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村紀實:出院後的父親還健在,親戚們就開始索要各種東西了

作者:愚伯的自留地

文:劉恩文

圖:來自網絡

三年前,八十多歲的父親,突然得了一場大病,出現嘴巴眼斜、語言障礙等症狀,到了醫院進行了腦CT和磁共振等一系列的檢查,最後确診為腦梗塞。住院治療了半個多月,總算有了好轉。出院後,雖然能夠自理,但繁重的農活再也幹不動了,隻能做一些輕微的事。

鄉村紀實:出院後的父親還健在,親戚們就開始索要各種東西了

父親一生與泥土為伍,天天以土地為伴,辛辛苦苦、常年勞作,除非上天下大雨給他放假外,從不閑着;企事業機關上班的人到年齡退休,作為農民的父親的詞典裡卻永遠也找不到這兩個字。

陪護父親住院時,我曾勸他,出院後把地分給妹妹們吧,從此咱也“退休”不再種地了。開始他不情願地點點頭,沒有正面回答我。過幾天稍稍好些時,卻不同意了,說隻要自己能動,地就不給别人,種點就收點,自食其力,也用不着麻煩兒女。

我知道,他是怕我對家裡支出太多,在盡力為我減負。然而,天不遂人願。時過半年,父親又一次住進醫院。這一次比上次還重,我又勸他,他歎了口氣,無可奈何地說,不能種了,真幹不動了,分了吧。

父親出院後,我便從老家回到遠離老家的城裡,三天兩頭打電話問地的事。父親說那幾塊好地,分給嫁在離家不遠的我的兩個妹妹種了。

父親還告訴我,看到他身體這樣,平時很少來我家的我的幾個親叔伯兄弟和嫂子弟媳,這時也常光顧,一天不來兩天準到,唠唠家常,問候問候,有時也幫助幹一些家務。

鄉村紀實:出院後的父親還健在,親戚們就開始索要各種東西了

還有經媽媽做媒,嫁到我們村的表姐,也經常來看我的父母。我聽了,很是感動,心想,等下次回老家,一定給他們帶些禮物,以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

那次回老家前,我和妻子商量,買了幾份禮品,是我所在城市的特産。

讓我沒想到的是,一提起他們,父親竟氣呼呼地罵起來。說他們狼心狗肺,常來看他們是另有所圖、沒安好心,現在,已經很久很久都不來了。

我不解,父親接着說,那幾個叔伯兄弟是為父親的土地來的,他們見好地分給了我的妹妹們,就向父親要剩下的幾片山地和林地、沙地,還有幾處零散的幾條壟,父親把那幾塊地給了他們,結果幾個人卻不高興,心裡都暗暗責怪父親。

有的還向父親要這要那,說父親也種不了地了,那些農具什麼的以後就用不上了,不如給他們,都被父親拒絕了。表姐也和他們一樣,看上了當年母親的嫁妝,那台古老的上海生産的飛人牌縫紉機,也被母親拒絕……

聽了父親的話,我很驚詫,也很傷感,頓時感到當下的農村變了,人也變了,變得很勢利,即使是親戚、家人,也都概莫能外。

那次,我在老家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了解到,改革開放這些年,農村的經濟确實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人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富裕,生活也越來越幸福。

但是,親戚之間,鄰裡之間,村民之間,少了經常的走街串巷,少了坐在炕頭上拉家常、唠閑嗑,少了見面打招呼的熱呼勁兒,更少了過去那些質樸、簡單而又純潔的鄉情、親情和友情,淳樸的民風越刮越弱。

随之而來的是,人們之間的感情越來越疏遠,人情味兒越來越淡薄,大家都關注的是自己的利益,能索取到什麼,如果沒有好處,幫瞎忙、講奉獻、白出力的事很少再有人去做了。

鄉村紀實:出院後的父親還健在,親戚們就開始索要各種東西了

對漸漸變化的當下農村的人情,我不免生出些許擔憂,過三年、五年,我的鄉情會是什麼樣子?再過十年、二十年呢?有生之年,我還能找到我兒時的鄉愁嗎?

我真的不知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