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繼光犧牲後,鄧芳芝為何沒哭?真實原因曝光後,感動了無數國人

1952年在抗美援朝戰争中的上甘嶺戰役對中國人來說可謂是耳熟能詳,在上甘嶺戰役中用自己的身子撲向敵人的碉堡堵住槍口的黃繼光也人盡皆知。黃繼光為國家和民族犧牲的戰鬥英雄事迹傳回國内後,國家對他進行了大肆宣傳和表彰,這個年輕英魂的母親也備受人們關注,但是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老人在得知兒子犧牲在戰場上的消息後,不僅沒有哭,反而一直保持微笑。事後鄧芳芝解釋了自己不哭的原因,令人感動不已,本期視訊就來講一講上甘嶺英雄黃繼光和英雄母親鄧芳芝的感人事迹。

黃繼光出生于日本開始侵華的1931年,父親黃德仲是四川省中江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因為家裡缺衣少食,黃德仲不得已向地主家借糧養活家人,但是父親拿不出糧食還給地主,隻能去地主家裡做苦力還債。沒日沒夜的體力活導緻他一病不起,而地主家緊追不舍,抓走了病床上的黃德仲。母親鄧芳芝被逼無奈,賣掉了家裡剛剛長出麥苗的3畝地,才籌到了救出父親的贖金。隻是父親本就有病在身,又被地主抓走挨餓受凍,在黃繼光剛剛十一歲的時候就因為沒錢病死了。

黃繼光犧牲後,鄧芳芝為何沒哭?真實原因曝光後,感動了無數國人

父親死後,黃繼光家裡的日子過得更艱難,僅靠母親一人的力量根本無力撫養幾個孩子。年幼的黃繼光隻能延續父親的老路,到黑心的地主家裡做苦工。然而地主根本不體諒黃繼光年幼體弱的事實,不僅讓他幹重活,還找借口克扣黃繼光的工錢。在地主家做了半年工的黃繼光一分錢也沒有拿到,還總是受其他人的欺負,黃繼光離開地主家,通過上山砍柴和做香,總算為家裡賺得了一些微薄的收入,能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幸好黃繼光的家鄉在1949年11月的時候解放了,黃繼光家裡也分到了地主的糧食和土地,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頭。不久後抗美援朝戰争爆發,中江縣在1951年3月開始征集志願軍,黃繼光在抗戰時期就因為搜到僞保長私藏的槍支被評為了民兵模範,得知國家征集新兵時,他第一個跑到征兵現場報名。

黃繼光回家把這個想法跟母親鄧芳芝說了,孩子有心報國,鄧芳芝雖然心疼,終究還是沒有阻攔。隻是黃繼光在征兵體檢時因為個子不高沒有達到征兵的标準,沒有被準許入伍。黃繼光得知原因後,勇敢地跑到征兵辦向招兵負責人大聲地表示,雖然自己個子不高,但是上了戰場殺敵絕對不會比别人落後。招兵負責人對黃繼光的态度很贊賞,破格錄用了他,黃繼光高興地回家把消息告訴母親後就滿心喜悅地等着跟戰友一起奔赴戰場了。

抗美志願軍隊伍需要從東北進入北韓境内,黃繼光身在四川中江,坐火車先到德陽轉車,抵達陝西寶雞之後再出發去丹東。黃繼光和其他入伍新兵一起背着打包好的行李,坐上了悶罐火車,為了不被有心人查探到火車裡是志願軍戰士,就連車廂外面都标注的物資或牲畜。即使十幾天的路程中都不能出來透口氣,黃繼光和這些新兵們的心情還是無比的興奮。

抵達丹東後,新兵進行了一個月的簡單集訓,不僅要學習戰場上的必備知識,還要學習内務條例、練習隊列隊形,力求從形神各方面都能轉換成一個合格的戰士。

1951年7月,黃繼光加入了共産主義青年團,不久後就向指導員送出了入黨申請書和請戰書。因為想要參加抗美援朝戰争需要戰士們自己寫請戰書,而家裡貧窮的黃繼光從小就沒上過學,自然也不認字。新兵連裡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四川來的矮個子黃繼光一心想着上戰場殺敵,認字的戰友就幫黃繼光寫了請戰書。黃繼光還每天向來自山東的戰友李繼德請教認字,讓李繼德教他拼音,倆人合買了一瓶藍墨水,平時就由黃繼光裝在自己的挎包裡。有一次學完拼音後,黃繼光沒把墨水蓋子擰緊,挎包都被染成了藍色。

