入“馬太效應”。
付出的那一方,不斷的投入成本,越投越多,也越愛越深。
而被付出的那個人,卻坐擁幸福,投入的越來越少。
最後,在這個人的心中,也許會出現感動,但愛意,卻反而越來越少。
這樣的失衡,對于愛情而言,可能就是最後一擊了。
還記得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當中,有這樣兩個角色。
嶽雲鵬與柳岩,分别飾演了,在愛情中追逐的兩個角色。
他們之間的愛情,就是在愈加兩極的失衡中消散的。
上大學的時候,男生就瘋狂的愛上了燕子。
即使所有人都不願意相信她,男生也一直堅定地站在她的身邊。
也正因如此,他們相愛了,度過了甜蜜的大學時光。
畢業之後,燕子想要出國,男生拼盡全力也要供着她。
他幹過家教,在飯館幫過忙,什麼賺錢他做什麼,隻為了讓燕子更好的生活。
可最終,燕子還是越走越遠。
他們之間最大的問題,就在于付出的失衡上。感動并不代表心動。
在愛情當中,努力的付出并沒有什麼問題。
但在付出的同時,也要看對方的回應。
不要打破愛情的天平,一旦跷跷闆失衡,總要有一個人,落在下方的。
03.
平衡,才是相愛的模樣。
真正的愛情,本就應該是兩個人彼此欣賞,而後攜手同行。
在這兩個人之間,沒有誰更強,或者誰依賴着誰。
彼此都是對方的獨一無二。
他們勢均力敵,惺惺相惜,同時,也彼此寬慰,保持着相愛的平衡。
若是一方在某方面付出的更多,另一方就會在另一方面齊頭并進。
這樣的平衡,才是愛情該有的模樣。
相反,失衡時的“馬太效應”,應該遠離愛情。
記得之前,看綜藝《親愛的客棧》時,被劉濤夫婦圈了粉。
他們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就非常的和諧。
沒有誰比誰更好,兩個人站在天平的兩端,四平八穩。
節目中,他們需要經營一家客棧。
有經濟頭腦的王珂負責經營,而動手能力強的劉濤,則負責起客棧的衣食住行。
他們的分工明确而清晰,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在閑餘的時間,他們還會去給對方幫忙。
捏捏肩,洗洗碗,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就是這樣的彼此付出,互相體諒,才能夠讓他們的感情,曆久彌堅。
相守的本質,就是兩個人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磨合。
這件事需要兩個人的付出,缺一不可。
是以,平衡,才是夫妻之間,真正的相處之道。
04.
保持平衡,拒絕“馬太效應”。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樣舉案齊眉的愛情,是多少人夢想中的愛情模樣。
可真正能夠做到的,卻沒有幾個。
在愛情中,不要隻顧着埋頭付出,時不時的,也擡起頭來,看看對方的回應。
誠然,感情中的付出回報,本就不能量化而論。
但對方是否真正愛自己,人們的心中,一定都有一杆秤。
在那台天平上,印刻着自己的答案。
若是隻有自己在熱情的努力,對方始終隻是接受,亦或者隻是輕微的回應。
那,先嘗試着放下這段感情吧。
即使自己再努力,換來的也可能隻有感動。
就像愛着燕子的男生那樣,難以圓滿。
往後餘生,去愛那個與自己互相對方的人,别再單方面的付出了。
愛你的那個人,就在不遠處的前方,等待着你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