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由敦煌研究院首次官方授權指導的線下多媒體特窟特展《敦煌奇境——傳奇洞窟220窟之謎》在2022年1月1日在上生·新所開展。

半個月來,展覽成為這片網紅街區的新熱點,即使在工作日的下午,觀衆仍是絡繹不絕。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敦煌學是一門複雜高深的綜合性曆史研究課題,想要讀懂其中諸多奧妙,專業人士的講解必不可少。針對此次展覽,主辦方以每半小時為一個周期,安排專業的解說員團隊對展陳内容進行詳細解說。

解說員們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觀衆揭開石窟中雕塑、圖像中的種種玄機。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展覽的序廳中,講解員向觀衆介紹此次特展所呈現的第220窟在敦煌的諸多石窟當中所處的具體位置。看似線條抽象優美的建築群浮雕,其實也是一幅還原了敦煌石窟布局的地圖。在這個規模不算很大的展覽中,處處得見設計與内容相得益彰的巧思。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進入展廳後第一件展品,是等比例縮小的敦煌220窟模型。220窟在敦煌被列為特窟,平日不輕易對公衆開放。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雖說是模型,特窟在複刻原窟的各種細節上可謂巨細靡遺。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湊近了仔細看,模型對洞窟的刻畫有着驚人的細膩。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展覽特别以分層的形式展示了220窟中的一幅樂舞圖。這幅圖像看似是對西方極樂的美好想象,其實也包含着初唐時代的人們對于理想世俗生活方式的刻畫。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展覽還專門辟出一塊空間,複刻出石窟的部分景觀。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在樂器展廳中,陳列了不少壁畫中出現的樂舞飛天演奏的樂器。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青年作曲家張夢根據敦煌古譜《水鼓子》(敦煌琵琶譜)重新配器、編曲而作的《水鼓子》也在展覽中呈現。觀衆隻要戴上耳機,就能聽到古樂器合奏而成的美妙樂章。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展覽專辟區域,呈現長安城上元燈會的盛大場景。為什麼要在一個敦煌的主題展中,表現“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景象呢?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其實,這與興建220窟的“窟主”,敦煌當地的望族翟氏,尤其是族長翟通有着重要的關聯。據考證,當年赴京趕考時,翟通曾有機會見證上元燈會的一時盛況,并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興建敦煌石窟時,翟通以當年在長安看到的歌舞升平為藍本,描繪了西天極樂世界的歡樂歌舞的場面。是以,研究敦煌的學者向來認為,研究敦煌壁畫是了解唐朝人生活方式的重要資料。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最後一個展廳是360度環繞投影的空間。專為此次展覽特别制作的動畫不僅向觀衆介紹了220窟營造的前因後果,紋飾圖樣,還穿插了專業舞者的現場演繹,還原飛天舞在當時的場面。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此次展出亦搭配有由敦煌研究院授權的一系列文創商品售賣。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配合上生•新所2022年度開幕的首個大展,往日洋派的遊泳池也挂上了傳統的燈籠,與敦煌主題、年節氣氛相得益彰。

敦煌石窟“走進”上生新所,除了壁畫詳解,現場還有真人演繹“飛天舞”……

欄目主編:張春海 文字編輯:張陌

來源:作者:董天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