奔赴戰場之前,部隊給每個戰士發了一件黃布軍大衣、一條毛巾、一個搪瓷缸和一把鐵鍬,志願軍戰士們每人背着10斤炒面,雄赳赳氣昂昂的唱着《志願軍戰歌》,一起從鴨綠江大橋進入北韓。

黃繼光犧牲後,鄧芳芝為何沒哭?真實原因曝光後,感動了無數國人

抵達北韓新義州之後,黃繼光被分到了15軍45師135團2營,和其他新兵第一次進行了實彈訓練。頗有天賦的黃繼光經過幾次射擊之後就能用三八大蓋打出30環的好成績,李繼德打出了29環,他們倆就不再跟其他戰士一樣用三八大蓋,而是被分到了蘇式沖鋒槍。

隻是射擊成績優異的黃繼光始終沒有機會上戰場,1951年冬天,美軍飛機炸毀了北韓的運輸線路,黃繼光所在部隊奉命用人力往前線運送物資。為了不被敵人發現雪中的隊伍,全體戰士反穿棉衣,背着50斤的大米,每人領了一個生雞蛋當飯吃。隻是當時室外的氣溫低至零下39度,戰士們踩着厚厚的冰雪往返70多裡給前線送糧,用來充饑的生雞蛋早在半路上就被凍成了冰疙瘩,運送完大米,好多戰士的腳指頭都凍壞了。

參軍一年後,黃繼光還是沒有被安排到前線作戰,他的心裡焦急無比。這時候他被調到營部給參謀長做通訊員,黃繼光就對上司說了自己想要到戰場作戰的願望。上司耐心地開導這個年輕的戰士,雖然現在你還沒有直接上戰場殺敵,但你依然在為戰争做貢獻,每一位戰士都有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不是隻有殺敵的戰士才是真正的戰士。得到勸慰的黃繼光隻能暫且按捺下心中的焦急,努力做好自己目前的工作。

很快,黃繼光就得到了親臨前線的機會。1952年6月,黃繼光所在的135團開赴前線,而2營的指揮部就設在上甘嶺597.9高地上。黃繼光知道自己有機會打仗之後,興奮極了,隻是這場戰役直到10月14日才正式打響,卻是人類戰争史上有記錄以來的火力密度最高的一次。

聯合國軍在上甘嶺這一塊小小的陣地布置了40多架飛機、300多門大炮和27輛坦克,密集的火力攻擊讓志願軍面臨極為嚴峻的戰争考驗。戰鬥打響之後,有志願軍戰士發現,敵人為了切斷我軍前線和後方的聯系,每天早上都派10輛坦克到山腳下進行猛烈轟擊。這樣一來,志願軍的運輸隊根本沒辦法上來,前線補給也就斷了。

黃繼光犧牲後,鄧芳芝為何沒哭?真實原因曝光後,感動了無數國人

為了破壞敵人的封鎖,解決斷糧的危機,2營的一個排長王木生自告奮勇在夜間埋伏在敵人坦克的必經之路上,爬到最後一輛坦克炮彈發射處,将手榴彈從炮口丢了進去。這個龐然大物一般的坦克從内部開始爆炸,廢棄在原地。前面9輛坦克裡的敵人經此一炸,狼狽不堪地丢下坦克逃走了。隻是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王木生竟然在爆炸的坦克裡死裡逃生,還趁夜間回到了陣地。

王木生的生還給志願軍帶來了極大的激勵和啟發,2營派人炸掉了敵人剩下的9輛坦克,稍微削弱了敵軍的火力。然而美軍喪失坦克之後發動了更加猛烈的攻擊,飛機和大炮不計成本地對陣地進行轟炸。志願軍傷亡慘重,最終在下午被奪走了陣地的掌控權。

奪取陣地後的敵人立馬在山頭搭起了一個石頭做的碉堡,并在碉堡下方挖了一條溝用來輸送子彈。碉堡的位置也顯得十分刁鑽,除了前方的開闊地外,兩邊都是高高的山崖,除了從正面進攻,志願軍沒有别的路徑可以打掉碉堡這個火力點。

