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幾個月前,北洋34年還在橫盤有小幅下跌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人抓住機會收藏一些。

誰能料到,2022年一開始,北洋34年就開始領銜大漲,無戳通貨從三四千元左右的價格直接飙到5000元以上。

袁像大頭、孫中山小頭、北洋34年、大清宣統三年、造币總廠是銀币收藏中必不可少的5個品種。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說北洋34。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存世量“既少又多”?

小編說它是少?是因為從銀元存世量來看,它真的不多。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當然這隻是相對于其他其他銀元來說,看着相對少些。但它在北洋造銀元裡數量就比較多,為什麼呢?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北洋銀元本來在黃河以北比較流行,但辛亥革命以後,因清政府派兵鎮壓,調動大軍的話,銀元就随着軍隊到了黃河以南,北洋銀元的影響力便随之南下進入江南及兩湖一帶。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之後,北洋政府又選擇北洋銀圓為新國币發行前過渡期官方結算收付的标準,放各地造币廠紛紛轉而生産北洋銀圓,直到“袁大頭”正式生産為止,是以數量龐大。雖然官方文獻沒有說明後造版的形式,但可斷定大多數是光緒三十四年版。

上面的英文怎麼回事?

小編剛開始接觸錢币時,最疑惑的就是這一八幾幾年的銀元。

為!什!麼!有!英!文!

原來當時造機制币的機器是國外進口的,有外國支援中國造機制币,英文當時已經是世界第一語言了,外國為了更好的從中國撈到好處當然會支援在硬币上印英文了,當然清政府的洋務派也想表示經濟上的開放和與世界接軌,也支援這樣的。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北洋是什麼?

這個時候又有疑問了,老聽說北洋北洋,這北洋又是什麼?!!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北洋指的是北洋機器局,是一個兵工廠兼造錢币。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創設于天津。地點主要在天津,德州一塊兒。

當時各省造銀元的可多了。有什麼安徽省造銀元,湖北省造銀元,遍地開花。

這個北洋機器局規模當時排名第二,僅次于江南制造局。

那麼這34是又是怎麼算的呢?答:光緒三十四年版的北洋造。

北洋34年版别

北洋較為常見版别有:

1、北洋34年大字長尾龍版(最常見的版别)

2、北洋34年大字短尾龍版(這個版相對少一些)

3、北洋34年小字(34略小,龍身類似33年:平額龍鲮略顯模糊)

一長尾和短尾

短尾龍背面短尾短雲 。

長尾龍正好相反,長尾長雲。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短尾龍有小字龍的特征,正面“北”字下面有2個小珠圈暗記,“二”字上面也有一個小珠圈暗記。“錢”字的筆畫有缺失。

短尾龍正面馬齒做的不工整,有的不是長城齒,就好像是不規則的三角形一樣,這點也和小字版的特征吻合。

而長尾龍正好相反。短尾龍和長尾龍一樣是夾線齒,北洋的夾線都很粗曠,但是短尾龍的齒邊明顯比長尾龍的齒邊粗一些,變化稍微多一些。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二大字版和小字版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另外可以看暗記,小字版的暗記有以下三處,而長尾大字版卻沒有。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小字版有三處暗記

價格如何

1長尾大字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北洋34長尾龍大字版

是北洋34年的主版,占北洋造34年60%左右。

通貨品相,幾個月前:3500—4200元左右

現在:視狀态5000—6000元左右。

2短尾大字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北洋34短尾龍大字版

該版數量約占北洋造34年10%。

幾個月前:4500—5000元左右

現在:視狀态5500—7000元左右

3小字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新年伊始,北洋34年銀元領銜大漲,你抓住機會了嗎?

▲北洋34小字版

該版數量約占北洋造34年30%。

幾個月前:3800—4500元左右

參考價格都是無戳無損的通貨美品,高分盒子就不說了,都是高價。

北洋的銀元發展曆程映襯着中國晚清貨币政策的進與退,每一枚刻錄着一次曆史的颠簸。因為其曆史價值和收藏價值,深受大家對喜愛。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繼續閱讀