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文新推】從6000人落戶北京談起:人才評估體系應該多元化

北京戶口是給精英的福利,但精英到一定地步,也要沒必要在乎北京戶口了。

  這幾天,我們的朋友圈被6000個新北京人刷屏。

  相關的消息顯示,經北京市政府研究決定,今年北京市确定的積分落戶規模為6000人,對應的最低分值為90.75分,按照同分同落原則,實際公示名單共6019人。

  透過網上公布的落戶名單,我們不難看出來,這又是一份正常意義上的社會精英名單,普遍來自大企業和機構(BAT、聯想、華為等等),擁有支配較高資源能力的中年人(75年左右的人群占據主流),高學曆(平均達到了大學以上學曆)。而根據積分落戶規則來看,學曆尤其是碩士、博士這樣的學曆,會構成積分體系的重要組成。

  其實北京之外,各大城市也陸陸續續出台的落戶标準,很多三四線城市買房就可以落戶,而像西安這樣的城市,大學生作為了落戶的标準。在西安之後,越來越多的城市,也把學曆當做了人才落戶的依據。

【老文新推】從6000人落戶北京談起:人才評估體系應該多元化

  那麼,人才真的等于學曆嗎?學曆作為人才評估也就是落戶的依據,是否真的科學?在學曆之外還要不要别的人才評估體系?

  這些話題,我幾個月前的文章做過一次探讨,今天感覺發在這更合适。

  -------------以下是老文新推---------------

  2018年春季以來,各省市開啟了新一輪的“搶人才”大戰,規模和影響力創近年新高。

  先是西安啟動“史上最寬松”人才戶籍政策,進入3月更是利用網際網路平台,加速人次落戶效率。學曆落戶,落集體戶的,隻需要上傳身份證和學曆照片,不需要提供紙質材料,即可辦理落戶。通過快遞寄送給群衆,實作一次不跑。相關的報道顯示,戶籍新政實施以來,西安新落戶人口近40萬!

  西安的效率還如同4G時代一樣快的讓我們驚呼時,天津的戶口政策實施效果更是秒殺西安。5月16日,天津市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釋出“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大幅降低了人才落戶門檻。據天津公安官方網站介紹,大學生40歲以下,碩士45歲以下,博士不受年齡限制,隻要持身份證、學曆學位證,即可辦理落戶。據統計,自“計劃”釋出20小時内就有30萬人登入并下載下傳“天津公安”App辦理落戶申請。

  與此同時,包括武漢、長沙等在内的多個城市最近一年啟動了類似的人才新政。并且武漢在全國率先明确大學畢業生在漢工作指導性最低年薪标準,并出台提供可拎包入住的人才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讓大學生能以低于市場價20%的價格買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場價20%的價格租到房等政策。

  綜合各地的人才引入政策,我們不難發現核心的一條就是:大學學曆可落戶!

  這幾天有不少朋友和我探讨是否遷徙戶口到相關城市,大家想到的第一利益出發點是“有資格買房了,以後房産能增值了”,連日來包括我的鄰居在内的多位朋友已經落戶西安等城市。

  在我看來,把學曆和人才劃等号,這是一種狹隘的、過時的、缺乏科學的人才觀,它從客觀上限定了“人才”的認定和培育标準。這種以學曆論人才來落戶的政策落地,短期來看的确可以拉動房價提升财政收入,并且吸引大批人口入駐,但長遠來看并不利于地區的發展。

  學曆不是唯一 人才體系早已經多元化

  曾幾何時,對于普通家庭來說,聯考被譽為是“改變命運的最重要途徑”,在上個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對于很多城市來說,大學或者更高學曆幾乎可以作為人才選拔認定的唯一标準。

  現在是2018年了,随着網際網路和經濟文化的發展,人才結構呈現了多元發展趨勢,以學曆論英雄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标準,早已經不能适用今天的人才培養和利用體系。

  目前來看,中國各地的人才新政幾乎沒有一個是真正經過調研分析而推出的,基本上都是通過以往的思路,來迎接不确定的未來。通過“學曆标準”搶人的城市,也就沒什麼機會了,我不太建議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去這種城市工作生活。

  以學曆論戶口 表面勤政實則懶政

  如果我們現在還有城市靠學曆标準引進人才落戶,那麼說明這個城市的管理者無法與時俱進。說難聽點這是一種看似作為實則懶政的做法,也就是懶得推出創新人才機制,而沿用過往人才引入方式的行為。

  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來評估認定人才,是一種穩妥起見不會犯錯的方式,但同樣也會錯過很多特殊類的人才。這種方式,很有可能留下了幾十萬人才中堅力量,但錯過下一個沒有大學畢業的比爾蓋茨、喬布斯、紮克伯格等超級天才。

  在我看來,我們現在各地的城市管理者,要面對産業網際網路和經濟結構調整蘊含的巨大曆史機遇,破除“唯學曆論”的狹隘人才眼光,積極制定全新、科學的人才認定和引入體系。如此方能擺脫“跟随者”姿态,讓更多種類型人才進入城市,助力城市發展。

  那麼在新時期,人才到底是什麼?

  以人才論戶口我支援,但把學曆和人才劃等号我反對。 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和社交網絡的出現,激發了每個人内在的潛力,讓那些沒有學曆的人也可以依托網際網路為社會創造可觀的價值。那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是人才?

  高學曆的人士當然是人才,但我認為像王寶強這種沒有上過幾天學,通過演藝和歌唱為群衆提供快樂的娛樂明星也是人才;我認為在百度樓下賣煎餅果子的大爺,如果他的煎餅攤能獲得4.5分以上的評價,那麼他也是新時期的人才;我認為很多低學曆但是消費能力強的土豪,為城市的内需增長做貢獻也是人才;我認為大量各行各業的自由職業者,如果能為不同的企業和機構提供一定價值,那他們也是人才.....

  但以上種種人才都無法用統一、量化的标準去認定,是以沒有哪個城市認為這些群體是“人才”。未來随着阿裡巴巴城市大腦和雲服務等技術的落地應用,我相信基于網際網路相關積分、計算、分析體系,能夠為360行的人才“背書”,反過來告知我們的城市管理者,到底哪些人是真正的人才,幫助到城市管理者制定智能的人才評估和引入體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