而黃繼光所在的2營根本沒有火箭筒和大殺傷力的炮彈能夠炸掉這個碉堡,隻能用機槍從正面沖鋒。隻是敵人隐藏在碉堡後易守難攻,志願軍的幾次沖鋒都被敵人死死壓制住,沖鋒的戰士們也都犧牲了。

面對敵人固若金湯一般的守勢,15軍軍長指令部隊絕對不能丢掉陣地後退,黃繼光作為警衛員在晚上随參謀長一起來到陣地上商量奪回陣地的方案。黃繼光和連長、教導員的通訊員組成了新的爆破小組,拿着手雷在戰友機槍的掩護下一寸一寸地往碉堡方向爬。

黃繼光和其他兩人一樣左手拿着手雷,右肘撐地拖着身子匍匐前進,身上除了一把槍,還挎着那個被墨水染藍的挎包。在距離敵人的碉堡還有幾十米的時候,三人就被敵人發現了,密集的子彈掃中他們身邊的土地,而爆破小組的另外兩人很快就被子彈擊中停在了原地。任務落在了黃繼光一個人身上,他繼續向前匍匐,在距離碉堡隻有十幾米的時候被子彈擊中。後方的戰友以為他也犧牲了,正要派出第二個爆破小組,黃繼光又動了,在扔出手雷的一瞬間,整個人也朝着碉堡撲了過去。手雷隻炸塌了碉堡的一部分,但黃繼光用他的胸膛擋住了敵人的機槍口。

同一時間,後方的戰士在沖鋒号吹響時沖出防禦工事,向沒有聲息的碉堡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在殲滅大半敵人之後,終于奪回了陣地。志願軍戰士們把黃繼光的遺體從陣地上擡下來,他的整個上半身都已經被密密麻麻的彈孔,渾身都浸在鮮血中。年僅21歲的黃繼光成為了烈士,他甚至還沒有結婚,就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黃繼光被追封為二級英雄,1953年4月,又被追授為特級英雄。黃繼光犧牲的消息傳回家裡後,母親鄧芳芝悲痛不已,但是她很快就重整心情,給人民志願軍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說自己在趕集的時候知道了自己心愛的兒子犧牲在了北韓前線,雖然當時痛得像身上割下了一塊肉,但是她明白兒子是為國家犧牲,他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黃繼光犧牲後,鄧芳芝為何沒哭?真實原因曝光後,感動了無數國人

1953年鄧芳芝受邀出席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毛主席在會議結束後,注意到了她,問身邊的從業人員:“那是戰鬥英雄黃繼光的母親嗎?”得到肯定答複後,主席輕輕地說:“請黃媽媽到家裡做客吧。”

到了毛主席的住處後,毛主席已經等在了門口,在看到鄧芳芝後就上前跟她握手,說黃媽媽給國家和人民教育出了一個好兒子。61歲的鄧芳芝面對主席心裡十分激動,又有些五味雜陳,但她始終面帶微笑,回答“是主席教育得好,培養得好”。随後主席還關切地詢問了鄧芳芝的家庭情況,并囑咐從業人員,一定要對英雄的母親多加關心照顧。

作為英雄的母親,鄧芳芝又在1955年和1960年先後接到了毛主席的接見,這在所有戰鬥英雄家屬中,都是僅此一份的獨特待遇。而令人驚訝的是,鄧芳芝在三次面見主席的時候都保持了全程的笑容,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悲傷之态。

黃繼光犧牲後,鄧芳芝為何沒哭?真實原因曝光後,感動了無數國人

很多人對此表示疑問,有人按捺不住向鄧芳芝進行詢問,鄧芳芝聞言笑了笑,回答說:“我的兒子犧牲在了戰場上,我怎麼可能不難過?隻是若我哭着見主席,讓他老人家也想起自己犧牲的兒子,他心裡不也難過嗎?他老人家一天要管那麼多國家大事,我不能勾起他的傷心事,是以要一直保持微笑。隻是眼淚都往心裡流啊!”

鄧芳芝在黃繼光犧牲的第三年把小兒子黃繼恕也送到了戰場,後來把自己的孫子孫女都都到了部隊。一個英雄的誕生,背後必然有着英雄的土壤,鄧芳芝和黃繼光如出一轍的大無畏氣概都是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标志。

黃繼光犧牲後,鄧芳芝為何沒哭?真實原因曝光後,感動了無數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