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生活中有這些表現的女人,可能很缺愛,你最好一條别占

心理學:生活中有這些表現的女人,可能很缺愛,你最好一條别占

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系删除

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簡單一句話,便将童年對于一個人的影響刻畫得淋漓盡緻。很多從小不被愛或者童年不幸福的人,成年以後就會過分向外索取。

如果缺愛,就會索取愛,這一點在兩性關系裡展現得尤為明顯。

為什麼從小缺乏父愛的女孩,長大以後更容易喜歡上中年大叔?原因就在這裡,這種戀父情結,跟童年的經曆息息相關。

正因如此,我在讀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時,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果簡·愛遇到羅切斯特先生的時候,不是十八歲,而是二十八歲或者三十八歲,那麼她還會愛上他嗎?

兩個人有着整整二十歲的年齡差,而且十八歲的簡·愛,宛如一張白紙,沒有見過世面,沒有經曆過什麼事,更沒有愛過什麼人。

在這種情況下,從小缺愛的她,很容易就會被羅切斯特先生身上那種成熟的氣質所吸引,進而一發不可收拾,愛得深沉。

心理學:生活中有這些表現的女人,可能很缺愛,你最好一條别占

這一點,連簡·愛自己也說過,她說自己對于羅切斯特先生,起初并不是愛情,而是一種從未體會過的,親情的溫暖:

“我非常樂意接受他所提供的新觀念。他舉手投足無拘無束,使我不再痛苦地感到窘迫。他對我友好坦誠,既得體又熱情,使我更加想靠近他。”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簡·愛被他吸引,是因為在他身上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他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見過很多世面,他的經曆是簡·愛沒用的。

長久地接觸下來,簡·愛忍不住感慨:

“我感到非常愉快,非常滿意,不再渴望自己有親人,我生活中的空白已經被填補。”

這就是一個從小缺愛的女孩,長大以後向外索取愛的展現。她是一個孤兒,沒有被家人愛過,沒有體會過什麼是愛,是以但凡有人對自己好一點,就會很容易淪陷。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那些缺愛的女孩,在生活和在愛情中的态度和表現,跟常人是不一樣的。總得來說,越是缺愛以下這些特征,也就越是明顯。

心理學:生活中有這些表現的女人,可能很缺愛,你最好一條别占

一:内心敏感且自卑,對于很多事都不自信

缺愛的女人,從小沒有被好好地愛過,是以成年以後,在很多事情上都會極其不自信。她們很容易否定自己,在很多事上不夠主動,哪怕遇到了真正喜歡的人,也會躊躇不安,遲遲不敢向前。

她們是自卑的,而且這種自卑,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得以改善。

你隻有不斷地勉勵自己,要求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才能慢慢地掌握人生的主導權。從小缺失的,要自己找回來。

《一生的親密關系》這本書裡,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隻有一個人願意探索自己的過去時,就有機會從過去的模式中,拿回對愛的掌握權。

勇于接受自己的過去是第一步,不要否認這段經曆,接受它,然後去創造新的人生。

心理學:生活中有這些表現的女人,可能很缺愛,你最好一條别占

二:凡事委曲求全,渴望獲得愛,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是心理學研究領域中的重點研究對象,這類人格的人,往往會掩飾内心深處真正的需求,他們會為了迎合他人而委屈自己。

内心很渴望得到認可,得到關注和愛,但是不敢承認。追根究底,是因為不夠自信而害怕被他人拒絕。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便将讨好型人格,刻畫到了極緻。

書中的男主人公從小不被愛,為了迎合大多數人而被迫壓抑自己。一樣東西,如果大家都說好,他也跟着說好,即便他認為根本不好。

這種隐藏真實自我的舉動,其實就是讨好型人格的典型表現。

在生活中,很多人也有類似的傾向,他們很怕不合群。當大家都去做某件事時,他即便不想做,也不敢搞特殊,隻能被迫去做。

這樣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因為越是迎合,也就越是背離真實的自我。

心理學:生活中有這些表現的女人,可能很缺愛,你最好一條别占

三:容易情緒化,自我價值感低

除了以上兩個特征以外,缺愛的人還有一個極為明顯的特征是,他們很容易情緒化,自我價值感極低。

這種人,常常對于他人說的話或做的事格外在意,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也會想很多,而後聯想到自身,覺得都是自己的錯。

他們的情緒化還展現在,總是無法跟内在的自我和解,上一秒還很開心,下一秒就陷入了抑郁的情緒裡,而且遲遲走不出來。

這樣的心理,很容易就會影響到工作和生活,而且人緣也會受到影響。當别人覺得你玻璃心時,連跟你說話都會再三斟酌,挺累的。

心理學:生活中有這些表現的女人,可能很缺愛,你最好一條别占

美國人際關系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愛不是誰要去讨好誰,而是有一個人喜歡真實的你,你隻需要做好你自己就好了。”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遇到真正愛我們的人,是以沒必要壓抑和隐藏真實的自己。一個人若真的愛你,就會愛原本的你,而不是戴着面具的你。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