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43年,朱棣被刺,瓜蔓抄屠村…

點我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 高棉人眼中越南是大哥,中國呢?|明朝一年從美洲賺多少銀子?|塔利班打仗的錢美國給的?|宮女為什麼怕西瓜?

1043年,朱棣被刺,瓜蔓抄屠村…

配圖 明代宮城圖 局部

01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終于進了南京城。

跟自己作對的都殺了,但是方孝孺還活着。

因為自己的高參姚廣孝曾經說過讓自己不要殺方孝孺,因為這是天下讀書人的種子。

那就讓他給自己起草一份即位诏書吧——畢竟他是侄子朱允炆之前最器重的心腹,如果他能給自己的新公司開張寫一份賀詞,天下人誰還敢說自己的皇位是篡奪的?

可是方孝孺一口老壇酸菜面就噴過去:

呸,想要我給你寫诏書,美死你,趕緊殺了我了吧。

朱棣很生氣:給你臉了是吧?你真的不怕死嗎?替我寫一份诏書有那麼難麼?跟着誰幹活不都是打工?

方孝孺仰天長笑:你沒聽過忠臣不事二主?死就死了,不就是留下一個萬大的疤嗎?但是讓我給你寫诏書,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朱棣徹底憤怒了:你特麼就是看不起我是吧?

早把姚廣孝的囑咐忘了個一幹二淨,讓人割爛了方孝孺的嘴,生生折磨死。

(有人說方孝孺被誅殺十族,但是這個在正史上是沒有記載的,隻是最早出現在祝枝山所著的《野記》裡,聽這名字你就知道這是野史。)

可是沒有人看到人群裡有一個人死命的咬着牙齒,眼睛裡噴射着怒火,在心裡暗暗地發誓:

兄弟,你先走一步,我一定為你報仇。

這個人叫景清。

02

景清本來姓耿,陝西人,可能是國語不太标準吧,在介紹自己的時候被人誤認為姓景。

景就景吧,姓啥不吃飯?

何況景清還真的吃不上飯,因為自小父母雙亡,是外婆一手把他帶大的。

雖然是窮人家的孩子,但是景清非常喜歡讀書,也許在他幼小的心裡也明白,如果一輩子呆在這黃土地上是并不會有什麼出息的。

走出去,外面的世界才精彩,大城市裡才有機會。

是以,景清從小就很努力,讀書一直都是最好的,自然也就成了大家眼中嘴裡“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光努力有啥用?家裡沒有那麼多錢讓他念書的,不如早點打工掙錢才是王道啊。

可是當地的官員聽說了之後很是為他惋惜,就推薦他去國子監上學。

要知道這可是當時全國的最高學府,不是一般人想來就來的。

到了國子監,景清更是如魚得水——這裡可比鄉下讀書友善多了,雖然自己買不起書,但最起碼可以借啊。

但也不是誰都可以那麼大方把書借給他看得——國子監裡好多都是有錢或者有權家庭的孩子,看不起一個鄉下窮小子也很正常。

一次,景清問一個同學借一本書,那同學說什麼都不願意借給他。

好話說了一籮筐,最後景清說:就一晚上行吧,明早起來就還你。

同學輕蔑的笑了:一個晚上你能讀出點啥?能記住點啥?

景清說:那你不用管了,隻要你借給看就好。

03

第二天一早,還沒等景清刷牙洗臉呢,同學跑過來要書了。

景清一臉無辜的反問:啥?你說的說?什麼書?

同學當場就蹦起來了:你這個貨是不是耍無賴?我昨晚借給你的書,你可不承認了?

景清堅持說從來都沒跟他借過東西,同學惱羞成怒,一轉身找老師告狀去了。

老師說:喜歡看書是好事兒,但是人品更重要,借了人家的東西到了約定的時間就該給人家。

景清笑了:老師,你不要聽他瞎說。他說的那本書是我家祖傳的,怎麼就成他的了呢?

老師也笑了:别逗了,你家祖傳個鋤頭還差不多,還有書?

景清說:你不信?我能把那本書的内容背下來,你問他能嗎?

老師更不信了:你背個我聽聽?

景清當場就滔滔不絕的整本書都背下來了,同學傻眼了:

就一個晚上,你都把他背下來了?你這腦袋是幾核的?

老師轉身就問那同學:來來來,你背一個。

同學老臉一紅:我特麼連第一頁都背不下來,算了,書送給你你了,我不要啦。

景清這才拿出書遞給同學:我給你開玩笑的,我都背下來了還要它幹啥?

04

這樣的學霸,參加考試你覺得有啥問題?

妥妥的,榜眼。

那時候大明公司的老闆還是朱元璋,景清在翰林院做編修,後來當了禦史。

公元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他的孫子朱允炆即位。

這時候的景清正在北平王府做參議,直接上司是朱允炆的四叔朱棣。

其實在朱棣手下工作的這段時間,景清還是比較開心的。

因為朱棣很欣賞他的才華,經常會跟他一起喝酒聊天暢談人生。

但是漸漸地景清發現有點不對勁,

朱棣是一個野心很大的人,從小就跟着父親在血與火的戰場上長大,自認為比那個打小在深宮裡長大的侄子強多了。

雖然現在還看不出來有什麼異樣,但是經常會看到朱棣一個人會長籲短歎。

景清知道,在朱棣的内心深處其實暗藏着一顆騷動的心。

畢竟當年他爸爸朱元璋曾經誇獎過他:【獨汝才智】。

現在要他安安生生的聽一個毛頭小夥子的,他能甘心?

何況,聽說新上台的建文帝已經開始削藩了。

如果有一天他真的要對如今的皇上下手,我該怎麼辦?

不過景清并沒有為難太長時間,因為很快他就被調到南京,繼續做佥都禦使。

在南京,景清和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幾個人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景清說了自己在北平見到的朱棣的表現,并且說出了自己的判斷。

這幾個人都是朱允炆的鐵杆粉絲,當時就約定:就算是滄海變成了桑田,我們都要終于建文帝,至死不渝。

那一個晚上,大家都喝多了,但是那份誓言卻都深深地埋在心底。

05

1402年,朱棣攻破了南京城,練子甯,黃觀,黃子澄,方孝孺都死了。

一個個的都在景清的眼皮子底下倒在了血泊裡,景清的心像刀絞一樣的疼。

怎麼辦?是跟他們一樣壯烈的死去,還是苟且偷生。

景清明白,想死很容易,隻要像方孝孺他們一樣破口大罵朱棣一頓,馬上就能求仁得仁。

可是這樣死去有什麼意義?建文帝的仇誰來報?方孝孺他們的仇誰來報?

思考過後,景清決定活下去,活着找機會給死去的人報仇。

可是活着有那麼容易嗎?

活着比死了更難受,經常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看,這就是當初和方孝孺他們約定一起殉國的那個人,真不要臉,還有臉活着。

不僅要忍受這些,還要很開心的接受朱棣指派給自己的工作,不讓任何人看出自己的異常。

不知道多少個夜裡,景清都會默默的流着淚在心裡默念着方孝孺他們的名字:

兄弟們,如果你們真的在天有靈,就保佑保佑我,讓我早點能殺了朱棣這個賊子吧。

景清就像一個行走的僵屍一樣麻木的活着,隻為等一個機會。

可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有沒有一個小弟,想要報仇,想要殺了朱棣,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終于,景清決定不再等了,是等不及了。

或者,是真的忍受不了每個孤獨的夜裡的那份煎熬。

景清決定動手了,就像荊轲刺秦王那樣,拼死一搏吧。

06

1403年,八月十五日。

景清在身上藏了一把匕首上班去了,就在今天,讓一切都結束吧。

然而畢竟是從來都是拿筆的手,從來就沒拿過刀子,景清這一天的神情跟往日完全不一樣。

大殿上值班的保安看出了景清的反常,就過來問他:早會都開完了你還在這兒磨磨蹭蹭的不走幹啥?

景清回過頭去看着已經準備起身離開的朱棣,突然就沖了過去。

大殿上的保安那可不是吃素的,當即就把景清按翻在地。

朱棣看着倒在地上的景清,一下子還有點發蒙:你要幹啥?

景清默然不語,朱棣突然想起來幾天前欽天監曾經跟自己報告【有不明星變,其光芒四射,侵犯帝座】。

當時就明白了:哦,景清,你想殺我?

景清揚起頭來:你這個亂臣賊子,臭不要臉的,當叔叔的卻篡奪侄子的皇位,我隻是想為建文帝報仇。

朱棣自從登基之後,千方百計想要抹去這一段黑曆史,最怕的就是别人說他得位不正,如今景清居然在朝堂上指着自己的鼻子揭自己的短,能人受得了嗎?

給我打掉他的牙,割了他的舌頭,看他還說?

這一切場景,景清早就在心裡準備了一萬遍,不就是個死嗎?

一口濃血吐向朱棣,嘴裡依然發出凄厲的叫聲,震得震得耳朵嗡嗡的。

朱棣不害怕嗎?

趕緊把這個瘋子給殺了,骨頭都給他敲碎,把他的皮給我剝了,裝上茅草挂到長安門去,看誰以後還敢搗蛋?

朱棣這一手可能是跟他老爹學的,朱元璋以前就喜歡用這一招來吓唬那些不聽話的人。

臨死前,景清眼含熱淚,望向蒼天:兄弟們,我來了,對不起了,我沒能給你們報仇。

但是景清死了似乎還是陰魂不散,有一天朱棣出門的時候,長安門上的繩索突然斷了,緊接着景清的人皮【趨前數次,為犯駕狀。】

朱棣吓壞了,趕緊讓人燒了景清的人皮,但是接着朱棣就開始做噩夢,總是夢到景清拎着一把劍攆着看他。

太吓人啦,這是變成鬼也不放過我嗎?

于是朱棣下令【赤其族,籍其鄉。】

殺了所有跟他有關的人,連他的村子都給我放火燒幹淨。

可憐,景清的鄉親們跟這事兒一點關系都沒有,也被無辜的牽連了。

朱棣死後,宣宗朱瞻基繼位,修《太宗實錄》,為建文舊臣平反昭雪,方孝孺、景清等都被平反,景清被追封,賜谥号“忠烈”。

老臣:

政治這東西,沒有餘地。

沒餘地到我們甚至不能同情景清的族人。

然而,

當我們看到一個族長殘殺一個犯事族人時,又會說族長迂腐,

他除了嚴格一點,又有什麼辦法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